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西二十四将辅佐朱元璋打天下,最终能传到明朝灭亡的却只有三家

楼哥看明史 2024-08-26 22:02:41

前言:淮西勋贵,是影响元末明初政治格局的一股重要政治力量。这些人多数都是明太祖朱元璋老乡,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出力流血,功劳极大。

早在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夏天的时候,受濠州红巾军元帅郭子兴排挤的朱元璋,决定南下去经略定远。这样做自然是有代价的,之前老朱回老家募兵,召集了七百余人,而现在他能够带走的,不过区区二十四人而已。

朱元璋剧照

这二十四人,也被称为淮西二十四将,名单如下:

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君用、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霖、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张赫、周德兴。

这些人是朱元璋日后打天下的基本盘,那么他们的各自结局如何?其子孙后代是否享受到了大明王朝的福荫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建国前牺牲者:四人

在经略定远途中,朱元璋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然后以此作为骨干,向东击破元军元帅缪大亨。老朱随即挥师南下滁州,途中又碰上了日后的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正式组建了自己的文武班底。

郭子兴剧照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初,郭子兴病逝,其部接受小明王龙凤政权改编,朱元璋出任第三把手:左副元帅。为了解决粮食难题,大军渡江南下,攻克了元朝的太平路(安徽当涂县)。

在此后攻打芜湖的战斗中,以“勇猛力大”而著称的郑遇霖,不幸战死,成为淮西二十四将中第一个牺牲的功臣。

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攻克集庆路,将其改名为应天府,随即出兵扫荡附近州县。而在宜兴之战中,耿君用战死,成为淮西二十四将中第二个牺牲的功臣。

陈友谅剧照

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率领十万大军,凭借着高大的战舰攻破太平府。守将花云,被称为“黑将军”,被俘之后宁死不降,成为淮西二十四将中第三个牺牲的功臣。

云被执缚,急怒骂曰:“贼奴,尔缚吾,吾主必灭尔,斮尔为鲙也!”遂奋跃大呼而起,缚皆绝。夺守者刀,连斮五六人。贼怒,缚云于舟樯,丛射之。云至死骂贼不绝口。—《明太祖实录卷八》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二月,降将蒋英突然起兵反叛,杀害了金华守将胡大海。此时在处州(今浙江丽水)的苗将李祐之也趁机作乱,耿再成猝不及防,死于叛军之手,成为淮西二十四将中第四个牺牲的功臣。

郑遇霖死后,其部由其弟郑遇春统领,建国后未曾追封。耿君用死后,其部由其子耿炳文统领。大明建国后,耿炳文被封为长兴侯,耿君用按理也会被追封为长兴侯。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于太平府。

太庙

四人之中耿再成的待遇最高,死后即被追封为高阳郡公。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配享太庙,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又加赐为泗国公,谥武庄。

因罪伏法者:二人

在历史上,朱元璋以屠杀功臣而闻名。但是我们要说一句,有些勋贵在掌握权力之后迅速腐化,做出了自绝于老朱,自绝于大明朝廷的事情。将这些人绳之以法,不应该受到任何指责。

周德兴

周德兴,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江夏侯,食禄一千五百石。

朱元璋剧照

根据《明史》的记载,周德兴不但是朱元璋的老乡,而且二人小时候就认识,几乎算是一同长大的朋友。

周德兴,濠州人。和太祖同乡,少年时就相知。—《明史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二十》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八月,朱元璋却突然下旨诛杀了周德兴。明代官方史书《太祖实录》给出的理由是“帷薄不修”,《明史》则指出是周德兴之子周骥“秽乱后宫”,从而导致老爹惨遭株连。

李新

李新,资格老,战功少,没能赶上第一批的封爵,直到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才因为督修孝陵的功劳进封崇山侯。

始掌千夫,继职列卫,遂佥都府,勋劳益著。乃者俾营孝陵,尽心所事,卒底成功。是用加尔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封崇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五十》

孝陵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的时候,李新也和周德兴一样突然被杀,对此《明史》只是简单记了一句“以事诛”,却并未说明原因。

据《溧水县志》记载,李新因为开掘胭脂河之时收受贿赂,最终造成上万百姓枉死,这才被朱元璋下旨诛杀。

死于胡蓝之狱者:六人

发生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的郭桓案,以及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蓝玉案,被称为洪武四大案。

朱元璋剧照

前面的三大案,处置了一大批不听话的文官。但是发生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的胡惟庸案余波:李善长案,以及发生在太子死后的蓝玉案,几乎摧毁了淮西勋贵集团的根基。

李善长案:四人

很多人不读史书,人云亦云,说什么太子朱标不死,淮西勋贵也不会那么倒霉。殊不知李善长案从本质上讲,就是以皇太子朱标为首的太子党,和以韩国公李善长为首的淮西勋贵之间的一次总摊牌。

朱元璋为了救李善长,做了极大的努力,甚至将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的主要负责官员进行大换岗,试图将此案平息下去。但是隶属于太子党的凉国公蓝玉,却适时抛出一封李善长手书,坐实他沟通北元。最终李善长自裁,四位淮西勋贵惨遭诛戮:

延安侯唐胜宗,吉安侯陆仲亨、荥阳侯郑遇春,平凉侯费聚。

延安侯唐胜宗剧照

唐胜宗,开国二十八侯爵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汤和。陆仲亨,抱着一升麦子跟着朱元璋造反,其子陆贤是皇第五女汝宁公主驸马。郑遇春,郑遇霖的弟弟,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的猛将。费聚,救过朱元璋一命的结义兄弟。

蓝玉案:二人

当年陷害李善长的蓝玉,恐怕不会想到,在太子死后,他会成为朱元璋的眼中钉肉中刺。之所以要除掉蓝玉及其党羽,是因为皇太孙的人选,是朱标的次子,太子继妃吕氏所生的朱允炆。太子妃常氏,蓝玉的亲外甥女,她所生的朱允熥落选,蓝党的命运自然大告而不妙。

蓝玉案的牵连面极广,本文不做展开,其中属于淮西二十四将的有两人:

普定侯陈桓,永平侯谢成。

凉国公蓝玉剧照

陈桓,攻打集庆路之时,第一个登上城墙的勇将。谢成,皇第三子晋王朱棡的岳父。

这里我们要说一句,蓝玉案的主要目标,是一批新晋的勋贵。陈桓之所以落马,恐怕在于他和蓝玉的亲家靖宁侯叶升关系很好。而谢成之死,只能勉强算作蓝玉案的余波,真正让他万劫不复的,其实是他那个野心勃勃的女婿晋王。

寿终正寝者:十二人

在淮西二十四将中,恰好有一半得以善终,名单如下:

徐达、汤和、华云龙、顾时、陈德、郭兴、吴良、吴祯、张龙、胡海、郭英、张赫。

但即使是这些人,其子孙后代命运也各不相同,我们不妨也来做个分类。

第一类:追论胡党

华云龙,封淮安侯,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去世。子华中袭爵淮安侯,因曹国公李文忠之死,受朱元璋迁怒,坐贬死。后追论胡党,爵除。

顾时,封济宁侯,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去世,追封滕国公,谥襄靖。子顾敬袭爵济宁侯。二十三年追论胡党,以顾时为首,顾敬坐死,爵除。

丞相胡惟庸剧照

陈德,封临江侯,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去世,追封杞国公,谥号定襄。子陈镛袭爵临江侯,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金山之战时殉国。后追论胡党,爵除。

郭兴,封巩昌侯,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去世,追封陕国公,谥宣武。子郭振袭爵巩昌侯,后追论胡党,郭振坐死,爵除。

吴祯,封靖海侯,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去世,追封海国公,谥襄毅。子吴忠袭爵靖海侯,后追论胡党,吴忠坐死,爵除。

第二类:子孙削爵

吴良,封江阴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去世,追封江国公,谥襄烈。子吴高袭爵江阴侯,靖难时率辽东明军对抗燕王朱棣,建文帝朱允炆中反间计将其贬至广西。靖难后复爵,任大同总兵官,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十月坐罪废为庶人,爵除。

张龙,封凤翔侯,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去世。子张麟,皇第八女福清公主驸马,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早逝。孙张杰,建文年间袭爵凤翔侯,靖难后爵除。

成祖朱棣剧照

胡海,封东川侯,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去世。长子胡斌,收复云南一战时殉国。次子胡玉,坐蓝党被杀。第三子胡观,皇第十一女南康公主驸马,靖难时站队建文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自尽,爵除。

张赫,封航海侯,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去世,追封恩国公,谥庄简。子张荣,从征云南有功,授水军右卫指挥使。孙张鉴,福建都指挥使,永乐年间曾留镇交阯。

第三类:传至明末

徐达,封魏国公,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去世,追封中山王,谥武宁。子徐辉祖袭爵魏国公,靖难时站队建文帝,战后削爵禁锢于家中,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病逝。子徐钦,复爵魏国公。魏国公一爵共历十世十一代,至明亡而绝。

魏国公徐辉祖剧照

汤和,先封中山侯,进封信国公,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去世,追封东瓯王,谥襄武。长子汤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不幸病故,追赐为信世子。嫡孙汤晟年幼,未等到袭爵便去世。曾孙汤文瑜患有“癱疾”,也未能袭爵就去世。玄孙汤杰于英宗朝求袭爵,不果。

正统三年,吏部回咨: “勘得汤杰委系汤和玄孙,只因亡殁相继,因循四十余年未袭。”本年六月二十日,题奉英宗皇帝圣旨: “既是四十余年不曾准袭,罢,钦此。”—《皇明功臣封爵考卷一》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汤和六世孙汤绍宗封灵璧侯,共历五世五代,至明亡而绝。

郭英,封武定侯,淮西二十四将中唯一活到朱元璋去世之人。由于在靖难时站队建文帝,战后“罢归第”,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去世,追封营国公,谥威襄,爵除。到了仁宗年间,凭借着孙女郭贵妃的枕边风,郭家重新复爵,此后虽几经折腾,还是传到了明末。

结语:淮西二十四将,大明王朝真真正正的元老,跟着朱元璋从一无所有到权倾天下。老朱是读过历史书的,所以他在一开始时时刻刻都要避免背上杀功臣的恶名。

然而很多时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难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不知道朱元璋在下旨处死发小周德兴的时候,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是否会感到一丝心痛?

淮西二十四将,封爵的有二十人,可惜传到明末的只有三家。而本人善终,子孙后代至少在洪武朝不受牵连的只有七家,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0 阅读: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