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代皇帝是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别急着否认,这事没准是真的

楼哥看明史 2023-09-30 22:28:28

前言:袁忠彻,明代著名的相士,在其所著的《符台外集》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的时候,当时的大明皇帝朱棣,带着一帮侍从去观赏宋朝和元朝皇帝的画像。

朱棣对宋朝皇帝评价挺高,称他们“气象清癯若太医”,也就是夸赞他们很注重养生。但是永乐皇帝对于元朝皇帝则不屑一顾,称他们“都吃绵羊肉者”,意思就是肥头大耳只顾吃肉。但是当朱老四看到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之时,给出了一句评价:“唯此何为类太医也”,意思就是他的气质更接近于宋朝皇帝。

元顺帝剧照

说起来我们国人最注重因果报应,比如宋太宗赵光义疑似用“烛影斧声”杀了其兄宋太祖赵匡胤,日后力主发动灭宋之战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就被认为是赵匡胤转世来找弟弟的后代报仇。

吴乞买当金太祖朝尝使汴京,其貌绝类我太祖皇帝塑像,众皆称异。—《呻吟语》

此后蒙古人崛起,相继灭掉了金国和南宋,而那位长相类似太医的元顺帝妥懽帖睦尔,也被认为是宋恭帝赵㬎的儿子。仿佛元顺帝的命运,就是灭掉元朝为宋朝报仇。其实朱老四还是笑得早了点,因为后世文人也把元顺帝安排成了他的老爹。毕竟这位昔日的燕王发动靖难战争,也可以算是灭掉了父皇朱元璋建立的明朝。

朱棣剧照

然而元顺帝和宋恭帝之间的“父子关系”,看似荒诞不经,但细细看来,还真有可能不是谣言。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庚申君和瀛国公

权衡,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文人,曾经写了一本《庚申外史》,是有关元顺帝时代的编年体史书。本书史料翔实,是明朝史官编纂《元史》时重要的参考文献。

元顺帝生于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即干支纪年中的庚申年。在朱元璋未将其谥为顺帝之前,明朝人对他的称呼就是“庚申君”。《庚申外史》中记录了许多元代的宫闱轶事,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无疑是元顺帝的身世,我们来看一下:

国初,宋江南归附时,瀛国公幼君也。入都,自愿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诏,居甘州山寺。有赵王者,嬉游至其寺。怜国公年老且孤,留一回回女子与之。延祐七年,女子有娠。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明宗适自北方來,早行,见其寺上有龙文五彩气,即物色得之,乃瀛国公所居室也。因问: “子之所居,得无有重宝乎?”瀛国公曰: “无有。”固问之,则曰: “今早五更后,舍下生一男子耳。”明宗大喜,因求为子,并其母载以归。—《庚申外史·卷上》

这里面的信息量比较大,我们要做一些背景说明。

瀛国公赵㬎

引文中的瀛国公,即宋恭帝赵㬎。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七月初九日,宋度宗赵禥驾崩,遗诏由年仅四岁的嫡长子嘉国公赵㬎继位。

宋恭帝赵㬎画像

当年九月,元军对南宋发动灭国之战。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正月,一路摧枯拉朽之势而下的元军包围了临安城(今浙江杭州)。当年二月,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决定让赵㬎退位,向元军投降。五月初一日,六岁的亡国之君赵㬎抵达大都城(今北京),并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瀛国公,开府仪同三司。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军在崖山海战中失利,南宋彻底灭亡。身为故宋皇帝,赵㬎还曾经到牢中劝降民族英雄文天祥,算得上是极为尴尬。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文天祥被元廷杀害,失去利用价值的赵㬎则被软禁于上都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

乙未,中书省臣言: “平原郡公赵与芮、瀛国公赵㬎、翰林直学士赵与票,宜并居上都。”帝曰: “与芮老矣,当留大都,余如所言。”继有旨,给瀛国公衣粮发遣之,唯与票勿行。—《元史卷一十二·本纪第十二》

元世祖画像

赵王阿鲁秃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瀛国公赵㬎已经年满十八岁。为了进一步削弱其在故宋境内的影响力,忽必烈把他打发去了吐蕃学习佛法。在这个过程中,赵㬎可能有一段时间“居甘州山寺”。甘州即今甘肃张掖,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进入吐蕃的必经之地。

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驸马阿鲁秃被封为赵王。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的时候,赵王遭到叛王脱火赤的掳掠,其部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而据考证,这位叛王脱火赤,即威宁郡王脱火赤,活动区域在察合台汗国附近。

察合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其疆域东至至吐鲁番一带。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赵王阿鲁秃的封地也在察合台汗国附近。再换句话说,赵王在往返封地和大都之时,就会途经甘州,从而和瀛国公赵㬎产生交集。

元明宗和世㻋

和世㻋,元武宗海山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玄孙。当年武宗和弟弟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一同发动政变,约定日后皇位在兄弟叔侄之间世世传承。武宗驾崩之时信守诺言,将皇位传给了仁宗。

元明宗和世㻋画像

但是仁宗却不想将皇位再传给侄子,而是将和世㻋封为周王,封国则远在云南。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三月,仁宗派人护送和世㻋之国云南。然而当周王抵达陕西之时,却指挥忠于武宗的陕西行省官员发动政变。但本次叛乱被迅速平定,和世㻋不得不流亡察合台汗国。

从陕西到察合台汗国,自然会途经甘州。但问题是元顺帝出生于延祐七年,距离周王之乱的延祐三年还有几年的差距,瀛国公和周王后面还会发生交集吗?

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正月,仁宗驾崩,继位的元英宗硕德八剌年仅十七岁。如果周王在收到消息后,在察合台汗国的武装护送下进入甘州,以观望大都城内是否会发生异变,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换句话说,和世㻋在三月收养元顺帝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史书中的蛛丝马迹

据元代禅宗名僧释念常所著《佛祖历代通载》的记载,瀛国公赵㬎的结局是在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四月被赐死。此时的皇帝仍然是元英宗硕德八剌,但他在当年八月被刺杀身亡,也就是著名的“南坡之变”。

英宗死后,镇守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忽必烈嫡长曾孙)趁机逼宫称帝。五年以后的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七月,也孙铁木儿在上都去世,遗诏皇太子阿速吉八继位。

元文宗图帖睦尔画像

消息传到大都之后,和世㻋之弟图帖睦尔发动政变,并且自行称帝。而来自上都和大都的元军,就此展开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激战,史称“两都之战”。最终图帖睦尔虽然获胜,但却迫于"推奉圣兄、谦居储贰"的舆论压力,逊位为皇太子,请长兄和世㻋进京承袭皇位。

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八月,和世㻋与弟弟图帖睦尔会晤于中都城(今河北张北)。不曾想五天后和世㻋突然暴毙,谥曰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图帖睦尔再次登基。

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图帖睦尔去世,谥曰圣明元孝皇帝,庙号文宗。元文宗临死前忏悔了自己当年杀害兄长的行径,决心传位于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尔。然而权臣燕帖木儿却封锁文宗遗诏,将皇位传于明宗次子,年仅七岁的鄜王懿璘质班。

广西桂林独秀峰:元顺帝潜邸所在地

不过仅仅五十三天以后,懿璘质班便不幸夭折,谥曰冲圣嗣孝皇帝,庙号宁宗。在文宗皇后的坚持之下,寓居于广西静江(今广西桂林)的妥懽帖睦尔赴京继位,即元顺帝。在明初大儒宋濂所编纂的《元史》之中,给了元顺帝一个十分明确的出身:

顺帝名妥懽帖睦尔,明宗之长子。母罕禄鲁氏,名迈来迪,郡王阿儿厮兰之裔孙也。—《元史卷三十八·本纪第三十八》

然而在《庚申外史》之中,却记载了文宗曾经诏告天下,否认妥懽帖睦尔乃明宗之子。事实上元顺帝在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六月的时候,下诏将文宗的神主移出太庙,诏书中便提及了文宗的这条罪名,我们来看一看:

又私图传子,乃构邪言,嫁祸于八不沙皇后,谓朕非明宗之子,遂俾出居遐陬。祖宗大业,几于不继。—《元史卷三十六·本纪第三十六》

元顺帝画像

《庚申外史》以及《元史》问世之时,元朝还有大量的遗老遗少在世。按照常理来说,明廷不会在这种事涉明诏的事情上弄虚作假。换句话说,当年燕帖木儿之所以坚持立明宗次子为帝,大概率是在蒙古贵族高层之中,确实对妥懽帖睦尔的身份有所怀疑。

结语:和金太宗是宋太祖转世,明成祖是元顺帝之子的传说相比,元顺帝和宋恭帝之间的父子关系无疑要严肃很多。甚至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说法可能更接近于历史真相。既然如此,《元史》为何要为尊者讳呢?

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元朝是虽然明朝推翻的。但是当年大家伙起兵反元的时候,打的可都是恢复赵宋天下的旗号,比如刘福通的红巾军就有“日月重开大宋天”的说法。如果坐实了元顺帝是宋恭帝的儿子,那他岂非是大宋正朔?难道灭了妥懽帖睦尔的元朝,再来请他做大宋的皇帝?这太尴尬了,无论朱元璋内心怎么想,他必须咬定元顺帝是元明宗的嫡亲儿子。

0 阅读:1676
评论列表
  • 2023-10-06 21:08

    小编应该是啊Q的子孙……

    楼哥看明史 回复:
    你哪根葱?不学无术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