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双11原本只是个光棍节,没想到演变到购物,折扣,超值这些概念上,变成了女性的专属节日;
购物是女性的专利;
于是,从这些莫须有的概念,唤醒了人性深处的物欲,夹杂想要物超所值的微妙消费心理,一哄而上,双11最终变成了全民购物狂欢节,具有了某种仪式感;
人见面打招呼第一句话:
Hello, 双11买了什么?
非要买点什么,否则自己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
(2)
对于平台商家,最开始参与双11活动,可能也是想凑个热闹,看个人声鼎沸,做生意嘛就像看个人多;所以一次两次的,给个超低价,哪怕不赚钱,赚个人气;
对于消费者,最开始热衷双11,当然是内心深处的消费刺激感,想要体验花钱的痛快,还能享受超低价,何乐而不为?
到了越往后,当双11逐渐深入人心,有人刻意平时限制消费,就等着双11来了,可以大买特买,好不畅快;
所以双11越往后的活动,全都是满减,满500减,满1000减;
想要享受优惠,就要多买东西;
也所以,越买越多,越多越疯狂。
可这么低价,这么多折扣,实心让商家承受不起;
不参与活动,恐怕对于网站平台不够配合,也会对自己的销售排名有影响,而排名靠前会更有利于平时卖货;
只能越来越被动的参与,但是商家也有对策。
那就是,不是要给折扣吗?我就先提价,再给折扣,再满减;
最终算下来,有可能不仅没便宜,反而价格会更高。
所以,越多人越来越发现这变味的优惠;
自己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囤了未来一两年都用不完的洗衣液,食用油,还要抑制平时的购买欲望;
这双11究竟带来了什么?
自己需要为了参与活动而囤货吗?
不过消费者也很贼,你不是价格高吗?那我就退货,买完了再退货,让你赚不到我的钱;
所以今年据说退货的通道已经被关闭了,无法退货。
(3)
消费带来心理上的刺激,让人愉悦,这是普通人长期压抑在生存压力下的松绑方式;
而花钱对于理性消费而言,是会心痛的;
遇到满减,折扣,这些似乎明显告诉你,有便宜不要错过的信号,钱用掉的痛苦得到了缓解,反而兴奋在买的物超所值,花钱花的很值的自信中;
再叠加线上支付,支付不需要看到钱,感觉上好像没花钱,只是动动手指一样,东西就属于自己了,还品尝了一次消费的痛快;
在痛苦与痛快之间,人被物欲操纵了;
而物欲则被商家利用了。
(4)
但是,消费带来的愉悦和幸福感,持续时间不长;
在那短暂的激动过后,人会很快发现,又回到了周而复始的枯燥,无聊,压力下;
还要面对高昂的房价,低廉的打工人生涯,每月仅有的工资还要被这些购物平台的满1000减,满500减给搜刮走;
自己还是回到了一个总是想花不敢花,花了会心痛,碰到活动激动万分,千方百计凑金额找折扣,买了一堆几年才能用完的物品;
所有的优惠到最后,不过是区区几十元。
对于购物平台,商场,商家而言,恨不得一年365天天天都是购物节才好;
每年本来就有很多传统节假日,再加上平台商场时不时搞个线上线下联动,折扣大回馈,想获得几十元的折扣不需要多费力,不需要刻意准备,出门就能见喜。
而如果好好规划人生,好好专注事业成长,能站在更高价值的位置上赚钱,何止这区区几十元钱的便宜?为这几十元钱而花费的时间,精力,计算,究竟是超值还是不值?
在诟病女性被物化现象的背后,是女性自身放弃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只把关注点放在购物,消费,外在物质,相貌方面,失去了人的活性和灵性;
不被媒体,购物平台的口号带节奏,不去迎合广告媒体口号中的非真实的完美形象,拥有自己的判断和品味,该消费就去消费,有需要才消费,只买自己喜欢的,而不是为了迎合而去购买;
可能这样才能活得随心所欲,也就是心灵自由;
也就在此时,女性才真正成为了自己。
(作者:韩枫,华东师范大学/法国里昂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欧美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想要告诉我你的想法,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