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也是民族的希望。而从教育的本质来说,教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远远没有当前教育界所想的那么复杂。

每一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都是纯洁的,他们拥有着无限的潜力。
而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所要做的就是要对孩子在学习方面加以正确的引导,让每一个孩子去释放自己的潜能。
而释放孩子潜能的前提就是要让孩子接受家长和老师所言传身教的东西,让他们自然而然的去喜爱,去接受。而不是强制性的去灌输给他们知识,更不要对孩子的兴趣加以禁锢。

家长和老师要以开启孩子的智慧和积累他们的内涵文化为本质去进行教育,不要用太多的功课负担来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
家长和老师在教育之前,应该搞清楚自己为了什么而教,而孩子又是为了什么而学,对准教学的焦点,这才能称之为成功的教育。
否则只会南辕北辙,徒劳无功,从而将孩子的童年和未来都荒废掉。

从人性的角度来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个人从一出生,他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
但是,由于每个孩子后天受教育的不同,以至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
而教育,正是对人性最初的矫正和揣摩。

孩子的天性是只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只要教育者对其稍加引导,就会将其的潜力无限释放。
为何这么说呢?
这其中不仅涉及到孩子的天性,也涉及到教育者也就是家长和教师的人性。
孩子想学习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教师希望自己所教的孩子都能有着好的成绩,在这一点上,家长,孩子,教师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然而很多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都看重的是知识,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灵。

众所周知,知识是最简单的,心灵是很难的事,孩子由于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发育的不同,造成他们理解能力的不同。
也许某个年龄段所不能理解的知识,在成长中会逐步理解,所以,这不是很重要。
重要的是要从小对孩子的心灵程度进行提升,实现有深度的教育,才是教育里的重中之重。
所有能通过被教育而获得的知识,都是简单的。而真正难的是孩子自己感悟所得出的东西,这将影响着他以后的处世、为人。这是任何知识教育都无法获得的。唯有通过心灵教育,提升一个人的心灵程度才有可能实现。
最后,回到孩子最初的生命源头,一个孩子在未出生的时候,都有着自己的感官,而这个时候,就应该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是从“娘胎里”就可是教育。

这种教育,应该从古典的教育开始。
古老而又经典的文化典籍,艺术之美,是全世界文化的精粹所在,也是人类文明的终极体现。
那些流传千古的名作,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本质所在,如果小孩子在还未出娘胎的时候,就开始经受这些国学精粹的洗礼,再在成长的过程中,受他们一步步的熏陶,培养出来的必将是大智慧,高品格,深内涵的人。
这样的人,在每一领域,其成就都不可小视,更能对民族文化,国学的精粹进行传承。
应该反过来说,用知识的方式打开心灵。因为知识是手段和目标,心灵是目的。可惜几百年来,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