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为何要杀毛文龙,只因四个细思极恐的原因,毛文龙都占了

听荷看历史 2025-03-14 15:32:37

公元1627年,年仅十六岁的信王朱由检,在天启皇帝朱有校的灵前,被大明朝的文武百官拥上帝位。

登基后的朱由检,全然不顾哥哥朱由校生前对他的交代:“魏忠贤恪谨忠诚,可计大事。”而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魏忠贤集团。

魏忠贤死后,大明朝廷以皇权,宦官、东林党为主的政治平衡被打破。崇祯皇帝朱由检开始陷入被东林党蒙蔽的泥潭。

崇祯皇帝继位之时,大明王朝面对着两大严峻的问题。

一是辽东后金崛起,屡屡进犯大明辽东边境,已困扰大明王朝10多年,每年都要耗费数十万兵马粮饷。

二是大明朝连年天灾不断,国库已经出现严重亏空,完全不足以支撑在辽东地区大规模屯兵。

为了解决辽东问题,崇祯皇帝召回了东林党一派的袁崇焕,让其出任兵部尚书,赐尚方宝剑,督师蓟辽,全权负责解决辽东问题。

五年平辽——书生误国的不切实际之言

崇祯之所以选中袁崇焕,是因为袁崇焕分别在公元1626年和公元1627年,先后在宁远城击败后金可汗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雄主。取得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后来因受到魏忠贤的排挤,袁崇焕愤然辞官,回到广东老家。

随着崇祯皇帝的上位,魏忠贤的倒台,袁崇焕作为东林党的一员,自然而然就被人举荐到崇祯皇帝的面前。

得到崇祯皇帝的任命,袁崇焕声泪俱下的向崇祯说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倘若陛下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辽东外患可平。”

本来崇祯召袁崇焕出任蓟辽督师,对他可没抱这么大希望。后金三十年来一步步在辽东坐大,岂是五年可以平定的。谁知袁崇焕一时间没刹住车,夸下这么大的海口。

但是,崇祯也没有打击袁崇焕的信心,而是鼓励袁崇焕说道:“如若爱卿真能五年收复辽东,朕不会吝啬一个封侯之赏,望爱卿努力为之,不负皇恩。”

崇祯皇帝以封侯来勉励袁崇焕,这对袁崇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诱惑。而后袁崇焕便满心欢喜的去赴任了。

但打脸的是,袁崇焕刚出山海关,明军就因为军饷问题在宁远城发生哗变。袁崇焕只能孤身一人进入城内进行安抚。

指望这样一支军队五年平定辽东,怎么看都是痴心妄想。

然而,此时在辽东地区还驻扎着另外一支明军,他们就不存在欠饷哗变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军饷,大多是通过做生意自筹的。

这支明军,就是驻扎在鸭绿江口,钉在后金背后的东江镇皮岛驻军。统领他们的是大明朝的左都督,平辽将军,皮岛总兵毛文龙。

皮岛总兵——满腹皆兵的大将之才

毛文龙所驻守的皮岛,地处大明,朝鲜和后金的交界地带。此岛孤悬海外,距离后金的老巢不到80里。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多次派兵攻打,皆大败而归;攻打不成又多次招降,但都被毛文龙严词拒绝。

在天启年间,毛文龙的军队犹如一支穿插敌后的利剑,时刻牵制着后金的后方。只要女真军敢进攻明军关宁防线,毛文龙就带兵捣其后方。

天启一朝的官员一致认为,毛文龙虽然灭掉后金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牵制后金的能力绰绰有余。其兵马在海上往来驰骋,控扼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其中登州,天津,山海关各处要害,皆在其掌控之下,可以称之为明朝的海上长城。

但是,统兵的毛文龙本人,却是一个农民出身。不仅如此,在天启年间,毛文龙为了在辽东获得支持,还投靠过魏忠贤。

一个农民出身的人,竟然官至左都督,平辽将军;一个魏忠贤阉党阵营的人,竟然手握尚方宝剑。这是清高的东林党人所不能容忍的。

在袁崇焕上任辽东之初,同为东林党人的明朝内阁大臣钱龙锡就对袁崇焕说道:“皮岛所在的东江镇,就是一个独立王国,皮岛总兵毛文龙桀骜不驯,你就任蓟辽督师以后,该怎么办?”

袁崇焕回答:“可用则用之,不可用则杀之。”

故而,袁崇焕解决完关宁军哗变的问题之后,便在辽东地区下令,将原本起于登州的东江运道,改为从山海关起运,而后在觉华岛换船,一切船只都要督师衙门挂号才可出海。

此令一出,明显是针对毛文龙的皮岛驻军。

在过去的多年里,毛文龙皮岛诸军获取粮草军械的通道都是由山东半岛的登州运往辽东半岛,而后再运往东江镇。如今从山海关起运,不知远了几倍的路程。

其次,毛文龙的部队之所以不缺军饷,完全是毛文龙利用东江镇的地理优势,和朝鲜,日本,以及明朝沿海的商人做生意赚取利益,以维持庞大的军饷开支。现在,袁崇焕规定一切船只都要在督师衙门挂号才能出海,只能让那些沿海的商人望而却步,从而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间断了毛文龙部的经济来源。

那么,新上任的蓟辽督师袁崇焕在上任后,为何不去实现自己五年平定辽东的计划,反而跑过来为难自己的下属,自废武功呢?

以权压人——袁崇焕的真实意图

袁崇焕这么干的原因,首先是东林党和阉党的党派之争。

在东林党看来,魏忠贤虽然倒台,但毛文龙在他们眼中依旧是阉党的余孽。当年阉党怎么迫害他们东林党,他们现在就要怎么报复阉党。

其次,是文武之争。

大明王朝自战神朱祁镇在土木堡一战败光大明的家底之后,此后的百余年间,文官集团形成了对武将集团的全面压制。如今毛文龙官至左都督,平辽将军,赐尚方宝剑,妥妥的一品武将。这是袁崇焕所在文官集团所不能允许的。

第三,袁崇焕初次督师辽东,自然存在一些人心上的不服。再加上他与前几任督师,以及辽东将领满桂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不和之处。如今袁崇焕要想全面掌控辽东局面,树立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权威,他就想到通过打击毛文龙来立威。在袁崇焕眼里,毛文龙就是辽东明军里最大的刺头。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袁崇焕根本没有五年平定辽东的能力。自从公元1626年,他就暗地里和皇太极互通书信。袁崇焕所谓的五年平辽,不过是维持辽东当前的局面,而后和皇太极谈判。最后谈到双方都满意的一个效果,再向崇祯交差。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最怕的就是驻守皮岛的毛文龙在女真后方再起刀兵,从而破坏他的和谈大计。所以,他必须将毛文龙调离东江镇。

但是,袁崇焕也不想想,崇祯皇帝说的平定辽东,和他说的平定辽东,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袁崇焕下达海船改道的命令后,深感自己被针对的毛文龙向崇祯皇帝上书说道:“臣自从受到排挤以来,早已心领事会。只因圣恩未报,所做之事未完。这是臣的愚忠,并非贪念权位。今袁督师封锁登州沿岸,不许一船出海,以致客船畏法而不敢前来,故而部下士兵都言:此为封喉之举。”

然而,面对毛文龙的上书,崇祯皇帝还沉浸在袁崇焕五年平辽的大饼里,故而对其置之不理。

但是,不放弃的毛文龙继续上书说道:“臣一届微将,孤处天涯,曲直生死,唯命是从。诸文臣独计除臣,不计除敌。置江山不顾而泄私忿,操戈于同室。”

面对毛文龙的再次上书,崇祯皇帝仍旧没有表态。

此时,崇祯皇帝要么力挺袁崇焕,要么为毛文龙做主。不管崇祯皇帝站队哪一方,另一方都会妥协。但崇祯皇帝眼看着辽东二将掐架,却对此充耳不闻,最终让二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擅杀边帅——皇太极再无后顾之忧

袁崇焕在封锁登州沿海敲打毛文龙之后,见毛文龙还没有服软的迹象。而后袁崇焕直接下令,命毛文龙放弃从皮岛移驻宁远城。

对于袁崇焕的凋令,毛文龙选择了抗命。

毛文龙既不从命,袁崇焕则是手持尚方宝剑,亲自带人前往皮岛与毛文龙谈判。

但是,二人一连谈了三天,毛文龙丝毫不让步。

等到第四天是,已经失去耐心的袁崇焕对毛文龙说道:“你道本督是个书生,本督乃是你的上司。本督与你谈了三日,只道你回头也不迟,哪晓得你狼子野心,一片欺诳。你目无本督犹可,方今天子英武天纵,国法岂能容你。”

随后,袁崇焕在未经请示朝廷的情况下,将毛文龙用尚方宝剑斩杀。但袁崇焕似乎忘记了,他手中的尚方宝剑,在未经请示的情况下,只能斩杀五品以下的官员。对于官居一品武将,同样手握尚方宝剑的毛文龙,他是无权斩杀的。

毛文龙被杀后,袁崇焕对东江镇的毛文龙旧部好生安抚。皮岛地区的明军虽然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对朝廷已经失望至极。这个捍卫大明的海上长城,随着毛文龙的去世,已经不复存在。

当身在紫禁城的崇祯皇帝听闻毛文龙被杀的消息后,在大惊之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想到毛文龙已经死了,而他自己还沉浸在袁崇焕五年平辽的美梦里,便没有追究袁崇焕的罪过。

但是,崇祯皇帝和袁崇焕很快就被狠狠打脸。

由于没有毛文龙的牵制,在毛文龙死后不到三个月,公元1629年冬,后金可汗皇太极率10万八旗军倾巢而出,避开袁崇焕的关宁防线,绕道蒙古诸部,从喜封口入关,直接打到了北京德胜门外。

后来,虽然明军打退了皇太极的进攻,但明朝的京畿河北诸地,被皇太极蹂躏的一片狼藉。

不仅如此,由于没有毛文龙的牵制,昔日大明的藩属国朝鲜,也在毛文龙死后改换门庭,投入到皇太极的麾下。

在毛文龙死后的六年间,毛文龙昔日的部将耿仲明,尚可喜,孔有德先后投降皇太极,并给女真带了先进的火器技术。后来在攻灭明朝的过程中,这三人为满清立下汗马功劳,分别被封为靖南王,平南王、定南王。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崇祯追悔莫及的。而杀掉毛文龙的袁崇焕,也在公元1629年,皇太极兵临北京城下的那一年被崇祯皇帝下狱。

一年后,崇祯皇帝以欺君谋逆,资敌斩帅之罪下令将袁崇焕处死。

袁崇焕夸口五年平定辽东,最后将皇太极放到了北京城下,最终为自己的吹牛付出了代价。

只是可惜了大明的海上长城毛文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