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人说起李广,都感到这个西汉名将出在自己的家乡而感到自豪,又说起他的墓葬和故居,便有“墓地在南山,故居在西关”的习语。
南山,是指位于天水市秦城区石马坪,在半山腰的一片开阔地上,一平如掌,依山面水,面积约有五亩之地,墓堆高约8米,周长25米,四周砌以青砖,上为半球状,下为圆柱体。墓前镶置清代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所立石碑一座,上书“汉将军李广墓”,再前有一高约10米的砖砌墓碑塔,塔中上嵌汉白玉雕刻题记:“汉将军李广之墓”,为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一日蒋中正所题,塔前有三间悬山顶古建筑,为“祭庭”,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墓外原有围墙,大门西向,门额题为“飞将佳域”四个大字,上款“民国三十年谷旦”,下款“胡宗南题”,门楹原有“虎卧沙场射石昔曾传没羽,鹤归华表树碑今再赋招魂”。庭前有石马两只,高约95厘米,长约105厘米,造型丰润,但却无首,为何无首,当地人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于是,该地变成“石马坪”。
李广墓是天水人为缅怀家乡的这位名将而筑的“衣冠冢”,始建于何时?无史可考,但《秦州志》载:“旧迹久湮,乾隆二十八年,今知府杨公过秦州,命知州重修,树墓碑”,据说,民国23年,胡宗南曾掘开墓场,得铁甲一付,盔缨一个,在天水的水月寺民众教育馆曾展出。随后扩大重修封土场,周砌以石,增建墓碑塔。
1981年12月,天水市政府公布李广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城南石马坪李广墓
李广“故居在西关”,西关,是指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的“飞将巷”,俗称大李家巷,所以称为“飞将巷”,巷口原曾立一古牌坊,匾额上书“汉飞将军李广故里”,牌坊和匾额已不存,但“飞将巷”天水人至今称呼。
“飞将巷”西行500米处为伏羲庙,北靠陇东名观“玉泉观”,巷前两株约有600多年苍天古槐,虬枝繁茂,据说,这两株古槐是为李广冤死疆场的英灵而植的招魂树,毗邻的李家巷据传是李广后裔,是李渊家族的郡望,是秦文化独一无二活的底蕴。“飞将巷”内原有“飞将故里”石碑一通已无存。《甘肃新通志》载“遗碑李广宅,废寺隗嚣宫”,《秦州直隶州志》《天水县志》也有载:“世代相传飞将巷为李广后裔唯一居所遗址”。著名作家曾任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的董丁诚先生在《飞将李广》一书序文中写道:“有幸与李广同乡,几乎从孩童记事时起,即知汉飞将李广英名,因为天水西关有飞将巷,巷虽狭小,却人来人往,皆知是李广故里。”诸多学者专家为“飞将巷”遗居做了考察确认。
李氏后裔虽经沧海桑田,几经变动,后裔基本上演变成异姓杂居,但李氏的遗物家祭有的至今还遗留在飞将巷住户人家,成为人们可供瞻仰之物。飞将巷9号院张呈祥住户,清光绪年间从李姓购得祖遗房屋,家里保存着一张长88公分,宽48公分,高88公分的长方形书桌,桌侧面雕刻着一支透花箭簇,箭的图案长33公分,宽为11公分,据传是李广曾伏案所用之物。还有一张长192公分,宽98公分,高52公分,围栏板20公分,床头栏板47公分的古朴木床,据传也是李广所用之物。31号院老李家院曾有李氏遗留的雕刻龙凤木床、太师椅等遗物。太师椅气势雄弘,据说当年吉鸿昌将军来天水时坐过,感受李广将军气派。
“飞将巷”从巷口到后城垣深为300多米,巷内9号院据说是李广居住的宅院,后院现为11号院称为“粮房院”,是养马存放饲料的“粮草院”,9号院斜对过之院为李广赏花的“修竹院”,当地人们习惯叫“李世世院”,意为李广世世代代之院,1958年居委会从飞将巷堵门泥墙改道,在毗邻巷出入在“折桂巷”,文革中改为“劳武巷”,最近在旧城改造中现已被拆毁。
清光绪年间科举时,出了一位武进士张珍,后在皇宫成了四品礼戴护卫大官,在天水飞将巷购置了房屋,现为12号院,皇上为张珍其母御笔亲书“节孝坊”一匾,长约4米,高约六、七米,并修筑一牌坊挂匾,此坊与匾60年代已毁,12号院现为周、梁、何几家杂姓同住。“飞将巷”后崖“丁”字形处,有一块高约1米,直径1.2米的大圆石,传说是“李广射虎石”,原在异地,后李氏后裔想办法搬来天水,现已埋在原立石处地下。
据飞将巷人讲是因为此石惹鬼,每到夜深人静时,有人看见此石上坐着一女鬼,披头散发嚎哭,并取下自己头而梳妆,认为是不祥之物而埋掉。在埋此石时,请来“法官”先生大搞迷信道场,有人看到有一将军持剑而来斩鬼,并称他是李广三子李敢,所以,埋石处后崖立有一碑,题为“泰山石敢当”,人们不解其义,只知“有敢”斩了恶鬼,使飞将巷太平安宁,但字迹年久已模糊。
当年李广居住的9号院经历代翻修变迁,现为明建清修古建筑物,由东向大门一进,越垂花大门,进入中院,原内主房坐北朝南,硬山顶双坡水五间(三厅两耳房),廊基高0.64米,檐柱高2.97米,柱围0.84米,直棂门,腰华板雕博古,牡丹,攀间象鼻状单云纹,花芽卷叶,铺作间镌刻透花石榴、佛手、葡萄等,雀替镌透花夔龙,小耍头三朵云纹等。东耳房铺作双云纹,柱石出为明代,柱头大于平板枋,虽为明末清初所建,但深留明代风格,东耳房连耳楼三间。西耳房同样有补间二铺作,花芽卷叶,铺间镌刻调荷花、寿字、仙桃、菊花、松鹤等图案,全院占地约562平方米。
9号院与天水暂存的其它明清古宅不同,门庭高阔,影壁皆镶有精美砖刻浮雕,木结构垂花门上斗拱结构生动,雕工精细,大门与二门之间另建楼一座,登楼即可俯视内院,有可赏观街景,院内的北厅房、南厦房、东西厢房,形成古朴幽雅的天水四合院,结构严谨,奇花异草盛开,构成了一幅江南园林美景。南房通道有“水井房”,水井至今保存完好,据专家考证是明代新凿,但也有人可考,是眼“八卦井”,据说,李广曾取井水食用,后来所填,明代又凿,水井深度4丈有余,外直径圈27公分,水井直径40公分,1958年实行公共食堂时,有上千人吃饭取水,水位不退,真是一奇。
飞将巷31号院,为李广老院,相传为李广家族及后裔故居,有五间主房,南北厦房各3间,东倒座3间,大门一座等建筑组成,构建古朴,雕刻精美,据考为明代早期翻新建成,此院主北房任居住李氏后裔李建堂一家,他的先祖李崇正,为明代进士,据他们所说,他们是李广家族后裔。此院房屋顶脊兽,有八扇雕花格窗屏风,攀间象鼻状,双云纹,花芽雕有牡丹、荷花、孔雀、雀替饰卷叶云纹,直棂门有格扇窗,上腰华板有投花木雕,铺作间雕有各种花卉缠枝,大门动向,双开板门,门内西墙有照壁,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明代院落,全院占地约467平方米。
飞将巷后巷东侧12号院全属明代建筑,中型四合院,传为李氏家族后裔兴建,此院原住户李云亭为李广后裔,今已搬迁,并保存李氏家族族谱,明代李广画像和遗物。建造考究,结构合理,主北方三间,倒座三间,东、西厦房各三间及围房三间组成。《飞将军故里》牌坊一座正在此院门前巷道正中而立,主北房硬山顶三间,西侧有二层小楼一间,东有耳房,檐下有铺作,攀间象鼻状,双云纹(明代建筑标志),铺作有花芽卷叶,雕荷花、牡丹、寿字,有回纹雀替。东西厦房悬山顶单坡水各三间,柱高2.36米,柱围0.6米,栏板雕卷叶纹饰,全院屋脊兽饰,占地约503平方米。
李广善射精骑,高大威猛而矫健,两臂如猿,久经沙场,征战四十余年,大小七十余战,勇敢善战,匈奴闻风丧胆,数年不敢入犯边塞。李广的英雄气概与屡建奇功,被载入史册。《史记》、《汉书》等均有传记,受到历代人们的尊敬仰慕与怀念。唐代诗人李白赞曰“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杜甫诗曰“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诗人王昌龄的边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勃在他的《滕王阁序》中为李广愤而不平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诗人卢纶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月里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陈子昂曰“何知七十载,白首未封侯”。王维在《老将行》中赞叹:“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宋代王十朋曰“李广才名一代奇,孝文犹自未深知,辍餐长叹无良将,翻惜将军不遇时”。明代徐谓曰“飞将远从戎,翩翩气自雄”。清代张维翰曰“石马秋风郁古坟,城南来吊李将军,好奇未逐封侯愿,留得丰碑向夕腫”。清代慕寿祺诗曰:“猿臂善射惊奇技,至今犹数北平李,战经七十无双才,卫霍勋名应愧死。”壮哉,飞将军名垂千古,不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历史记载着他的功绩,一代名将,千百年来人们流传着他的故事,尤其在故乡更是爱戴怀念。每年七月七日或大年初一,天水人在飞将巷里外点燃一柱香或烧些纸钱,叩拜以示纪念,寄托崇敬仰之情,有求护佑一方平安吉祥。
飞将巷,近年来一些专家学者考证李广故居建筑的研究,大加赞赏,并专访拍摄成电视片在全国播放,中央电视台“军事天地”,北京、广东、山东、甘肃等都作了拍摄报道,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等栏目介绍了天水飞将巷的节目,中外旅游者来飞将巷观光调研络绎不绝,从建筑学、工艺美术学、民俗学、史学上研究天水古文化和李广故居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资料,使人们更加了解天水,提高天水的知名度,开发了旅游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钰(甘肃天水人)
来源:原创作品,推荐交流!
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