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块钱,就能在五星级酒店吃自助,刺身牛排随便拿!
最近,一股“五星酒店剩菜盲盒”的风潮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
23岁的Wendy攥着手机,紧盯屏幕。这已经是她抢“剩菜盲盒”的第7天。
原价299元的五星级酒店自助餐,打烊前1小时,4折限量开抢,手慢无!
Wendy手指飞速点击,7秒后,系统就提示售罄。
她今天运气不错,79元抢到了深圳龙华希尔顿逸林酒店的自助餐盲盒。

在某红书上,“手速慢抢不到”“开盲盒值哭了”等关键词频频刷屏。
甚至有网友调侃:“这届年轻人,连剩菜都要拼网速。”

其实这种“剩菜盲盒”并非字面意义的残羹剩饭。
而是高端酒店将当日未售完的菜品随机组合,以盲盒形式低价出售。
海鲜、牛排、甜品、火锅应有尽有,运气好的话还能开出波士顿大龙虾。
2021年,新加坡留学生拍摄的“10新元(约50元人民币)开五星酒店盲盒”的视频爆红。
国内商家嗅到了商机,将其本土化,于是有了“惜食魔法袋”“米粒盲盒”等平台的出现,现已覆盖了国内20多个城市。
这些以盲盒形式限量发售的商品,价格仅为原价的三成甚至更低。
最开始是在烘焙、寿司领域受到网友的追捧,如南京某面包店盲盒售价15.9元(原价33元),上线10分钟售罄。

后来奶茶、咖啡、水饺、轻食也相继被装入盲盒。
去年11月,深圳龙华希尔顿逸林酒店推出79元的深夜食堂盲盒,内含原价200+的自助餐菜品,覆盖海鲜、牛排、甜点,自上线以来已售出超过300份。
Wendy抢到的盲盒有三文鱼刺身、香气四溢的现烤牛排、精致的法式甜点,总重量超过1斤,而花的钱仅相当于一顿外卖。
省下的这些钱,她可以买几杯奶茶,或者喝一周的咖啡,又或是购买一张音乐会的门票。
这看似荒诞的消费场景,却精准踩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神经:既要精致体面,又要极致性价比。

年轻人热衷于抢剩菜盲盒的理由各不相同,收获也就不同。
有的收获了温饱,有的重新理解了活着,还有的收获了拆盲盒的“爽感”和仪式感。
盲盒的不确定性极大地满足了年轻人的好奇心,拆包装时的未知惊喜,丝毫不亚于开盲盒手办。当盲盒打开,超出了预期的惊喜更甚。
在小红书上,网友们纷纷晒出各式各样的盲盒开箱体验。

有人晒出“超值套餐”:3盒寿司+甜品台任吃。
上海网友分享“开出了三文鱼刺身+战斧牛排,感觉自己被幸运砸中”。
长沙网友兴奋地说“15.9元抢到酒店自助盲盒,拎着五星酒店的打包袋,感觉社畜瞬间变名媛”。
开心的可不止抢到盲盒的年轻人,商家也乐开了花。
这波热度是酒店始料未及的,既能清理库存,还能收获良好的口碑,可谓是稳赚不赔,原本要被倒掉的菜品,现在不仅能低价卖出,还能为酒店引流
。
深圳某希尔顿负责人透露:“我们每天也就售出3—10份,成本早摊薄了,但小红书热搜天天见!”
更巧妙的是,年轻人吃着79元套餐,拍着200元的氛围照,不知不觉就帮酒店打了免费广告。


“吃剩菜”从曾经被认为寒酸的行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一种潮流。
在社交平台上,“剩菜盲盒”彻底杀疯了,即使抢不到,大家也要云体验一番。
年轻人还总结出了各种抢盲盒攻略:“周三人少菜多”“周四抢三文鱼,周五抢战斧牛排”等等。
定闹钟抢券、研究库存规律,已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必备技能。要是不参与这场云体验,都感觉自己落伍了。
社会学教授李彦也认可这种真香的剩菜盲盒,他认为这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年轻人在用信息差打破价格歧视,来重构消费话语权。

数据显示,“惜食魔法袋”上线仅3个月,合作酒店超200家,盲盒日均售罄率达90%。
当然,并非所有的盲盒都能给人带来惊喜,也有不少翻车现场。
有人说菜少人多,要过抢,像难民,煮小火锅的时间不够;
有人狂吐槽:“开出一盒炒饭配西兰花,不如点外卖!”
还有的说开出的牛排像鸡块,吃起来像冻肉,对菜品的新鲜度提出了质疑。
对此,专家特别提醒:食品安全可不能开“盲盒”。
毕竟这种“剩菜盲盒”本质上还是一些临期食品。虽然五星酒店后厨管理更规范,但仍存在一定风险,更别提一些小店了。
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温馨提示,要优先选知名酒店或常去的店铺,到店后先看食品保质期,一旦发现变质立刻退货,对于海鲜、刺身等生食,要慎重选择。

“花小钱薅大餐”的狂欢背后,不只是消费者降级,也是高端酒店业在激烈竞争下的生存突围。
2024年,中国奢华酒店平均房价同比下跌6%,高端酒店每房收入跌幅达7%。
倒逼酒店行业放下身段,将自助餐尾单包装成盲盒,以“环保”之名收割流量。
如今酒店之间的“剩菜盲盒”大战已经全面升级,从19.9元早餐盲盒到79元深夜食堂,酒店已经杀红了眼。

杭州某酒店甚至推出“盲盒+剧本杀”的新颖模式,让客人在品尝牛排的同时,还能体验破案的乐趣。
当然,在这场竞争中,最终的赢家还得靠食材质量+食品安全取胜。毕竟,年轻人追求的是性价比,而不是糊弄!
更值得一提的是,“买盲盒=省钱+环保”的双重标签,让年轻人理直气壮地薅着羊毛。

当“浪费”与“体面”在盲盒中达成微妙平衡,这场博弈既折射出消费降级浪潮下供需两端的焦虑,也悄然改写着高端餐饮的价值链规则。
当五星酒店放下身段,当年轻人拿起环保大旗,这场“剩菜狂欢”早已超越省钱本身。
究竟是可持续经济的创新样本,还是饥饿营销的短暂狂欢?
答案或许就藏在每晚九点半后,那些尚未冷透的牛排与仍未熄灭的霓虹里。
-END-
参考资料:
每日人物《吃剩菜盲盒的年轻人》
浪潮工作室《实测剩菜盲盒,是捡便宜还是智商税》
餐饮老板内参《79块的五星酒店“剩菜”,年轻人疯抢》
深圳微时光《五星级酒店也卖“剩菜盲盒”,200+的自助餐卖79元,是好生意吗?》
作者:鸢儿
编辑:柳叶叨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