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杨玉科
编辑|Jane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当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展开调查时,欧洲车企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来自超级大国的痛苦回击。
不过,可怕的回击尚未到来。自反补贴调查开始以来,除最初一些强硬言辞外,中国似乎反应低调。这或许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面临供过于求的压力,而特斯拉去年引发的价格战,使情况变得更糟。
经过国内市场多年野蛮发展,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逐步增加向欧洲出口的电动汽车数量。虽然其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仍然很低,但凭借在插混市场的主导地位,中国汽车制造商将挑战日本在汽车出口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
德国汉堡独立汽车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Matthias Schmidt)表示:“如果中国进行报复,使其与欧洲关系恶化,那也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中国已经到了需要向国外销售更多汽车的时刻。”
2023年10月4日,欧盟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对欧盟电动汽车生产商造成了经济损害,并可能对它们征收惩罚性关税。欧盟有13个月的时间来做出决定。
关税调整政策最早可能在明年7月出台,无论哪种决定,都需要得到全体成员国的批准。在最近对电动自行车和光纤电缆等其他行业的调查中,欧盟发现补贴幅度从4%到17%不等。任何惩罚性的电动汽车关税,都将在目前10%的进口关税基础上实施。
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标志着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恶化的贸易关系进入低谷。此前,由于欧洲试图降低其供应链风险,以及去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超过4000亿美元,中欧关系逐渐趋向紧张。
在本月中欧面对面峰会上,中国官员采取了相对平易的态度。中国希望中欧双方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能够在供应链上建立信任。中国商务部还表示,欧盟应通过这场电动汽车补贴调查,停止贸易保护主义。
可以肯定的是,包括特斯拉、雷诺集团和宝马集团在内的西方汽车制造商,将其在中国生产的汽车运往欧洲时,也会受到更高关税打击。
如果征收关税,中国的立场可能改变,这将给全球汽车制造业带来痛苦的后果。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集团有33%至40%的汽车在中国市场销售,而且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能离开中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和其它零部件。
今年10月,中国限制用于制造电池的石墨出口。这可能是一个警告。“最明显的报复选择是,将中国的进口关税从15%调回到25%。”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策(Brad Setser)说,“中国完全有权利这么做。”
内忧外惑
海关数据显示,比亚迪海豚和上汽旗下名爵MG4等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在欧洲的平均售价约为其本土的两倍。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包括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慷慨的补贴,以及企业在向海外出口汽车时必须承担的额外成本,含关税和运费。
今年9月在慕尼黑车展上展出的海豚,在中国的零售价为11.1万元(折合15500美元)。在德国,消费者必须支付35990欧元(折合38780美元),尽管这仍远低于大众ID.3的入门价格。在电动汽车刚刚起步的泰国,消费者购买一辆海豚需要大约19560美元。
名爵汽车亦如此。十多年来,这个拥有英国声望的中国品牌,一直在欧洲建立业务。MG4在福建宁德生产,在德国售价为3.77万欧元,与之在中国的售价相比,高出2万欧元。
特斯拉在上海生产的Model 3,在欧盟售价比在中国贵1.3万欧元左右。
如今,推开利润丰厚的欧洲大门,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因为美国基本上是禁区,一方面是25%的进口关税,另一方面,美国慷慨的购买激励措施只适用于北美制造的汽车。
这关系到数百家现在无利可图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未来,在大规模的政府补贴和市区内驾驶不受限制之后,这些汽车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与欧洲市场丰厚利润相对的是,在中国市场,生存之战正在进行。蔚来在首轮裁员10%后,正在考虑进一步裁员。它曾是中国电动汽车新势力的领军企业,向欧洲出口售价5.99万欧元的ET5轿车等,该公司刚刚又从中东获得了一笔注资。威马汽车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挤到边缘,已申请破产。
在中国,电动汽车供过于求的局面,短时间不太可能得到缓解。截至11月,比亚迪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提高了65%,今年总销量有望达到300万辆。与此同时,中国长期的疫情封锁和房地产行业危机,引发个人债务上升和收入增长放缓,限制了消费者的支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中国政府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早期阶段给予了一些支持,但现在已经逐渐退出。海外制造商起步较晚,产品和技术相对落后。”
10月,欧盟对比亚迪、上汽集团和吉利控股的调查开启,这使得欧盟在寻求保护汽车这个拥有数百万工人的行业方面,与美国更加一致。在欧盟寻求额外关税的同时,美国正在推出一系列补贴,以吸引投资,同时对当地供应链和电动汽车制造实施严格规定,以限制补贴资格。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塞策表示:“美国和欧盟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他们不希望,向电动汽车的过渡变成向中国电动汽车的过渡。修订后的美国《削减通胀法案》将允许欧洲汽车制造商获得同样的准入,这将有助于形成一致、联合的应对措施。”
势不可挡
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将增加近一倍。目前,仅占西欧汽车市场总量的3%,但在电动汽车领域却占8.4%,高于前一年的6.2%,相比2019年的几乎为零,显著增长。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今年前9个月,中国向海外出口了约340万辆汽车,其中电动汽车约占四分之一。
包括蔚来、特斯拉、比亚迪、吉利、名爵、长城汽车和极氪在内的中国制造品牌,正在欧洲扩张网络。欧洲准备在2035年前,禁止汽油和柴油汽车的销售,每家品牌都在尝试不同战略进入欧洲。
今年,蔚来在德国、荷兰、丹麦、挪威和瑞典推出了ET5 Touring和EL6车型,起售价约为5.9万欧元(折合62235美元)。自2021年进入欧洲以来,这个中国品牌还一直在整个欧洲建设基础设施,以提供充电、换电站以及授权服务中心网络。
蔚来已经在欧盟建立了13个电池交换站,该公司的目标是到2023年底,总共拥有120个电池交换站。它还提供租赁模式。
蔚来通过遍布欧洲主要城市的NIO House门店,在欧洲部署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模式,而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比亚迪,则依赖于经销商合作模式。
比亚迪表示,之所以选择经销商网络,是因为经销商拥有推出产品必要的经验、专业知识和黄金地段。
目前,比亚迪在包括英国和德国在内的14个欧洲市场开展业务,并计划到今年年底在法国建立十多家经销商。
比亚迪最近在欧洲推出了电动轿车海豹,起售价为44900欧元(折合47362美元)。
吉利控股旗下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极氪今年进入欧洲,在荷兰和瑞典推出了两款电动汽车——极氪001和X,起售价分别为59490欧元(62752美元)和44990欧元(47457美元)。
极氪001定位与高档车如奔驰EQE竞争,这个细分领域在欧洲是一个相当大的市场,并且在不断增长。
“我们如何在欧洲定位品牌非常重要,因为欧洲高端汽车市场可能是全球最古老、最成熟的市场,”极氪欧洲首席执行官斯皮罗斯·福蒂诺斯(Spiros Fotinos)称。
该品牌计划在明年之前,扩展到德国、法国、丹麦和挪威,到2026年覆盖所有西欧市场。
欧洲吸引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原因,是其汽车进口关税较低,仅为10%,而美国为25%。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制定欧洲扩张战略,他们用什么赢过拥有忠实追随者的本土汽车制造商?
麦肯锡(McKinsey)去年12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接受调查的欧洲消费者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有兴趣在转向电动汽车时,购买一个全新的品牌,包括所谓的颠覆性品牌。
中国如何回击
尽管中国汽车制造商渴望向欧洲扩张,但潜在的惩罚性税收是否会造成障碍?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惩罚性税收只会让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并不能保护当地的电动汽车生产商免受竞争。
欧洲国际经济学领域的顶尖智库布鲁盖尔认为,针对欧盟提出的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国目前的低调和沉默可能具有欺骗性。在探讨中国可能的反击时,应考虑3个主要因素。
其一,中国可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针对欧洲关键行业的反补贴调查。
这并不困难,因为欧洲自疫情以来大幅提高了补贴,最近还试图在半导体等行业获得更多的战略自主权。对于这种潜在的报复行动,欧盟几乎无能为力,而且这一措施对于汽车行业,以及欧盟作为自由贸易和世贸组织捍卫者的形象而言,代价将是高昂的。
其二,中国可以尝试说服欧盟各国政府撤销欧盟委员会主导的调查。
2014年初也发生过类似的调查,当时欧盟对中国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发起反补贴调查。随后,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欧盟委员会从世贸组织撤回了此案。
根据以往的经验,中国可能更愿意与德国进行双边谈判,而不是与欧盟委员会进行讨论。但主要区别是,与之前的太阳能电池板相比,汽车行业在欧盟的相对重要性。
汽车行业为欧洲提供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也是欧盟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和零部件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欧盟国家,尤其是德国。欧洲对中国的出口在2023年大幅下降,降幅接近30%,中国在第三方市场甚至欧盟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其三,与太阳能电池板调查不同的是,此次是欧盟委员会发起,而不是受到损害的行业提起诉讼。欧盟委员会撤回调查将更加困难,因为会失去可信度。
新的调查旨在保护汽车行业。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欧洲大型汽车制造商可能会受到影响,但目前欧洲的就业岗位比这些公司在中国的未来更重要。无论如何,欧洲制造商的未来是黯淡的,他们似乎已经在电动汽车竞赛中输给了中国竞争对手。
中国也会发现,与2014年的情况不同,要说服欧盟放弃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决定要困难得多。
苹果公司今年9月在中国遭遇的事情,或许可以给欧洲一个教训。
在苹果推出新款iPhone 15几天前,华为推出了功能升级的Mate 60,这需要高端半导体。除了对美国主导的先进半导体出口管制有效性提出质疑外,这一声明还对苹果手机在中国的销售构成直接挑战。
在苹果发布前,当地社交媒体上就流传着iPhone 15质量不佳的传言。全球投资者纷纷抛售苹果股票,该公司股价在几天内下跌约6%。中国对欧盟委员会反补贴调查的反击,可能不那么直接和透明,但它仍然是有害的,可能会减少欧盟回应的空间。
欧洲现在对中国的战略依赖程度高于2014年,而此次调查有可能对欧盟造成更大影响。中国加强了其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反竞争性的行为可能会对欧洲核心行业造成更大打击,因为中国有更大的反击能力。
另一方面,鉴于汽车行业在就业和出口方面的重要性,欧盟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中国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轻易地阻止欧盟调查,同时,这又促使中国进行更大规模的反击。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Automotive News、Bloomberg、Jing Daily、Bruegel报道,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