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知识——编制审计报告,很少人注意到的5个“坑”点!

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2024-08-30 18:54:33

内审知识——编制审计报告,很少人注意到的5个“坑”点!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大家熟知的审计报告质量,包括篇幅和语言要简洁、避免使用术语、易理解、重要的事放前面、少用笼统建议多用具体整改措施,等等。

但是,仍旧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编制要点需要注意,实务中,一些不好的表述常常让报告使用人感到困惑或产生歧意。

1.引用被审计单位意见时,尽量用报告语言进行缩减和总结,不要逐字逐句引用

审计报告编制前或编制过程中,需要就问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沟通时,他们会提供一些意见。

其中有一些意见可能与审计的相左,有一些是整改措施,有一些或者只是表态。

编制报告时,有时需要在报告内描述被审计单位的意见。

此时,我们需要注意:不要全部按他们提供的反馈意见,原字原句地引用。

哪怕你加上引号,也容易让产生歧义,也更显得拖沓。

最好的方式就是,将他们的意见进行总结精炼,与上下文的描述节奏相和。

2.少说审计组织工作

比如:审计部派出3名审计师,开展了为期30天的审计,其中5天查资料,10天查现场,通过对比XX文件,盘点多少仓库....

此类描述,领导并不喜欢看,有表功的嫌疑,又让报告变得冗长。

当审计问题不重大,审计发现不深刻时,过度描述审计组织工作,只会显得审计无能,适得其反!

3.提建议时,多采用现有业务中的“标杆”,即:引用被审计单位的积极事项

比如:一项管理缺陷,没有制度没有流程,全靠人治,审计发现:同一项业务,有的人做得好,有的人做得差,或有的分子公司做得好,有的公司做得差。

我们可以对做得好的人或事,在报告中适当赞赏,同时将其当成标杆或建议,在报告内提出。

如此操作,好处很多:一方面,可以平衡对审计“只罚不奖”的偏见;

另一方面,审计建议更易于被接受:“看!有人就已经做到了,你难道做不到?”

4.对被审计单位的员工或领导,注意少用贬低或批评用语

私营企业中,如果发现某些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行或不太尽职,尤其是产生损失时,老板恨不得骂他们祖宗十八辈。

有时,老板会要求审计人员把那些犯错的管理人员描述成罪大恶极!

就小编经历来说,就有多次被老板或老大批评或指示:“那些人的责任和问题,你们说得不够深刻!”

事实上,不是我们没有把问题描述清楚,也不是责任没有分清,而是对相关人的批评用语用得不到位,如:无能、没责任心、失职、能力差、道德败坏等等。

哪怕老板或老大的风格如此,作为审计人员,也要尽量减少用一些批评用语,尤其是针对管理层的。

一是容易得罪人,二是情绪化的定性语言,无法做到客观公允!

我们不是权威,不是道德真君,怎能如此给人定标签?

5.如无充分证据,少用质疑,尤其是质疑管理层的费用和质疑舞弊

风险,我们可以提,哪怕是舞弊风险,但应该建立在充分剖析的具体控制缺陷的基础上。如:本来有更好、更便捷的控制方法,却采用了复杂而又难以理解的控制措施,且有很明显的舞弊空间时,可以提舞弊风险。

反之,如果他们一直按照惯例做事,从来没有控制措施,哪怕有较大舞弊风险,如果没有充分证据,也不要过度质疑舞弊,要把重心放在描述控制缺陷上,放在内控提升上。

就算要提出舞弊风险,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也不要质疑到某具体人、某岗位上。

要注意描述问题的细节,比如:你可以在描述业务控制措施时指出存在舞弊风险;但不要在刚描述过某岗位或某人的责任后,直接说该操作存在舞弊风险。

很容易被人认为:审计没有证据,只会质疑、猜忌、暗示和误导!

亲,多点赞转发!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