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快过春节的时候,在长津湖战场上拼死战斗的英雄朱彦夫,终于回到了他的老家,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的张家泉村。
和当初离开家乡去参军时身强体壮、四肢完好的样子比起来,朱彦夫这次回来可大不一样了。战场上,他失去了双手双脚,左眼也被弹片炸没了。十九岁的他,虽然装上了假肢,但在乡亲们眼里,既熟悉又透着几分陌生。
朱彦夫眼里泛着泪光,朝着母亲轻声说:“娘,我回来了!”可母亲看起来并没太多感触,也没问起战争是怎么让他身体变得残缺不全的。她只是说了一句让朱彦夫心里发凉的话:“娘没几年活头了,没法再照顾你,你还是回荣军院吧。”
【一、血战长津湖】
1947年,14岁的朱彦夫,怀揣着让全国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参军。这个选择,他妈妈其实并不同意,但朱彦夫心里明白,要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得有人站出来,为他们去打拼天下!
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大战小仗,他经历了上百次,身上,特别是背部和脑袋,都留下了弹片的痕迹。就算伤了一次又一次,他也从没想过退出解放战争。特别是在解放上海那会儿,他愣是一个人干掉了3座碉堡,战斗力简直爆棚。
1950年冬天,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场上,战斗打得火热,朱彦夫所在的志愿军部队成功占领了250高地。这时候,他们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不管咋样,都得守住250高地,必须把敌人的再次进攻给打回去!
那时候,朱彦夫所在的战场被大雪覆盖得白茫茫一片,气温低到了零下三十多度,好多志愿军战士都冻得不轻,不少人受了严重的冻伤。
朱彦夫所在的部队,接到守卫250高地的命令后,就豁出命去,不让敌人有丝毫反攻的机会。他们用身体筑起防线,死守阵地。
朱彦夫和他的战友们英勇无比,跟美军硬拼了整整三天三夜。但天寒地冻加上敌人的猛烈炮火,还是让他的战友们一个个倒下了。到最后,高地上就只剩下朱彦夫一个人还活着。眼看着敌人又要冲上来,朱彦夫已经杀得眼都红了,他抄起机枪,不顾一切地扫射起来。
可就在这时,敌军的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地落在了朱彦夫旁边,一下子把他炸飞老远。那片原本洁白无瑕的雪地上,瞬间被朱彦夫洒下的热血染得通红。
他突然就晕了过去,手脚在冰冷的雪地里冻得一点感觉都没有了。但心里那股强烈的想要活下去的念头,让他又在雪地里醒了过来。他使劲儿抬起那好像已经不是自己的胳膊,脸上肿得跟个小山包似的。
饿极了的他,为了活下去,一把抓起那团肉球,往嘴里一塞就吞了下去。事后他才明白过来,那团肉球,原来是朱彦夫在炮弹轰鸣中被炸飞的左眼。
在刺骨的寒冷里,他慢慢感觉不到了周围的一切,瞅瞅旁边已经倒下的战友,他心里明白,自己可能也要跟他们一样了。
睁开眼一看,他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的床上了。刚有点动静,护士就察觉到他醒了,立刻跑出去叫医生了。
【二、四肢全被冻掉,左眼被炸飞】
那时候,朱彦夫被炸弹炸得飞了出去,好在兄弟部队迅速赶来了。他们一眼看到浑身是血的朱彦夫,二话不说,立刻安排人手,七手八脚地把重伤的他送到了后方的医院接受救治。
由于长时间待在冰冷的雪地里,他的手脚被炮弹炸伤又加上严寒的侵袭,最后只能选择截掉。
他一觉醒来,发现已经过了93天。瞅瞅镜子里的自己,手没了,腿也没了,左眼也不见了,右眼就只能看个大概,视力才0.3。镜子里的人影模模糊糊的,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自己已经是个重度残疾人了。
那时候,他才18岁,根本没法接受自己变成了残疾人这事儿,一边哭得稀里哗啦,一边狠狠地骂着敌人,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找敌人算账,要回自己的手脚。
哭完之后,他心里冒出了自杀的念头。瞧着医护人员离开病房,他琢磨着要爬到床边那个高高的柜子上面,然后往下一跳,就此结束一切。
在朱彦夫看来,自己还活着,那就是在占用国家的医疗资源,给家里人添麻烦,还让自己一直受精神上的煎熬。对他来说,那时候死了,说不定反倒是种解脱。
他咬着牙,忍着痛,手和脚一块儿使劲,想往窗台那边挪。可不管他怎么使力,就是上不了旁边的柜子,还一不小心给摔了下来。这一摔,医护人员立马就听到了,赶紧跑了进来。
护士们赶紧安慰朱彦夫,她们虽然不能完全感受到他心里的苦,但也知道,任何人看到自己身体这样,一开始肯定都接受不了。
就在这时候,领导来看望他,瞧见他那样做,没一句安慰的话,反倒是劈头盖脸一顿骂。
朱彦夫,你得知道,我们费了好大劲,做了整整47次手术,才硬是从死神手里把你抢回来的!那么多战友给你输了血,就是盼着你能好好活下去。你现在咋就想着自杀呢?你这么做,能对得起大家的一片苦心吗?能对得起国家和你的家人吗?
这一通严厉的批评,让朱彦夫慢慢冷静了下来。想想看,这么多人拼死拼活救了我的命,现在的我虽然成了残废,但也得琢磨琢磨怎么报答国家啊。
接下来的几天里,朱彦夫老是在琢磨事儿。他一直在想,到底该咋样为国家做点啥,来回报它呢。
他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决定先学着做个“普通人”,从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起步。他开始戴着假肢走路,还试着用没手掌的那条胳膊夹着毛巾擦脸,一门心思要靠自己打理生活。
1952年的时候,组织安排他去了荣军院。到了那儿,他见到好多因伤致残的老兵。大家瞧着他这么年轻就来了,心里都挺不是滋味,对敌人的恨意也更深了些。
在荣军院,朱彦夫的生活有专人照料,吃穿不愁,小日子过得挺舒坦。但他心里却并不觉得足够。
他打算回老家发展,就算身体有缺陷,也不能老在荣军院待着占地方,他得为社会出点力!他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点贡献!
【三、25年的村书记】
1954年,朱彦夫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可村里人看到他时都愣住了。一问之下才明白,原来大家早前都以为他在朝鲜战场牺牲了,连他母亲都给他立了个衣冠冢呢。
朱彦夫心里头沉甸甸的,瞅着家门口挂着的那张“烈士家属光荣证”,他心里清楚,这些年老妈子得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
老妈瞧见他站在门口,那张经历过风霜的脸瞬间亮了起来,满是惊喜。但一眼瞄到他光溜溜的手臂,笑容立马就没了,眼眶里打转儿的泪水就要溢出来。
朱彦夫丢下行李,直奔向母亲,两人一下子就紧紧搂在了一起。情绪稍微稳定点后,朱彦夫对母亲说,让她看看自己装了假肢的腿。
一听到儿子四肢没了的消息,母亲眼泪立马就下来了,她紧紧搂着朱彦夫,心疼地说:“孩子,你遭大罪了啊!”
朱彦夫紧紧搂着母亲,连声安慰,告诉她一切都过去了。可正当他还在琢磨怎么让母亲宽心时,母亲却轻轻推开了他,说道:“你还是回荣军院吧,娘岁数大了,没法再照顾你了。”
朱彦夫心里猛地一紧,懂得了母亲是担心没法好好照料他,也体会到了这些年家里的不易。为了让母亲放心,他假装说要回荣军院,其实是找了个小房子安顿了下来。
朱彦夫这人,从不服软,哪怕身子骨不完整,也非得活出个样儿来给大家瞧瞧。他心里琢磨着,得为家乡做点啥,就把心思全放在了发展家乡上。
他拿了好些地瓜干,大概十几斤吧,还打了一桶井水,躲在小屋里头练起了过日子的手艺。他用那只不太方便的手臂,一刀一刀地切菜,生火做饭,还琢磨着怎么用假肢走得更溜。
可是,地瓜干没啥营养,吃了几天后,他就累得倒下了。要是没人发现,他可能就这么没了。
那时候,沂源县民政局的局长武宪德听说朱彦夫回家了,就琢磨着去探望这位英雄。可等他到了朱彦夫家,却被人告知朱彦夫已经回荣军院了。
武宪德心里犯嘀咕,要是朱彦夫回荣军院,那肯定得去县里说一声,可他完全没听到这样的消息。他赶紧把这事跟朱彦夫的母亲还有邻居们说了,大家一起找,最后在小屋子里找到了倒在地上的朱彦夫,连忙把他送医院去了。
在医院照顾朱彦夫时,碰巧遇到的是武宪德的侄女,名叫陈泳希。她知道了朱彦夫那些英勇的故事后,心里头对他特别敬佩。
一开始,大家都不太看好他俩的感情。尽管朱彦夫是个英雄,但要是谈起当老公,他似乎不是最佳选择,这意味着陈泳希得担起更多。
但陈泳希非但没打退堂鼓,反而照顾朱彦夫的决心更强了。之后的55年里,朱彦夫的妻子陈希泳任劳任怨,一直陪在他身边照顾他。
陈泳希真是没看错人,朱彦夫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心怀大志,一心想着为家乡的老百姓做好事。
他一到村里,头一件事就是搞扫盲,自己出钱开了个夜校,还请来了老师。他也不忘自我提升,跟着一起学习。他那抚恤金,全用来买文具书本了,就是让更多的乡亲们能念上书。
有了村民们的力挺,朱彦夫当上了村里的书记。
看到村里人连饭都吃不饱,他就硬撑着残疾的身体,和大家一起动手开垦荒地。花了整整六年,他们一锄头一铲子地干,硬是从荒地中整出了200亩能种地的田。
看到农田里没水了,我就喊大家一起动手挖条水渠,好把水流引到田里来浇地。
他为了村里能通上电,和老婆一起跑到上海、南京这些地方,到处找帮忙,好让给村子通电这事儿能快点办起来。
当了25年的村书记,他真的是为咱们村子立下了大功。这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尽心尽力,为家乡的发展出了不少力。他的付出,咱们大伙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子能有今天的模样,多亏了他。
1982年,忙了大半辈子的他,总算是退休了,能踏踏实实和家人一起享受过日子了。
五年之后,在南京军委那儿,迟浩田的一番话让他心里有了个念头,想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可他手头没笔怎么写呢?孩子们建议,不如他来说,找个人帮他写下来。
但他心里琢磨,亲手写下的东西才显得真心实意。所以,他一边学着怎么写文章,一边试着用嘴叼着笔来练字。
花了整整六年,我终于捣鼓出这本激动人心的自传体小说《极限人生》。书一出来,立马就火了,让大家看到了战场上那些英勇无畏的先辈们。
凭借写第一本书的经验,他仅花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第二本书《男儿无悔》,这本书向大家证明了他非凡的坚持力。
【结语】
2010年2月份,朱彦夫失去了他的妻子,这让他心里头特别难受。平时那么坚强的一个人,在那阵子,经常会忍不住哭出来。回想跟妻子陈希泳一起走过的这几十年,朱彦夫从来都不吝惜夸奖她的话。
我如今的一切,包括所做的所有事儿和取得的成就,九成都要归功于我的妻子。没有她在背后支持,根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也不会有现在这个样子的朱彦夫!
2022年3月份,朱彦夫荣获了202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称号。他这一辈子,真的太不平凡了,被人称作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现在,朱彦夫老爷子已经91岁了,他这一辈子啊,都在给后人打拼和平日子,为家乡掏心掏肺,推动发展。
正是因为有了像朱彦夫这样默默付出、不图回报的英雄们,咱们华夏才有了今天的安稳日子!他们的奉献,换来了现在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