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母亲:是“家风教育的第一个传承者”!

田园泥土香育儿 2024-11-17 21:42:39
【17】母亲:是“家风教育的第一个传承者”!

摘要:本文围绕母亲作为家风教育第一传承者这一核心展开。首先阐述了家风的概念及相关内涵,通过生活实例和社会现象展示了不良家风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在具体家庭矛盾案例中母亲行为对子女教育的负面作用,强调了这种不良门风传承的危害。最后,从多种教育维度探讨母亲应如何培养孩子,以及母亲作为榜样对家风传承的重要意义,指出好的家风传承的价值和当前面临的问题,呼吁重视母亲在传承良好家风中的关键作用。

《母亲:是“家风教育的第一个传承者”》

母恩浩浩比汪洋,

亲抚柔言岁月香。

是处操劳为子女,

家中小事亦倾囊。

风摇烛影缝衣忙,

教以纯良正气彰。

育我身心恩义广,

的确慈爱永留芳。

第一恩情怎可忘,

一心为家历沧桑。

个中辛苦情难忘,

传家美德韵悠长。

承欢膝下福满堂,

者番功绩永流芳。

【17】母亲:是“家风教育的第一个传承者”!

一、引言

家风,作为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与作风,是一个古老而又在现代社会重新受到广泛关注的概念。

它犹如家庭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道德准则。

在家风的传承过程中,母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家风传承的关键人物。

本文将深入探讨母亲作为家风教育第一传承者的重要意义、不良家风传承带来的问题以及母亲如何进行良好家风教育等内容。

二、9岁闺女:为何模仿母亲穿个性衣服

今天,根据我接触一个案例,一位年轻母亲因9岁上三年级且学习成绩好的闺女剪破家人裤子的行为咨询是否孩子脑子有问题等。经分析告知其孩子可能是模仿,举例网上新闻及一男孩模仿母亲染发用红墨水染头发的故事。母亲明白问题根源在自己曾穿过个性裤子,还探讨了不同孩子个性不同模仿情况各异,强调父母言传身教有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一生的力量,最后这位母亲表示在闺女模仿期不会再穿个性衣服,还阐述了“母亲教育是‘门风’教育,有‘有什么样的母亲,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子女’之意,且认可其有较高正确率。

(一)一年轻母亲困惑:9岁闺女为何模仿她穿个性衣服

下面,我们之间的对话——

2018年5月19日上午,一个年轻的母亲咨询,说她9岁的闺女,前几天,把自己给闺女买的新裤子,在膝盖的地方用剪刀剪了几个洞,当她“吓唬,吼叫”闺女之后,闺女非常害怕,哭着说,以后不再剪裤子,可是,谁知道,15号,晚上,我下班回家,闺女,不知道什么时候,不但,把我的裤子剪洞,而且还把她爸爸的裤子剪洞,问我她闺女是不是脑子有病?是不是缺根筋?如何解决孩子出现这种不良毛病?

问:你闺女上几年级?

答:上3年级。

问:学习怎么样?

答:闺女学习成绩很好。

我说,恭喜你,你闺女脑子没有病。

我告诉她,网上有一个新闻,说的是“8岁小孩闯红灯被劝阻,看到妈妈的做法,路人:有其母必有其子”,其实,孩子是在模仿,现在很多衣服,都是个性的衣服,就拿裤子来说,很多个性裤子都是破洞裤,有的裤子就是在膝盖的地方用剪刀剪了几个洞,可能是你闺女,看到这样的裤子,认为好玩在模仿。

同时,我还给她说一个5男孩子,自己给自己用红墨水,染头发的故事。

为什么?

原因,是孩子的母亲染了与别人不一样的头发,母亲染发时,孩子就在理发店里面,于是,这个小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找到家里面10年以前红墨水,就模仿理发的,把红墨水往往自己头发乱抹起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6年前,这个孩子的母亲亲自对我说的,这个母亲说,从此以后,她在也没有胡乱染发。

她一听,就说,知道问题的根源啦,原因在我,我曾经穿过个性的裤子,可是,不明白,她11岁的姐姐,为什么没有像妹妹那样?

我接着说,这就是个性的不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模仿,就像你一样,你母亲不可能穿个性的衣服,可那个时候,还不流行个性衣服。

假如,一个母亲穿个性衣服,会出现几种情况,可能一个姐姐会模仿、妹妹不模仿;可能一个妹妹会模仿、姐姐不模仿;可能姐妹两个共同模仿;也可能姐妹两个都不模仿。

实际上,孩子,现在不模仿,不一定以后不模仿。

原因,是父母潜移默化的力量,耳濡目染的力量,对于孩子成长教育的力量是不可想象的。

不过,你穿个性衣服,也无所谓的,我没有理由不让你穿,但是,你应该承受孩子的破坏力与导致的后果,你还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导致日后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句话,父母对于对孩子们影响最大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最后,这个母亲说,她以后在穿个性的衣服的时候,要考虑闺女的感受,在闺女这个模仿期,她不会在穿,以后,也可能不在穿这样的衣服。

(二)9岁闺女要穿母亲个性衣服:是有样学样的的“门风”

9岁闺女要穿母亲一样的个性衣服,可能是因为现在很多个性衣服比如破洞裤等比较常见,孩子看到后觉得好玩就进行模仿。

就像母亲穿过个性裤子,闺女可能受其影响,在她的认知里觉得这样做有意思,便有样学样地去剪破裤子,模仿母亲穿个性衣服的行为。

父母的言传身教,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耳濡目染影响的力量。

其实,“母亲教育,是一种‘门风’教育,基本上是会代代相传”。

我非常认可这句话,这句话的正确率,不能说100%,起码正确率能达到90%。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母亲,基本上就有什么样的子女”!

为什么?

我们先看何谓门风?

二、何谓“门风”?

(一)何谓“门风”?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

对于“门风”这个概念,相信,我们可能有些陌生。

不过,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

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博客论坛写家风,朋友圈里传家风……

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曾几何时——

生活中,如果,那个小女孩不听话,那么,大人往往会说“这丫头,这么大一点点,就如此蛮横、霸道、不讲理,长大了是会败坏我们家的门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安徽民间小调《憨子告状》,憨子哭骂老娘“败坏门风”。

一个老女人在死啦,她儿子说自己的母亲“老女人她叫咱木家的门风都败坏光,像你(母亲)这一死就该喂狗,从今后再不能来到这个门旁。”

《憨子告状》里面唱的台词。

憨子,为啥这样说自己的母亲?

原因是他母亲作风不好。

所以,他才说母亲这个“老女人她叫咱木家的门风都败坏光”。

过去,一个家族门,那是“家有家法,族有族规”,是代代相传的。

就是以“门”形式的表现出来的。

在乡村,有时候妇女说“闲话”,说某某是“半截门子”;有时两个妇女骂大街,经常相互骂对方“半门子”,这些,其实就是“门”形式的表现出来的。

这是什么?

这就是“门风”。

1.门者,家庭也、家世也。

2. 风者,气也、习也、声音也、熏陶也、敬畏也、感恩也、言传也、身教也。

3.风者,尊老爱幼也、父慈子孝也、夫妻恩爱也、兄友弟恭也,婆媳融洽、妯娌团结、潜移暗化也、耳濡也目染也、子传孙承也、上行下效也。

门风传世,家风传承。

门风、家风,这些都是代代相传的。

如果,自己对父母,能够“至亲、至善、至孝”,上行下效,那么,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子传孙承、长大之后对自己的父母也一定会倍加孝顺。

所以,家有家法,族有族规,门有门风。

好的门风教育,是教育者的文化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不是吗?

生活中,不是有人说,看某某“没有一点点家教”,不仅仅对整个人品的否定,同时,也是对于整个家庭的否定,可见,家教、门风,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基础。

所谓的门风,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家风,即一个家庭的风气。

家风是家庭的风气,是一个家庭对外展示的“窗口、门口”。

我们知道,育人先育己,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尤其是母亲!母亲的日常行为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塑造孩子的人格品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这样说,母亲就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德行风气的榜样、行为处事的准则。

我们常常说的,“有其母,基本上必有其子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说是基本上?

因为,有的孩子会自我修正父母不好的教育。

也就是说,不是说,母亲什么样,孩子就一定什么样,不过,身教大于言教,母亲会给孩子的成长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会潜移默化孩子的。

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门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母亲教育,是一种“门风”教育,基本上是代代相传。

母亲的“门风”教育,往往也会影响几代人,甚至无数代人。

(二)家风的构成要素

风者,包含多种含义。

它是气、习、声音、熏陶,也是敬畏、感恩、言传、身教。具体体现为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妻恩爱、兄友弟恭、婆媳融洽、妯娌团结等,这些品质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子传孙承、上行下效的方式传承。

好的家风教育是教育者的文化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三、母亲在传统家风传承中的角色与影响

(一)母亲作为家庭德行风气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母亲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和人格塑造有着深远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母亲代表了一个家庭的德行风气榜样和行为处事准则。

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虽然孩子可能会自我修正父母不好的教育,但身教大于言教,母亲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可忽视。

例如,一位善良、勤劳、诚信的母亲,其子女往往也会受到这些品质的熏陶。

(二)母亲在传承中的核心地位

在家庭中,孩子与母亲的接触最为频繁,因此母亲成为家庭文化传承的核心。母亲的教育方式、品德素养等直接影响家风的传承。

一个好的家风往往通过母亲传递给子女,再由子女传承给下一代,这种传承方式如同链条,环环相扣。

而且,母亲的“门风”教育影响深远,甚至可以延续数代。

四、不良家风传承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

2015年3月25号,一个80后母亲向我咨询,她说她一个离婚的80后母亲,由于我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草率结婚,婚后才知道对方恶习多多,以至于矛盾重重,导致感情破裂,离婚以后,我一个人带着7岁多的女儿,暂住在娘家,春节期间,与她弟媳妇发生矛盾。 我的弟媳,春节以后,为了考教师资格证,没有上班,在家里面住几个月,她每天早晨,第一个工作,就是把她3岁左右的儿子吼起来,然后就打她儿子,她儿子就嚎啕大哭,她一边打,一边骂,骂的非常难听。

问:你弟媳妇骂什么难听的话?

答:指桑骂槐,骂我母亲与我,主要是不想就我在家里面,想把我撵走,说我不是人,生的孩子是野种。

问:往前推,这些问题出在哪里?

答:今年春节期间,我闺女,为了一个玩具,可能打她儿子,她看见以后,就好不犹豫的扇我闺女几耳光,我母亲就打她儿子。

问:你闺女几岁?你弟媳妇打骂闺女,你在现场吗?

答:闺女7岁,我没有在现场,农历初六上午,我已经去超市上班啦,是晚上下班,我母亲告诉我的。

问:你母亲打她儿子,你弟媳妇知道吗?

答:我母亲当着她的面打的。

问:你母亲这样做,你认为对不对?

答:没有什么对不对,两个小孩子闹别扭,她作为母亲,她也不能打我闺女呀。

问:你想过没有?你母亲可是也是一个母亲,她怎么会忍心在这个时候打她自己的3岁孙子?你怎么会说没有对不对?

答:武老师,您不知道,她是怎么骂我的吗?骂我不是人,说我闺女是野种,让我在外面多混几个野男人,多生几个野种,她说这种不是人说的话,我妈妈,这几天就很火。

问:你兄弟媳妇说的这些话,你弟弟知道吗?

答:弟弟知道,是我母亲哭着告诉他的,可是我弟弟他是一个怕老婆的男人,她怒吼起来,我弟弟吓的不敢说话,有时候,还打我弟弟,有一次把我弟弟是头打流血,脚砸伤。

问:是你弟弟没有挣钱吗?

答:不是,我弟弟一个月将近2万元,一分不少的都是他老婆掌控的。

问:我冒昧的问你一问题,你母亲在家里面,可能是一个强势的母亲,估计你弟媳妇的母亲,也是如此。

答:是的,这两个母亲,都是强势的母亲。

问:你弟媳妇,也是一个强势的儿媳妇,你可能也是一个强势的闺女。

答:我们不强势不行呀,就拿2月25号晚上说,我没有下班,弟媳妇就在我的门口泼好几盆水,我母亲看到以后,也在弟媳妇门口泼几盆水,在泼水期间她们还骂起来,我下班回家,还在对骂。

问:你弟媳妇就在你的门口泼好几盆水,你母亲看到以后,也在弟媳妇门口泼几盆水,你母亲这样做对不对?

答:也对,也不对。

问:为什么?

答:对的方面,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人,不对的方面,以后的婆媳关系不好处理。

我的天呀,她的回答真是不可思议,她其实就是问题的闺女,还是一个7岁女孩子问题的母亲。

这样的母亲,能够教育好孩子吗?

最后,我不在问她啦,就直接告诉她,你母亲做的没有一点点对的。

我说,你母亲的所作所为,说出来,你别生气,就是一个3-7岁的孩子所作所为。

你母亲,有可能在走她母亲的路。

你,现在,正在走你母亲的路。

这是母亲教育的“门风”导致的问题。

所以,这样的母亲教育,是不能够教育好子女的。

是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面这一个80后母亲,在教育她闺女 问题上,与她强势的母亲发生矛盾,她是如何解决与母亲的矛盾?

(二)问题剖析

1. 恶性循环的教育模式

这种家庭纠纷反映出不良家风传承的问题。从 80 后母亲、其母亲、弟媳到弟媳的母亲,这些强势的女性在处理家庭问题时都采用了不当的方式。这种行为模式在代际间传递,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模仿教育”。

2. 对子女教育的负面影响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受到的是负面的教育。3 岁的小男孩在母亲的打骂下成长,7 岁的小女孩目睹家庭的纷争,这种环境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这种家风不加以改变,孩子们长大后可能会继续将这种不良的行为模式传承下去,成为新的问题父母。

五、母亲的闺女:为何对母亲就得强硬一点?

在2016年7月3日,这个80后母亲在微信在向我咨询,不过,平时,她都是打电话咨询的,由于我的手机没有电,她没有打通,下面是微信聊天的部分内容。

“我这一星期心情都不好,我说孩子,他们导致(指父母 笔者注)不愿意,我跟他们大吵了两架,互相都不理睬…,我母亲又把我给骂的可狠,我好几天都没有做饭,家里煤球火也灭了, “

“中午是我妈做过饭,下来到一点时我又去做饭,我和孩子吃……两个人吃饭都快到两点了……”( 省略号 是留言原文 不知道 博友省略的什么内容 笔者注)

“家里矛盾都还没解决,我还处在被吵被罚的风口上……这就是争取以后少挨批我现在就得强硬一点, “

“必须这样,因为我的母亲非常强势,我只有以毒攻毒,比她还强势,才能压着她,否则,我永远只能被她压着。”

“武老师,我不知道这样对于强势母亲以毒攻毒的方法与强势的母亲较量对不对?到底如何处理母女关系?我的母亲这么强势,我应该怎么办?”

我看到,她的微信,在电话中告诉她,必须自我修正,多读书、多反思、多反省、多忏悔,去改变自己,改变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与方法,其他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教育别人,首先教育自己;否则,母亲是一种门风,你的闺女会像你一样往下传的,你现在对你母亲强硬一点,你闺女长大以后,强硬二点,孩子对于你道德的底线,就是你对你母亲一样。

六、为何说“母亲是一种门风,是孩子道德的底线”?

这位80后母亲,这位80后母亲的母亲。

这位80后弟媳妇,3岁男孩子的母亲,这位80后弟媳妇的母亲。

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母亲不在少数!

她们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必须修正。

这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的模仿教育!

这是“老猫尿房檐辈辈(背背)往下传”的模仿教育!

事实上,这是“原生家庭”母亲的问题。

人就是环境的产物,孩子从“原生家庭”的母亲第一个环境里面,耳濡目染,就能把一个先天还不错的孩子生吞活剥。

问题母亲,教育出问题的女孩子,问题女孩子,结婚以后,生了孩子就是问题的母亲,那么,她生的孩子,如果不教育,就是问题孩子,是女的教育问题女孩子,结婚以后,就是问题母亲;是男的就是问题男孩子,结婚以后,就是问题父亲。

于是,母亲教育孩子的问题不解决,就是“祖祖辈辈往下传”的模仿教育!

如此,问题者,无穷尽也! 如此,问题者,循环往复也!

周而复始也!

这是母亲教育的门风。

母亲教育好的门风会遗传!

母亲教育不好 门风也会遗传!!

今天,就拿这个80后母亲来说,她作为成年人,作为新时代年轻人,通过学习,是完全可以选择修正她母亲的错误教育理念的不好的”门风“教育。

六、母亲教育对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一)言传身教的力量

母亲教育孩子主要通过言传和身教两种方式。言传是向孩子传递知识、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如讲述家族历史、祖先事迹等,让孩子了解家族荣誉和传统。

身教则更为关键,母亲自身的行为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

例如,母亲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热爱学习等行为,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模仿。

一个热爱读书的母亲,孩子往往也会对阅读产生兴趣;相反,一个只知打骂孩子却自身沉迷游戏的母亲,很难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母亲教育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母亲在家庭中的教育方式还会影响家庭关系。良好的母亲教育能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尊重。

例如,在婆媳关系、妯娌关系中,母亲的处理方式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范例。

如果母亲能够以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家人,孩子也会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传承良好的家风。

七、母亲如何进行良好的家风教育

(一)道德教育

母亲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教导孩子明辨是非、善恶、美丑。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事例,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尊重他人,对弱势群体有同情心和帮助的意愿等。

母亲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成为孩子道德学习的楷模。

(二)习惯教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母亲的重要职责。从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入手,如规律的作息时间、整洁的个人卫生等。

在学习方面,帮助孩子养成主动学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习惯。

母亲可以通过制定家庭规则和自身的示范来引导孩子养成这些习惯。

(三)生命教育

让孩子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母亲可以从爱护动植物开始,培养孩子的爱心。

同时,教导孩子认识到生命的宝贵,了解生命的诞生和成长过程,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轻易放弃生命。

(四)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母亲可以安排孩子适当参与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等,让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和付出的意义。通过劳动,孩子不仅能学会生活技能,还能培养勤劳、吃苦的品质,传承勤劳致富的家风。

(五)读书教育

阅读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

母亲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可以从为孩子读绘本开始,逐渐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在家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如建立家庭图书馆,定期开展家庭读书分享会等。

母亲自己也要热爱读书,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六)金钱教育

母亲要教导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让他们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

可以通过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学会合理储蓄和消费。

同时,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如区分需要和想要,避免盲目攀比和浪费。

在家庭中,可以讨论家庭收支情况,让孩子了解家庭经济状况。

(七)健康教育

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健康教育的内容。母亲要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

在心理健康方面,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和负面情绪。

(八)饥饿教育

饥饿教育并不是让孩子挨饿,而是让他们懂得珍惜粮食。母亲可以通过讲述粮食的种植过程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让孩子明白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在家庭用餐时,避免浪费食物,培养孩子节约的习惯。

(九)吃苦教育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但吃苦教育仍不可忽视。母亲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如徒步旅行、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让他们体验困难和挫折,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同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而不是轻易放弃。

(十)补课教育

这里的补课教育并非指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辅导,而是针对孩子的个性和兴趣进行的综合素质培养。

母亲要了解孩子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兴趣班或培训课程,如艺术、体育、科技等,全面提升孩子的能力。

八、母亲是家庭教育门风“传递、传承、发扬、发展”的第一人

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这句话,我非常认可。

在2017年4月24日央视《面对面》节目里,董卿深情地谈到父亲、谈到儿子。

好友的一句话提醒了她,“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董卿顿悟,对自己说: “我应该很努力地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

董卿,为了拉赞助,为了搭演播厅,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她接受了一个全新的挑战。

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朗读者》第一季播出,就好评如潮,获得巨大反响。

董卿,在成为让孩子尊敬的人的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董卿的辛苦付出,她的孩子就能从母亲身上学到很多好的品质。

事实上, 一个母亲的责任,不应止于给孩子关爱,还应成为孩子的榜样、走进孩子的心理世界,更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所以,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一般的说,一个是言传,另一个是身教,在一个,更重要的是跟孩子“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曾经看到一个段子很有意思,今天分享给大家。

有个孩子因成绩不好,被母亲骂笨鸟。

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母亲就问:那第三种笨鸟是啥鸟?

孩子说:这种笨鸟,是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有时候还要带全家一起飞。

这个段子是什么意思?

一个爱睡懒觉的母亲,如何让孩子早起床?

一个爱睡懒觉的母亲,基本上,是不能让孩子早起床的。

一个不学习的母亲,基本上,是不能够让孩子喜欢学习的。

一个不读书的母亲,基本上,是不能够让孩子喜欢读书的。

母亲希望孩子热爱阅读,那很简单,母亲应该爱读书;这样,孩子才爱读书。

想一想,如果,母亲一边大声怒吼只知打游戏而不去读书的孩子,而自己却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玩游戏、看电视,或与别人在一起打麻将;这样的教育,孩子能喜欢学习吗?这样的教育,只能让孩子越来越喜欢玩游戏。

如此母亲教育,孩子长大以后,基本上也会按照母亲的教育教育自己的孩子。

要知道,孩子是模仿言行举止的,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有样学样。

正如,央视主持人敬一丹说的那样“我是跟着妈妈学当妈”。

其实,如果不学习的话,任何人基本上都是跟着上一辈学习如何做父母。

孩子有样学样,这正是,我们农村常常说的“老猫尿屋檐,辈辈往下传。”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种潜移默化模仿“家风”,也就是我们说的“门风”。

好的“家风、门风” 可以感染身边人的每一个人,不好的,“家风、门风”也会传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有时候还传染别人家的人,尤其是,小孩子传染力非常强大。

母亲的重要职责是什么?”

母亲是家庭教育门风“传递、传承、发扬、发展”的第一人。

母亲在“门风”传承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是母亲在家庭中特殊的地位决定的。

原因是,孩子则是通过接触最多的母亲“继承、体现、传递”家庭文化。

母亲好的“门风”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缩影、文明礼节的延续,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母亲好的“门风”教育,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母亲教育,恰恰就是这个精神财富的发源地,是赋予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所以,“母亲教育,是一种‘门风’教育,是会代代相传”。

母亲好的“门风”教育,应该代代相传,可是,现在,我们母亲的好“门风”教育,基本上断层,很多母亲不正确的“门风”教育理念,正在让新时代的母亲深受其害。

所以,母亲作为家风教育的第一个传承者,其作用无可替代,一定要成为孩子学习好榜样。

良好的家风传承能够为家庭和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而不良的家风则可能导致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在现代社会,母亲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重要责任,积极学习和实践良好的家风教育方法,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家庭文化传统。

同时,社会也应该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指导,帮助母亲们更好地履行这一神圣职责,让良好的家风在代际间延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母亲教育的“门风”传承意义重大,关乎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未来。

0 阅读:0

田园泥土香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