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梁漱溟提出国共军队一律停战,周总理流泪:你也压迫我们?

帝哥说史 2025-04-01 19:58:18

今天帝哥想说说周恩来和梁漱溟之间的故事。

梁漱溟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梁漱溟以乡村建设派领袖身份加入“统一建国同志会”(后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国共之外的第三势力代表,周恩来此时正以中共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在重庆斡旋各方力量。两人的首次合作始于1941年民盟机关报《光明报》的创办,梁漱溟回忆,周恩来不仅出资支持自己办报,还安排他暂居香港作家许地山家中。这一时期,周恩来对梁漱溟的信任可见一斑。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美国政府脱去“调解”的外衣,公开露骨地援助蒋介石进行内战,国共双方和平谈判成功的希望已经很渺茫。周恩来决定暂时退出谈判,离开南京回到上海,他此举的目的是向世人昭示和谈已处于危急关头,不让国民党利用和谈假象蒙蔽人民。

但当时第三方面的一些人士仍对和平抱有一线希望,他们极力劝说周恩来去南京继续谈判。为了争取民主党派,让事实教育第三方面人士,周恩来在痛斥国民党和蒋介石后,还是回到了南京,作最后和谈的努力。

1946年11月16日,周恩来在南京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

10月25日,国民党军队攻占东北解放区的安东。第二天,黄炎培和梁漱溟等人到梅园新村拜访周恩来,并透露了国民党军队已经攻占安东的消息,周恩来听后大怒,不仅把茶杯摔得粉碎,还愤愤地说:“我们要回延安,从此以后不再谈了。蒋介石和我们打了十几年交道,并不了解共产党,共产党从无到有,从最底层翻上来,哪怕国民党的压力?怕压力,当初就不会有共产党!”

黄炎培和梁漱溟连忙劝周恩来暂时不要回延安,以免不明真相的人误解,他们还表示:第三方面以后有什么重要主张和行动,民盟必先同共产党协商,并征得其同意。

10月28日,梁漱溟提出了一个和谈的方案,其中包括国共双方即日下令全国军队就现地一律停战等。当时国民党军队已经攻占了张家口、长春、安东和苏北、山东等大片土地,就地停战等于承认这些既成事实,只对国民党有利。但第三方面许多人士求和心切,没有对这个方案细加研究,就同意复写3份,分别送给马歇尔、孙科和周恩来。梁漱溟的这一行动,显然违背了他和周恩来的君子协议。

当梁漱溟赶到梅园新村向周恩来解释这个方案时,周恩来气愤地说:“不用再往下讲了,我的心都碎了。怎么国民党压迫我们不算,你们第三方面也一同压迫我们?今天和平破裂,即先对你们破裂,10年交情从此算完!”

周恩来

周恩来越说越激动,泪水一下子就迸溅出来,声泪俱下:“本是多年的朋友,关键时刻做出对不起我们的事,你们这是出卖朋友,不讲信义!你们对得起共产党吗?对得起李公朴、闻一多等烈士吗?”

梁漱溟连忙表态:“恩来兄,你别说了,这件事我理亏了,我们想办法来挽回。”随后他马上采取行动,把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等民盟的主要领导都找来,大家一商量,决定将已经送出去的方案全部收回来,并且立刻分头行动。一场风波就这样过去了。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依然和梁漱溟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53年9月,全国政协召开常委扩大会议,梁漱溟是列席者之一,9月11日,他在大会上发表讲话说:

近年来,城里的工人生活水平提高得快,而乡村的农民生活却依然很苦。有人说,如今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这话值得引起注意。搞建设如果忽略或遗漏了农民,那是不相宜的。尤其中共之所以成为领导党,主要亦在过去依靠了农民,今天要是忽略了他们,人家会说你们进了城,嫌弃他们了,这一问题,希望引起政府重视。

毛泽东听了梁漱溟的这番话后,很不高兴,并对他进行了批评。周恩来为了保护梁漱溟,先打电话给上海的沈尹默,托他去杭州邀请马一浮到北京,劝梁漱溟自我检讨,以化解僵局。最终梁漱溟没有被追责,还被赋予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工作。

1966年“运动”爆发后,梁漱溟受到冲击,周恩来再次保护了他。梁漱溟曾回忆说:“……好在这时的红卫兵早到大江南北去进行‘革命大串联’去了,已无人再监督我们,于是照常领取工资的全数。一直到1970年政协学习组恢复学习,才听说当时是周总理办公室通知,对诸如我以及杜聿明、宋希濂等人,不应扣发工资。细想起来,那时候除了周总理,还有谁能来照顾我们呢?”

1 阅读: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