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妈与老伴谢大爷共养育了5个子女,两儿三女。
谢大爷打工赚钱维持家庭开支,罗大妈则务农种地。
孩子们小的时候,家里过得很穷,但好在孩子们都很听话,罗大妈感到特别欣慰。
可自从孩子们长大之后,特别是有了儿媳妇之后,两个儿子都不听自己的话了。
儿媳妇的话,就是他们的风向标。儿媳妇叫他们往东,他们就往东,绝不敢往西。
罗大妈瞬间觉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不保,越来越没安全感,委屈巴巴的,动不动哭丧着脸。
罗大妈60岁那年,小儿子贷款在老家请人盖一栋五层小楼。
谢大爷上班,儿子儿媳妇在外地,女儿也要工作,没有人监督别人盖房子,罗大妈不放心,天天盯着盖房子的人,而且还时不时指手画脚的。
罗大妈天天忙的像个陀螺一样转,既要洗衣做饭拖地干农活,又要监督一下盖房子的人。
她说自己比生产队的驴还要累,最终导致有风湿病,手脚都痛的不得了。可家里的人没一个关心过她。
房子盖好了,过了几天悠闲的日子,小儿子却打来了电话,要他去照顾儿媳妇坐月子。
原来儿媳妇在娘家生二胎,要罗大妈去照顾坐月子。
罗大妈不想去,因为第一路途太遥远了,要坐一天一夜火车,罗大妈说自己有风湿病,坐不了这么久的车。
而且她除了没人痛,全身都痛,还去怎么照顾儿子坐月子?
谢大爷持不同意见,他觉得罗大妈作为婆婆的,就应该伺候儿媳妇坐月子。毕竟儿媳妇给他们家生了个大胖小子,不去说不过去。
谢大爷劝说罗大妈,你要是不去照顾儿媳妇坐月子的话,等你老了以后,儿子儿媳妇不会给你养老的。
罗大妈怕了,不得不去了贵州。可去了之后,几乎没命。

小儿子工资不高,可花的钱不少。他总是经常隔三差五请朋友回家又吃又喝又抽烟,他每个月都是月光族,工资不够钱用的时候,经常问三个妹妹要钱。
罗大妈很看不惯小儿子这种消费方式,唠叨了小儿子。
小儿子嫌弃罗大妈管的太多,骂了她,“我的事不用你管,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请朋友吃饭花不了多少钱,你不要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
小儿子没结婚之前很听话的,他现在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乖儿子了。
小儿子把罗大妈骂得一文不值,他心里已经没有她这个妈了,她很生气,三天三夜都吃不下饭。
不但儿子不尊重自己,她还有很多烦心事。
比如孙子一吵闹,儿子就把孙子推给她,她很烦躁,说自己白天要洗衣服,要拖地,还要做饭,累的够呛,晚上还要照顾哭闹的孙子。
罗大妈跟儿子和儿媳妇说出自己的意见,儿子却没体谅她,只关心自己的老婆。
因为儿媳妇还在坐月子,儿子不想妻子太累,所以把哭闹的孩子推给罗大妈。
罗大妈觉得儿子心里只有老婆,没有她这个妈,跟儿子闹了。
才过去贵州几天,罗大妈就觉得太憋屈,度日如年。
除了儿子,还有她看不惯的地方,那就是儿媳妇,而且儿媳妇的问题更大。
现在的新生儿都是用尿不湿,罗大妈看不惯,觉得浪费钱,建议像以前那样用尿布。
儿子儿媳妇没听她的,依然我行我素。儿媳妇更加过分的是,有一些尿不湿只有只湿了一小块,她就不要了,房间堆满一摞一摞的尿不湿。
那些尿不湿不便宜,两三块钱一片,一天用10多片。
罗大妈心疼,看不下去,又跟儿子闹。
“你们能不能省一点?这尿不湿只湿了一小块,就把它扔了。我叫你们节省一点,你们偏偏跟我对着干,你们就是在跟我斗气。”

婴幼儿全都是10来分钟一泡尿,有时候尿不湿湿了,不舒服,不换新的就哭闹。
有时候刚换尿不湿没多久,又要洗澡了。洗了澡,不可能再用旧的尿不湿,那只能用新的。
要用那么多尿不湿,也没办法。儿媳妇跟儿子都一起骂了罗大妈,说她管的太多,太抠门,叫她不要管,反正又不是用她的钱。
罗大妈心里在滴血,虽然用的不是她的钱,但她还是看不过眼。
见儿子儿媳妇都骂自己,好心没好报,她赌气说道,“我以后再也不讲你们,我干脆S掉算了,我在这里一点地位都没有,我说一句,你们顶我十句。”
罗大妈打电话给老家的老伴,跟他说自己想回老家。
但是老伴不体谅她,还要她继续在那里照顾儿媳妇,直到满月为止。
罗大妈跟老伴投诉了儿子,儿媳妇的种种大手大脚的行为,谢大爷叫她不要管那么多事。
一向节约惯的罗大妈想回家又回不了,不回去,看见儿子儿媳妇那种消费方式,她心里又难受,很憋屈。
在儿媳妇儿子家度日如年,她想歪了,慢慢的走向了水库。
大儿子知道了,去把她弄回来,在拉扯当中,弄伤了妈妈的手。
罗大妈说大儿子故意把她的手给折断了,这又给她气的不行。
她将这件事告知了远在老家的老伴谢大爷,谢大爷不相信儿子会故意折断母亲的手,推测肯定是在两人在拉扯当中,儿子不小心弄伤她的。
他觉得罗大妈说话太夸张了,没有理她。
儿子故意折断她的手,而家里没一个人关心她的手,罗大妈郁郁寡欢的继续照顾儿媳妇坐月子,好不容易熬到满月,终于回老家了。
可回老家没多久,儿媳妇带着孩子也回了老家,这下家里就像一个战场一样。

儿媳妇全职带孩子,家里所有的经济压力都压在儿子身上,罗大妈又看不过眼了,跟儿媳妇说,“你去找个班上吧,把孩子交给我带。”
罗大妈的小女儿做烧烤生意,她叫嫂子跟自己一起做烧烤。
小女儿掏钱买了很多烧烤工具给嫂子摆摊。
嫂子白天要洗食材,串食材,串好之后再出摊,晚上又要带孩子,所以她挺累的。
孩子才几个月,还没断奶,有时候晚上哭闹的话,嫂子就没怎么睡,第二天一般都睡到九点十点才起床。
罗大妈看不过眼,认为儿媳妇天天睡懒觉,太不像话了,不像他们以前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做好家务,做好早餐,伺候公婆伺候孩子。
现在的年轻人倒好,反过来要婆婆伺候他们。
罗大妈六点左右起床,一直坐在客厅念念叨叨。念叨了一个多小时都不见儿媳妇起床,决定给她点颜色看,开始打打摔摔,制造噪音让她睡不好。
早上八点多钟,儿媳妇还没起床,罗大妈气得不行,恨不得冲进儿媳妇的房间,把她拖起来,可怕自己打不过儿媳妇,只好继续坐在客厅念叨。
早上十点钟,儿媳妇终于起床了。可她一起床就给罗大妈颜色看,将自己出摊的工具全部都砸坏。
那都是要钱买回来的,砸烂之后又要花钱买。罗大妈骂儿媳妇太败家了。儿媳妇跟她吵了一架。
罗大妈气不过,觉得儿媳妇胆子越来越大了,居然给她脸色看,全家人都不在乎她了。她越想越气,中午儿媳妇做了饭,她饭都不吃。
谢大爷跟小女儿都吃了儿媳妇做的饭,女儿叫罗大妈吃饭。罗大妈还在跟儿媳妇斗气,坚决不吃她做的饭。
谢大爷叫小女儿和儿媳妇都别理她,更加不能惯着她,她太自以为是了。

谢大爷跟小女儿,还有儿媳妇孙子孙女,几个人都吃饭了。
罗大妈见老伴跟女儿吃得有滋有味的,看着他们就生气,然后拿着工具大中午饭也不吃,空着肚子去田里干活,到田里,越想越不对劲。
她辛苦了一辈子,60多岁了,应该是享福的时候。可全家人没一个关心她,儿子儿媳妇都不听自己的话。
她见不得女儿跟儿媳妇这么好,要挑拨他们。
罗大妈叫小女儿不要跟儿媳妇一起做生意,说儿媳妇太抠门,太精明了,小女儿会吃亏的。
儿子儿媳妇身上一点钱都没有,而且还欠了不少外债,他们会花光小女儿的钱的。
小女儿已经28岁了,她叫小女儿要独立赚多点嫁妆,好好嫁个人。
小女儿觉得罗大妈想太多了,再说了,嫂子嫁进他们家就是他们家的人,就算嫂子在算计她,那嫂子的钱也是花在他们家庭上。
每次一家人出去吃饭,嫂子会按人头点饭菜,多少人就点多少菜,特别会过日子,精打细算。
就算被嫂子占了便宜,小女儿也不在乎,她叫妈妈不要管他们的事。
所有人都不听自己的话,罗大妈决定要和儿媳妇斗个高低。
孙女是由罗大妈一手一脚带大的,她决定要拿孙女来震慑一下儿媳妇。

这天晚上,罗大妈叫孙女到她房间睡觉。孙女也同意了,罗大妈去儿媳妇的房间抱孙女。
儿媳妇不想孙女跟罗大妈睡,孙女很怕儿媳妇,抱着奶奶的腿哭了。
罗大妈跟儿媳妇争吵,但吵不过儿媳妇。罗大妈本来想争取一下,通过孙女震慑一下儿媳妇。
可她又斗不过儿媳妇,一气之下走出儿媳妇的房间,将儿媳妇和孙子孙女都反锁在房内。
儿媳妇猛拍门,可罗大妈就是不开门。儿媳妇打电话给公公谢大爷。
谢大爷已经下班,正在回家的路上,接到儿媳妇的电话,气的头都爆了。
谢大爷回自己的房间,拿出了一个斧头,双手举起斧头,一步一步的靠近老伴罗大妈。
罗大妈看见他那个架势,觉得不对劲,他是冲着自己来的。
罗大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导致全家人都围攻自己?老伴还想砍自己,那不得了啦。
她瞬间感到心寒,自己为这个家付出了几十年的努力,原来老伴是这样对她的。
罗大妈坐在地上,又哭又闹。
小女儿劝住爸爸,让他把斧头放下来。
罗大爷放下了斧头。
这段时间以来,家里发生太多事了。他白天上班已经很累了,家里还发生这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
罗大妈天天为而这些小事情而大吵大闹,他觉得很烦。所有小事都是老伴引起的,他已经忍无可忍了,又一次双手举起了斧头,对准了老伴。
幸好被小女儿劝开了,这才没出人命。

罗大妈哭的眼睛都肿,哭诉这一辈子跟着谢大爷吃了太多苦,谢大爷白天上班,晚上回到家对家务事不闻不问,所有的大小事情都要由她来处理。她跟了他一辈子,吃了太多亏了。
谢大爷叫罗大妈以后别管家里的事情,让她种好她的庄稼,其他的事都别管。
可罗大妈做不到,她真的看不过儿子,儿媳妇的种种行为。
其实,小女儿也看不惯罗大妈,她也觉得自己一家人迟早会被妈妈搞得精神失常。
罗大妈一听女儿的话,又气炸了。连小女儿都不体谅她,怪她把他们一家人搞得神经失常。她认为是他们一家人让她变成神经病的。
小女儿真想敲开妈妈的脑袋,看一下她里面装的是什么?想看看她怎么考虑事情的?怎么一点小事情都会想的那么复杂?
罗大妈叫小女儿用斧子将她的头劈开,看一下它里面装的是什么?她为这个家操劳了一辈子啊,没一个人站在她那,没一个人关心她,她活得很累。
小女儿善解人意,她体谅嫂子的不容易,感慨幸好自己是女儿,而不是儿媳妇,要是她是儿媳妇的话,一天都不想跟妈妈相处下去。

小女儿跟嫂子做生意,总有一点小事情发生,他们不高兴了,回到家没有笑容,罗大妈见他们板着脸,总觉得他们是冲着自己来的,然后又生气了。
小儿子对于妈妈这种敏感多疑固执的性格,也很无奈。小时候家里穷,他17岁就出去打工。他从小到大没要求过父母要给他什么。他说没有钱,就自己努力赚钱,叫妈妈不要管那么多,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
罗大妈那一次到贵州照顾儿媳妇坐月子,她三番几次在儿子面前说不应该生二胎。
那时候儿子还欠着外债,生了二胎,更加加重了负担。
小儿子很反感罗大妈跟他说这个话,那是他的孩子啊,孩子这个时候选择来到他身边,他应该欢迎孩子,而不是说这种风凉话。
况且孩子已经出生,而且健健康康的,这么活泼可爱的孩子,人见人爱车见车载,她怎么会这样说自己的孙子?
这件事在小儿子心中是一道迈不过去的坎,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他就很少关心自己的妈妈了,也不再听她的话,不再理她。
罗大妈觉得儿子变了,娶了媳妇,忘了娘。

儿媳妇虽然跟罗大妈有很多矛盾,但理解她,说以后还是会给她养老的。
罗大妈不相信儿媳妇的话,很肯定的说,儿媳妇说的比唱的还好听,说她以后肯定是做不到的,怕自己老了以后,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罗大妈之前做了几次手术,小儿子从来没看过她。她做手术这么大的事,儿子也不来,所以她不相信自己老了以后,儿子儿媳妇会给自己养老。
小女儿听了之后,无奈的叹气了。说小哥哥一个月才3500块,还养两个孩子,他压力也挺大的。他还要上班赚钱的,请假的话又要扣工资的,有他们代替他去看妈妈就行了,哥哥没空去不了,也不能怪哥哥。
可罗大妈没有体谅小儿子,觉得小儿子心里没有她,也不再关心她了。
罗大妈还控诉小儿子,从来没给过她钱。她在家里帮忙带孙子孙女,他都不给点钱她用。
其实小儿子是有给钱的,只不过不是给妈妈,而是给了爸爸谢大爷,全家人都知道的。
小女儿为小哥哥说话,说哥哥有寄钱回家的。罗大妈说他即使有给钱,但不是给她,而是给了她老伴。她想从老伴那里拿点钱,比登天还难。
家里所有开支都是谢大爷付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是大爷给的。所以大爷的钱,一分钱都不过罗大妈手里。
小儿子压力大,没给钱罗大妈,但是三个女儿是有给她钱的。罗大妈又说三个女儿给的零花钱,她最后又用在儿子儿媳妇,还有孙子孙女的身上,一分都没用在自己身上。

没有人逼着她把钱用在儿子儿媳妇身上,都是她自愿的。
听到妈妈这样说,小女儿没有任何表情,没有同情妈妈哭穷,说这都是妈妈自己造成的。
再说了,这些都是小事。根本不值一提。全家人都觉得罗大妈小事化大,大事化得更大,把家里搞得一团糟。
罗大妈一直在哭诉,老伴,儿子,女儿和儿媳妇没一个关心她。
可她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还有自己跟儿媳妇的关系搞得这么僵,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这几年来,谢大爷已经很烦躁了,对她不闻不问。罗大妈在旁边哭的满脸泪水,他却面无表情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实罗大妈有儿有女儿孙,满用满堂。可以说,她的晚年生活应该很美满幸福的。但她却把这美好的生活过的一团糟,把家里搞到鸡飞狗跳,永无安宁。这都是她自己造成的。
罗大妈管的太多了,大小事都要管。儿子女儿都长大了,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方式,她不要再像以前管小孩子一样管他们了,毕竟管的越多,他们越反感。越反感自然有矛盾,所以聪明的老人就不应该管那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