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让全世界瞬间感到中国科技力量的崛起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也几乎一瞬间成为全球高度关注的对象。由此我个人认为,所有的中小投资者切莫错过中国科技产业整体崛起所带来的翻身机遇。

我们被Deepseek干趴下了
一、全球正在掀起一股重估中国资产价值的浪潮第一,科技引领价值重估 中国资产受关注向来唱空中国股市和经济的美国高盛于2月12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人工智能(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的出现正激发投资者加速购买中国股票的热情。DeepSeek的崛起,为中概科技股带来了中长期价值重估的机会。
同时,多家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对中国资产坚决看好。
他们的共同点是,认为DeepSeek突破性的低成本人工智能模型已成为全球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资产的“催化剂”。尤其是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市场估值仍处低位、相关创新技术催化等因素影响下,中国资产受到全球市场关注。特别是DeepSeek的技术突破体现了中国大语言模型已迈向深度推理阶段,将影响全球AI行业格局。DeepSeek让中国科技创新在全球舞台的竞争力正在日益增强。将带来更多科技领域的创造性突破,提振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
德意志银行集团亚太区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中国在高附加值领域不断实现突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筑全产业链竞争优势。2025年将成为全球投资界重新认知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一年。DeepSeek的崛起更像是中国的变革进步的“斯普特尼克”时刻,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与服务领域持续构建全球性价比与质量的双重优势,中国的颠覆性创新力正重塑产业竞争格局,预计中国股票的“估值折价”将逐渐消失。“全球投资者配置中国资产的空间还很大,未来需要调整投资组合,以避免错失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
贝莱德基金表示,对未来12至36个月的中期中国市场保持乐观,看好中国股票。
《中国日报》刊登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David Gosset)的文章称,中国人工智能(AI)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近期发布其最新开源模型DeepSeek-R1,并在世界各地引发轰动。DeepSeek的异军突起与高铁、电动汽车和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发展一样,印证了中国模式的成功,彰显了中国长期以来在创新和经济领域积累的实力。“中国经济见顶论”不攻自破。

DeepSeek与OpenAI
第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眼里的中国AI“四剑客”媲美DeepSeek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刊发了一篇题为《关注DeepSeek之外的四家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报道,指出阶跃星辰(Stepfun)、面壁智能(ModelBest)、智谱AI(Zhipu)、无问芯穹(Infinigence AI)四家企业同样展现出不逊于DeepSeek的技术实力与全球竞争力。
更多的中国AI领域科技企业的独有创新全面爆发。字节跳动公司的豆包,无疑是聊天对话强者。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的Kimi,成为公认的长文本处理专家 。阿里云精心打造的 AI 编程利器通义灵码,是编程最为有效的帮手。腾讯出品的元宝加快成为检索解析能手。智谱华章自研的智谱清言,属于实力派大模型代表。深圳市脸萌科技有限公司即梦,绘画设计妙手。快手的可灵,恰似视频生成巧匠 。深圳像素绽放科技有限公司的 AI PPT就是PPT 生成神器。其它如百度的文心一言,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百川智能的百小应,稀宇科技的MiniMax,等等。
随着算力投入骤减,我国其他厂商机会大增。龙芯中科、昆仑芯、燧原科技、华为昇腾、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奕斯伟等多家国产芯片企业已经宣布与DeepSeek适配。
中国AI企业正以独特的发展路径,以更高的创新效率,快速追赶国际巨头,构建全新商业模式,树立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新标准,重塑全球AI的竞争新格局。这不仅将成为推动中国 AI 产业整体崛起的关键力量。
第三,美股“七巨头”高度评价DeepSeek,重估中国科技实力Meta Platforms(Meta)的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表示,DeepSeek R1模型中存在一些元素,他希望Meta能够在不久的将来采纳,“这可能是可行的,因为DeepSeek的模型是完全开源的”。
微软(Microsoft)CEO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认为DeepSeek的模型“存在一些真正的创新”,将AI市场的轨迹与“常规计算周期”的轨迹进行了比较。
亚马逊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坦言,他的公司对DeepSeek的成就印象深刻,特别是“一些训练技术”。并且让亚马逊在AI领域看到了“千载难逢的商机”。
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e)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称,DeepSeek的领导层是一个“强大的团队”,赞扬了他们的工作。谷歌的Gemini AI模型能够与DeepSeek相媲美。
苹果(apple)CEO蒂姆·库克(Tim Cook)相信“提高效率的创新是一件好事”,这就是他对DeepSeek近期取得技术突破的看法。DeepSeek的最新模型最终可能会直接使苹果受益。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评价说,中国成为世界强国只是回归该有的位置。DeepSeek以超大模型运算,以及更少的投资与更低芯片,实现了更大算力的突破,的确值得称赞。他自己的Xai将很快推出更强大的模型。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在2月11日的法国巴黎出席人工智能行动峰会表示“愿意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合作,并将为此尽最大努力,因为这很重要。”

美股“七巨头”称霸美股
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富凯同月29日称,对芯片市场来说,DeepSeek推出高效AI模型是个好消息,有助于降低AI应用成本,为阿斯麦带来更多商机。
美国《Nature》发表文章,探讨了Deepseek开源AI模型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应用。多项测试表明,Deepseek在数学和科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与OpenAI的o1模型相媲美。指出了未来对人类更大的贡献的方向。它的高性价比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工具,可以用于科学家的定制和训练自己专门的推理模型,以适应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何大勇表示,“DeepSeek-R1是具有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这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人工智能发展至当下,用于训练模型的优质语料已经使用殆尽,“堆算力”的模式让成本增长太快,这两条传统的发展之路均遭遇了瓶颈。但是R1的推理能力可以时间换空间,通过推理的“慢思考”让成本下降,同时还提升了回复质量。而DeepSeek的开源属性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国产化的人工智能系统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金融机构等行业对安全的顾虑。
机构Evident Insights的CEO马萨维萨德(Alexandra Mousavizadeh)表示:DeepSeek是大语言模型(LLM)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它大大降低了生成式AI的成本。由于DeepSeek将所有内容都开源,其他LLM不可避免地会研究这些技术,并考虑如何将其整合到自己的模型中。”
骏利亨德森(Janus Henderson)投资组合经理克劳德(Richard Clode)表示,“我们终于找到了让人兴奋的新叙事背景,因为DeepSeek让我们相信,中国科技企业实际上仍是全球AI领域非常可靠的参与者。”DeepSeek的突破和崛起表明,AI领域发展的重点并不总是集中在最先进的技术层面。
我国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认为,Deepseek在大模型的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包括人类通用人工智能的技术方向上创造了新的奇迹。Deepseek给大家指明了新的人工智能方向。Deepseek制霸全球,表明中美人工智能除了芯片已无差距。甚至中国大模型公司的能力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同行。我相信,Deepseek对人类的贡献,除了在个人使用企业使用,还将在科学研究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尤其是Deepseek科学计算数学推理的任务表现可以和OpenAI的o1相媲美,但是它成本却比o1低13倍到20倍。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科学家们而言,成本是关键因素。
二、DeepSeek正在引导全球高度关注中国资本市场,重新审视中国科技群体的无限潜能中国要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从制造大国到创造强国,从产品大国到品牌强国,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造就一大批具备独有的核心技术和持久的创新能力、具备和竞争者有显著区别的战略定位、具备开拓市场的差异化营销手段、具备全球广泛认知的国际化品牌的企业群体。充分发挥联合起来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正是我国加速推进科技集群加速发展的联动战略规划核心。
第一,科研成果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产业集群。
新华社、中国日报以全球129本全学科顶级期刊、2020年至2024年近40万篇论文数据为基础,这份《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态势报告》发现,过去五年,全球高层次科技人才格局历经深刻变革,中美两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才占比走势截然相反。报告显示,美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从2020年的36599人逐年下滑至2024年的31781人,在全球人才库中占比从32.8%降至27.3%。而中国顶尖科学家人数从18805人飙升至32511人,全球份额占比从16.9%跃升至近28%,跃居全球首位。
由国际知名科技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下属机构编制的自然指数作者贡献数据库,2024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其追踪的145种优质期刊中研究成果份额领先的国家。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同行评议的高质量研究论文中所占的份额较前一年增长了13.6%,而美国的贡献下降7.1%,降至第二位;根据自然和健康科学期刊的贡献排名,2023年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有7家在中国,中科院超过哈佛大学排名第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以来,全球新增65万件人工智能专利,中国占比68.5%。过去十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52万件,中国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件,占全球总量的74.7%。报告对132个经济体的城市科技集群进行了排名,列出得分最高的前100名城市科技集群。中国共有21个城市科技集群进入前100名。前五名中国占据两个。中国城市集群成为全球范围内上升最快的集群。首次与美国并列第一。
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最新统计: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的学术论文发表量居于世界第一。中国学术论文占科学期刊论文总数的22.4%,其次是欧盟(16.4%)以及美国(14%)。在同行评审论文数量方面,中国学者也保持最高领先地位,占总数18%。
彭博社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近10年全球13项关键技术,中国已经在其中5项上取得世界领先地位,有7项是全球市场的有力竞争者。2018年美国开打对华贸易战,2019年起中国获得国际授权的专利数量就超越了美国。
第二,中国科技产业正在形成集群优势目前,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46.3万家,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6.9万家。我国已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占比近1/4,科技领军企业在产业科技创新中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不断增强。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布局3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建设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超60万家。“小巨人”企业中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大企业的配套供应商,超八成分布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上,超六成深耕工业基础领域。最新数据显示,当前,我国5G基站数量突破425万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超过26亿户。
随着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速推进,中国企业在全球“灯塔工厂”中的占比再创新高。自2018年首次评选至今,全球“灯塔工厂”已累计达到172座,位于中国的工厂数量达到74家,占比43%,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10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22家制造企业加入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最新当选的“灯塔工厂”分布在中国、捷克、德国、印度、墨西哥、新加坡、瑞典、土耳其、瑞士和越南10个国家,其中位于中国的工厂有13家,占比接近60%,创出历史新高。
我国已经在核心领域多个指标上位列世界第一,争取到领先优势。美国除了核聚变、石墨烯、生物医药方面领先中国,但中美差距已经很小甚至接近。而中国在5G、量子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先美国,实际应用方面,中国在5G、特高压、高铁、核能、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城市轨道等新基建方面,遥遥领先其他国家。
具体成果方面,中国的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基础研究、高性能装备、智能机器人、激光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应用显著加快。中国空间站的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太空,夸父探日、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大批重大创新项目结出丰硕成果。特别是量子技术的量子通讯、量子计算中国都走在“世界最前沿”。激光技术领先世界至少十年以上。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已实现多样化的优质服务和全球范围常态化实时监测,定位精度已实现了5米甚至更优,在局部地区可以达到2到3米的定位精度;授时精度已达到10纳秒授时精度。北斗导航不光准确度全球领先,而且专利数也是位居世界第一。
5G通信技术领域专利技和5G通信应用全球第一。仅华为一家的5G专利技术11423项,位居世界第一。6G通信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3.8万项,其中我国专利申请占比 35%(1.3万余项,约合1.58万件),位居全球首位,是6G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
第三,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提升,多个世界第一不断涌现2024年3月22日,根据美国保尔森基金会旗下的麦克罗波洛智库(Macro Polo)的最新研究,从出身的本科院校来看,中国高校几乎培养了全球一半的顶尖AI研究人员,相比之下,仅有约18%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大学。中国培养的AI人才数量出现跃升,拉大了与美国的差距。麦克罗波洛智库的主任马旸说,自2018年以来,中国新增了2000多个AI相关本科专业,其中300多个在最精英的大学。“很多项目都是关于AI在工业和制造业中的应用,而不是目前主导美国AI产业的生成性AI”。
2024年,“中国首个”“世界第一”不断涌现: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商业首航;中国自主研制的AG60E电动飞机成功首飞;嫦娥六号任务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中国天眼”核心阵试验样机开工建设: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国内首台1.2万米深智钻机成功交付;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神舟十八号、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太空会师。嫦娥六号搭载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国际载荷,一同进行科学探测,为探月国际合作树立典范。2024年,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朋友圈”越扩越大。目前,中国已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8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2024年8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中国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超过去年的24个,位居世界第一。
11月下旬,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2024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在工业机器人密度方面,中国以每1万名员工配有470台机器人的密度,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韩国和新加坡。路透社指出,机器人密度是衡量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国际重要指标。在2019年以来的短短几年间,成功将机器人密度翻了一番。
1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数据。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2024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8.9%。
英国《经济学人》报道称,中国在科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自2000年以来,中国研发支出增长了16倍,中国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方面投入巨大;设备方面,中国在科学设备上进行大手笔投入,中国顶尖研究机构的实验室装备精良。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最强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人才方面,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中国现在雇用的研究人员比美国和整个欧盟都要多。
中国良好的创新环境也吸引越来越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3月,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增加在华投资,将在上海、深圳两地扩建及新增应用研究实验室,以支持产品制造。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技术优势是中国吸引苹果投资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实体经济和贸易地位全球独一无二,体现在新三样迅速崛起概括我国新型工业化,集中体现为“全、多、大、强”的特征。
一是体系全。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的全部工作门类。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独一的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领域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二是品种多。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个工业产品是全球数量第一。个人计算机、手机、空调、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三是规模大。2023年,我们国家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9.9万亿元,占GDP31.7%,制造业增加值为3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6.18%。占全球30%以上,接近美国的两倍,连续14年位列全球第一。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
四是网络设施强。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建设开通5G基站突破425万个,实现“乡乡通5G”,5G移动用户普及率超71%,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达7928万个。千兆用户突破2亿,实现“县县通千兆”。算力规模较2023年底增长16.5%,达到268EFlops。 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1亿台套,沉淀工业模型约140万个,服务企业近400万家次。
作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是全球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全球主要大国中,中国是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境外消费来源国、全球最大的利用外资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新三样就是中国新质生产力制造崛起的最好注解。
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额分别超过334亿美元和2453亿美元。中国在太阳能电池的市场份额,以光伏晶体晶片为例,中国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的90%。中国的风电涡轮装机成本大概是每瓦2元多,是美国的五分之一。意味着中国新能源的发电成本,是美国的五分之一。
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规模创出历史新高,我国外贸总量、增量、质量均实现增长。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5万亿元,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年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2024年,我国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
作为世界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在2024年出口了逾64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2.8%。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交通部门负责人罗布·德容表示,中国是电气化以及电动汽车推广方面的领导者,希望中国向全世界特别是全球南方分享经验,用中国技术向世界推广可负担的电动汽车。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1594.99亿美元(11351.6亿人民币),一举超过手机的1343.63亿美元成为出口额最高的单一商品,同比增长17.4%,创下历史新高,保持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2019—2024年,我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分别约为1015.78亿美元、1166.02亿美元、1537.89亿美元、1539.18亿美元、1359.73亿美元、1594.99亿美元。美国处心积虑对我国围堵六年的结果,中国一举成为出口万亿的半导体大国。
海关总署13日公布,202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为61622.9亿美元,同比增长3.8%,出口同比增长5.9%至35772.2亿美元,进口同比增长1.1%至25850.7亿美元,实现总量、增量、质量的“三量”齐升。
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为31105.1亿美元,出口21255.0亿美元,进口9850.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1%、7.5%和6.2%。以人民币计,进出口总值为221341.0亿元,出口151245.7亿元,进口7009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8.7%和7.3%。
据半导体研究机构 KnometaResearch 发布的有关部分国家/地区半导体生产能力的报告预测,2025年和2026年,全球晶圆厂总产能年增长率分别增长到8.2%和8.9%。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陆的产能份额将达20.1%,2026年则有望以22.3%的份额占据榜首。
据中国机电商会统计,2024年机电产品进出口、出口和贸易顺差均创新高。其中,出口增速高于全商品1.6个百分点,在拉动货物出口稳定增长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在全商品出口的比重达59.4%,较2023年的58.5%提升0.9个百分点,凸显机电产业链供应链与出口韧性和货物出口结构性的产业升级。
四、华为正在带动中国科技产业走向世界,完成对美国最高科技公司的高质量对垒华为是我国破除美国霸权霸道霸凌的一面旗帜。如果用华为的扛鼎之作概括,那就是华为一己之力,完成对美国十大最高科技公司的高质量对垒。 全球高端智能手机最激烈的战场是华为与美国苹果; 全球手机芯片竞争最为激烈的对手是华为麒麟与美国高通; 全球顶级芯片之争是华为昇腾芯片 与美国英伟达芯片; 全球服务器芯片的直接竞争者是华为鲲鹏芯片与美国英特尔芯片; 全球手机电脑终端系统是华为鸿蒙系统面对苹果iOS、谷歌安卓和微软Windows; 全球最智能的汽车驾驶服务辅助系统,华为与美国的特斯拉。华为的ADS已经在具体运用方面远超特斯拉还在加紧测试的FSD。 核心路由器和网络解决方案,华为与美国思科之争,后者已经节节败退。 华为MetaERP数据库,面对美国的甲骨文; 华为AI大模型,同时面对美国OpenAI、微软、谷歌、Meta,丝毫不落下风。

中美芯片战中的华为作为
华为成为全球唯一从芯片,硬件、操作系统、软件、云端训练,“全拥有、全打通”的厂商。华为乾崑智驾系统,已经成为带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和优秀企业崛起的核心智能技术。
2014年至2024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12700亿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包括企业、机构和大学在内,全球专利申请量最多的是华为。华为自2017年起专利申请排名持续位居第一。2023年华为共申请专利6494件,稳居全球第一,分别超出排名第二的三星2570件,超过排名第三的(美国)高通公司4631件。
鸿蒙系统HarmonyOS成为独立于安卓和苹果iOS的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也是我国首个从芯片设计、制造到系统软件的全栈自研操作系统。已经获得超过 15,000 个应用程序,并将在半年之内扩展到 100,000 个应用程序。
华为从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到今天的Mate70系列,意味着华为进一步奠定了全球智能手机领航者的地位。麒麟9020处理器,实现了等效3-5纳米的水平。意味着中国企业完全已经实现了5纳米以下尖端芯片制造制程。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独立于安卓和苹果iOS操作系统,从内核到文件系统、数据库、编程语言和编译器均实现自主研发,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麒麟高端芯片,在成熟度、完善度、运算速度、能效比等方面较上一代麒麟芯片均有大幅提升。这等于宣告中国制造业“缺芯少魂”时代的终结。
华为正在加速形成我国新能源汽车革命的全新格局。华为鸿蒙智行携手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四大品牌,实现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四界”齐聚!每一“界”都给车企和消费者带来惊喜!也不断领导变革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
五、DeepSeek带动激活整个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只有中企有全球竞争力,可与美国七巨头媲美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安本(Abrdn)中国股票投资经理布什·朱(Bush Chu)表示:“只有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可与美股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七巨头”Alphabet(谷歌)、亚马逊、苹果、Meta Platforms(Facebook的母公司)、微软、英伟达和特斯拉相媲美。美国在0到1的创新方面确实很强,但中国在从1到100,即扩大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方面更为强大。”。这七家公司为美股连续两年暴涨提供了80%的动力。如标普500指数,其他493只股票的涨幅都处在个位数或者下跌状态。其中,英伟达飙升180%,贡献了标普500指数25%的涨幅。
目前,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等厂商均陆续在其云服务平台上线了DeepSeek的大模型,昇腾、沐曦、海光信息、摩尔线程、天数智芯等AI芯片厂商也均适配DeepSeek。此外,多家算力产业链企业宣布与DeepSeek模型完成适配。力推最新AI技术普惠应用,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均全面接入DeepSeek开源大模型,实现在多场景、多产品中应用,针对热门的DeepSeek-R1模型提供专属算力方案和配套环境,助力国产大模型性能释放。
六、中国科技产业整体崛起和DeepSeek效应将推动A股走出牛市DeepSeek的技术影响力已延伸至市场价值层面。彭博社预测,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将推动中国股市上涨。近期港股走出牛市行情。尤其是人工智能创新中受益的云计算和科技硬件公司尤为突出。
英国《金融时报》2月13日发表文章,深度求索的突破点燃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公司的热情,引发了全球对中国科技公司的重新评估。
高盛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DeepSeek的崛起,为中概科技股带来了中长期价值重估的机会。更加光明的增长前景和技术突破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有助于缩小美国与中国科技股或半导体股票之间66%的估值差距。
花旗分析师认为,虽然大家都知道DeepSeek使用独特方法克服了中国面临的硬件限制,投资者还是低估了中国领先互联网公司在人工智能投资和大型语言模型发展方面的成就。
德意志银行表示中国在电信设备、核电、国防和高速铁路等复杂行业中的崛起,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2025年,中国更是在短短一周内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架第六代战斗机和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统DeepSeek,这被视为中国知识产权得到认可的重要标志。中国制造业的出口规模是美国的两倍,贡献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30%。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投资者可能需要迅速调整策略,增加对中国市场的配置。预计中国香港和内地股市将在中期内继续领先全球市场。如今是中国公司拥有宽广和深厚的护城河,而不是西方公司。
七、反击美国科技霸凌,强化我国相关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有利于维护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安全环境和优势地位从国家长远发展战略高度,我国开始坚定不移捍卫我国两用稀有金属物项的战略地位,扩大自身优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美国惯用的“治外法权”制裁他国向美国变相转售我国管制物项。这是重塑我国战略关键资源和提升科技产业优势地位的重大举措。
第一,全国四大行业协会集体发声,指向美国芯片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去年12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的等中国四大行业协会发表声明,指出美国芯片产品不再安全、不再可靠,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同时强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持续深化与全球各方互利共赢合作。
正如路透社所言,中国四大行业的此番同步发声是一种“罕见反应”。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作为核心代表,他们的态度将对美国相关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对英伟达和谷歌采取立案调查,后续必然对更多吃饭砸锅的美国公司采取措施12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因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2020〕第16号),依法对英伟达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2025年2月4日,因谷歌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谷歌公司开展立案调查。
第三,反击美国科技军事霸凌,强化我国相关两用物项的出口管制自2023年7月3日开始,我国针对美国穷凶极恶的无数次恶意打压遏制,逐步采取坚决果断反制对策。
从2023年8月1日开始至今年2月4日,对镓和锗相关两用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包括8类镓相关物项;6类锗相关物项;球化石墨等3种高敏感石墨物项;稀土萃取分离工艺技术;稀土金属及合金材料的生产技术;钐钴、钕铁硼、铈磁体制备技术和稀土硼酸氧钙制备技术;部分锑、超硬材料相关物项;专用材料和相关设备和化学制品、材料加工、电子、电信和信息安全、传感器和激光器、船舶、航空航天与推进等10大类所涉及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聚酰胺复合材料、聚碳酸酯复合材料等实施出口管制。
特别是2024年12月3日,专门针对美国决定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原则上不予许可镓、锗、锑、超硬材料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对石墨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2025年2月4日,我国对钨、碲、铋、钼、铟相关物项对美国实施出口管制。
尤其是针对美国的物项出口管制的资源和材料,中国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国和产出国。美国恰恰是最急迫需求方。这正是特朗普开始要公开抢夺吞并格陵兰岛和加拿大的主要原因。
这一切证明,面对美国的科技霸凌,我们能够做到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化优势为胜势,催生新的经济增长动能。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八、美国科技巨头在AI投入越多,越能证明DeepSeek的巨大成功,更能推动中国AI走向世界第一,特朗普不得不对DeepSeek表达叹服美国Newsmax新闻网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7日告诉媒体,对于“是否认为DeepSeek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提问,特朗普肯定地说“不”。“这是一项正在发展的技术。实际上,我认为——我认为我们将从中受益。”“我们谈论的AI,将比人们最初想象的要便宜得多。这是一件好事。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而不是糟糕的”。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坦率承认,中美是全球Ai领先大国。法国必须追赶成为前沿者。
第二,DeepSeek迫使美国AI四大巨头大手笔押注过去两年,依靠云厂商和数据中心厂商因为大模型的训练、部署和运行提供基础设施对英伟达持续爆买。特别是2024年以来,资本市场对英伟达不断吹捧,其市值甚至在此期间几次取代苹果成为全球第一。
但是,DeepSeek-V3及R1分别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上线。6710亿参数的DeepSeek-V3在配备2048块英伟达H800 GPU的集群上训练,整个训练流程用时278.8万个H800 GPU小时,总成本为557.6万美元。在GPU用量、训练用时、算力成本上,较同等性能的闭源模型大幅缩减,而且能够提供远低于闭源模型GPT-4o, 和OpenAI o1的Api服务价格。尤其是DeepSeek-V3,必然推动大模型训练从“GPU堆料”走向“精耕细作”。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AI数据中心建设方面投入最多的四家公司亚马逊、微软、谷歌和Meta,在2025年进一步加大Ai领域投资。微软计划800亿美元、谷歌750亿美元、Meta650亿美元。亚马逊约1000亿美元。四家公司今年累计资本支出有可能超过3200亿美元,将创出投入Ai的历史新高。
第三,DeepSeek的低成本和低资源消耗,让科技巨头极度羡慕,巨额投资开又让投资人充满忧虑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称,"DeepSeek发布的低成本、低资源消耗的AI模型表明,AI在未来将变得更加商品化。真正的差异化在于支持更高准确性、安全性和满足特定需求定制化的平台功能,这也是微软需要投资的方向。"
META CEO扎克伯格坚信:“长期来看,大力投资资本支出和基础设施将成为一种战略优势。”巨额投资将使该公司能够紧跟时代不断调整和升级AI技术。
但是,看到OpenAI的财报惨淡数据,谁又能认为它们必然成功?2023年人工智能行业在用于训练先进人工智能模型的英伟达芯片上花费了500亿美元,但仅带来30亿美元的收入。OpenAI预计2024年营收37亿美元,亏损50亿美元。
九、所有超级利好最终会引导股市走向牛市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尤其强调资本市场对于财产性收入及居民财富效应的重要作用。
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资本市场做出战略部署: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中国经济需要超级牛市
一年多来,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实质性利好措施。印花税减半、收紧IPO节奏、规范量化交易和股份减持。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第一负责人一同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三大部委分别宣布关于扶持股票市场的利好举措。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鼓励理财公司、信托公司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发行更多长期限权益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多渠道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10月8日,国家发改委提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今年2月14日,由财政部持有的中国信达、中国东方、长城资产和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股权通过无偿划转方式由中央汇金公司持有;由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持有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66.7%的股权将划转由中央汇金持有。作为国家队的总舵主,中央汇金公司在稳定市场、引导资金流向和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往往发挥着巨大作用。此举为中央汇金在股权接收后对旗下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信建投、东兴证券、长城国瑞和信达证券进行整合重组奠定基础。同时为建立股市平准基金创造有利条件。
结合最高层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强度深度力挺证券市场,足以说明,国家就是要从政策端发力,决心把中国股市和中国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的双赢格局。作为投资人绝对不可忽略所有的利好累积叠加效应能量的总爆发。
中国经济需要超级牛市!超级牛市将有力促进中国经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