科学技术的馈赠与反噬

茶余饭后侃侃 2025-02-06 09:12:42

随着AI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最近横空出世的DeepSeek,似乎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摧毁了ChatGPT看上去不可逾越的护城河,让此前贵得只能望梅止渴的AI技术,不经意间“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得儿时,自己对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如醉如痴,顶礼膜拜。到如今,在各种搜索引擎中随便发问,就可以在秒速中获得解答。

家用电器的普及,让家务事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作了。

外卖的方便让做饭都成了多余的累赘。

现代交通工具的发达,让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成了绝唱。

GPS、北斗等卫星技术的民用,让外出旅行的人通过手机软件可以轻而易举地规划出自己的最优路线。

自动驾驶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完全让渡自己的驾驶操控给AI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了。

机器人的发明与应用,似乎由机器人取代现在由人类自己提供的家政和护理服务等指日可待。

当AI以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速度进步与提高时,原来最为普通人自豪的小镇刷题家都将灰飞烟灭,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原来我们有三思而后行的思维习惯或者说思维训练,现在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到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后,按照信息茧房中固有或特定的逻辑,形成自己坚信不疑的认知方式,自以为是。

由于可以随时借助身边的智能软件,自己记忆力的衰减让自己都觉得吃惊。最简单的例子是,在智能手机还没有发明之前,自己可以随便背出上百个电话号码。到现在,甚至家人的电话号码都只记得尾数了(如果不是为了取快递,可能尾号都不记得)。

在电脑还没有普及时,自己做的读书笔记都是一笔一划地写下来的。那厚厚的读书笔记曾经是自己的敝帚自珍。电脑普及了,使用键盘打字习以为常,反倒是偶尔用笔写点什么,却经常不记得笔画了。

记得年少时,自己抗冻,冬天保暖衣服有限,活力四射,也不觉得寒冷;夏天烈日炎炎,在酷暑下折腾,完了对着自来水大口喝水解渴,酣畅淋漓;那时要吃饱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在米饭中掺合一些红薯、玉米之类的杂粮,也是家常便饭,吃起来喷喷香。现在整天呆在空调房里,冬暖夏凉,无所事事,不是“三高”,就是尿素高,或者血糖高……

在享受和憧憬科学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带来方便,提高行为能力的同时,其实人类在不知不觉中以放弃、丧失,甚至被剥夺自己最原始的生存技能和本能为代价。

想到这些,突然间对“原教旨主义”有了别样的感觉。当然在此不是从宗教意义上解读“原教旨主义”,只是借用这个概念中所蕴含的“原始”的意义。

不管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类天生的“本能”应该是最值得尊重和呵护的。

如果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类丧失了自己的“本能”时,人类离自己的尽头也就不远了。

0 阅读:9

茶余饭后侃侃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