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中国石油勘探队助力其建成阿加德姆油田、毕尔玛油田后,陆续对尼日尔伸出不少援助之手,总投资近46亿美元。
然而,就在前段时间,尼日尔政府却毫无征兆地驱逐三名中企高管、查封炼油厂账户,还吊销中资酒店执照,全然忘了中国曾对他们的帮助。
如今,这个小国,也因为这些无耻的做法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那么,尼日尔为何还会走到如今这步?如今的尼日尔究竟变成怎样了?

2003年,中国石油勘探队踏上尼日尔这片土地,开启了中尼石油合作的篇章。
彼时的尼日尔,虽坐拥丰富的石油资源,却因技术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石油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中国石油的到来,宛如一场及时雨,为尼日尔石油产业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合作过程中,中国石油在撒哈拉沙漠腹地建成了原油产能100万吨的油田,还修建了全长462.5千米、输油能力100万吨/年的管道以及100万吨产能的现代化炼厂。

这些项目的建成,让尼日尔告别了石油依靠进口的历史,拥有了上中下游一体化的完整石油工业体系,极大地推动了尼日尔的工业化进程。
不仅如此,中国石油还积极参与尼日尔的石油勘探工作,不断发现新的油气资源。

201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承建的尼贝国际输油管道以及尼日尔阿加德姆油田二期开发工作正式启动。
经过多年努力,全长近2000公里的尼贝国际输油管道投入使用,每天可输送油量达9万桶,为尼日尔原油出口打通了国际通道。

中尼石油合作项目为尼日尔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从油田的开采、管道的铺设,到炼厂的运营,各个环节都吸纳了众多尼日尔当地民众。
同时,项目的开展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进一步促进了尼日尔的经济增长。

据统计,中企项目贡献了尼日尔GDP的10%、税收的八分之一,成为尼日尔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2025年3月13日,尼日尔局势突变,军政府领导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奇亚尼签署紧急政令。
要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津德尔炼油厂及西非石油管道公司的三名中国籍高管在48小时内离境,并查封炼油厂账户。

同时,尼日尔旅游部以“歧视性经营”为由,吊销了主要接待中石油等公司员工的中资阳光国际酒店的营业执照。
尼日尔军政府给出的理由荒谬至极。

他们声称,中企存在“薪资不公平”问题,中国高管月薪高达8678美元,而尼日尔本地员工仅1200美元,差距悬殊。
但这种说法完全无视了中尼员工在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岗位职能上的巨大差异。

中国派到尼日尔的那些高管,个个都是行业里的精英,技术那叫一个先进,管理经验也十分丰富。
他们背井离乡,跑到尼日尔这片酷热得让人难以忍受,疾病还到处肆虐的土地上工作,付出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拿高工资完全是应该的。

再看看尼日尔当地的员工,因为尼日尔的教育水平比不上其他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也不够完善。
大部分人只能做些基础工作,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所以工资自然就低一些。
要知道,在尼日尔,当地公务员平均月薪才200美元,可在中企工作的员工月薪能拿到1200美元,这已经比公务员高太多了。

另外,尼日尔军政府还非说中企“拒绝本地化采购”
只因尼日尔75%的国土被撒哈拉沙漠覆盖,资源短缺,当地企业产能有限,还常常坐地抬价,这使中企在当地采购可有不少难处。
中企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成本的控制,不得不从其他地区采购物资,这也是无奈之举。

尼日尔军政府干哥这件糊涂事,没多久就把自己国家坑惨了。
三名中国高管被迫离开,中企账户也被封,这下尼日尔的石油产业瞬间乱了套。

中石油一直负责采原油,津德尔炼油厂把原油加工成咱们开车用的汽油、柴油,西非石油管道公司则把控着石油出口的关键通道。
可这三家企业账户一封,炼油厂立马就不行了,生产能力直接少了70%。

原来每天能加工2万桶原油的设备,大部分都停工了,成品油供应不上,全国各地加油站都排起了长队。
黑市的油价更是疯涨,涨到了8750奈拉/升,跟政变之前比,贵了整整三倍,以前靠出口石油赚外汇的尼日尔,现在反倒得花钱进口成品油了。

中企这一撤,好几万当地工人丢了工作,这些工人可都是之前中企精心培养的技术能手。
现在没了中国工程师指导,油田里机器坏了都没人会修,采油效率降低了四成,有些油井甚至只能关闭。

不仅如此,中企撤离还让尼日尔的电力供应出了大问题。
中国帮忙建的水电站,因为没人维护,发电量少了三成,即便是首都,晚上也总是断电,红绿灯都不亮。

医院做手术只能靠发电机勉强撑着,医疗系统受到严重冲击,老百姓的生命健康面临危险。
更糟糕的是,恐怖分子和武装团伙瞅准机会开始捣乱,3月22日,“大撒哈拉伊斯兰国”袭击了科科鲁镇,44个无辜平民惨遭杀害。

尼日尔军政府的反恐部队,因为缺燃油、少装备,根本没法有效打击恐怖分子,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都没法保障。
社会治安变得一团糟,民众生活陷入艰难,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

面对尼日尔军政府的无理行径,中国展现出了大国的担当和智慧,积极寻求妥善的解决办法。
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外交谈判的方式,与尼日尔政府进行沟通和协商,表达中方的立场和关切,要求尼日尔尊重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遵守国际规则和商业契约精神。
同时,中国也在考虑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国际仲裁等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中国企业在尼日尔的投资和经营活动,都是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进行的,尼日尔军政府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和相关法律法规。
中国企业将依据法律武器,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让尼日尔军政府为其错误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对于尼日尔来说,当务之急是认清现实,及时纠正错误,重新回到与中国友好合作的正轨上来。
只有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尼日尔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尼日尔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中尼友好合作关系能够得以恢复和发展。
未来,中尼双方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