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学生皆认可学霸聪明,为何家长不认?

我是小羽呀 2025-04-08 10:04:22

在校园学习环境里,学霸的思维能力明显比同龄人强。

老师心里清楚这事儿,但不会到处宣扬。

一个班四五十人,学生学习悟性差别很大。

有的孩子一点就通,有的学起来特别费劲,谁聪明谁不聪明,一目了然。

老师虽说喜欢聪明孩子,可不会特意去夸奖或者格外关照。

为啥呢?因为这么做可能会让其他家长不高兴,还会打击其他孩子的信心,对学霸自身成长也不一定有好处。

相对来说,老师更愿意强调勤能补拙,多鼓励那些不够聪明但努力的学生,给大家树立好榜样。

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老师常跟家长说“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够努力”,这样既能安慰家长,又能激励孩子,家长也更容易接受,不会有抵触情绪。

可学生之间对思维能力的差距心里都有数。

班级里的学霸,可不只是考试成绩好。平常学习时,遇到难题他们脑子转得快,课堂上思维也活跃,总是比别人反应快。

但家长们大多不愿意承认这种差距。

在他们眼里,自己孩子肯定聪明,成绩不好就是因为不努力。

看到别的孩子成绩好,也只觉得是人家更努力,而不是更聪明。

他们总觉得学习投入和成绩是成正比的,甚至都不相信有不补课的学霸。

真正的学霸其实都很谦虚,他们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

因为在他们周围,比自己牛的人到处都是。

而且在长期学习过程中,他们也没觉得自己能力有多大提升。

就好比小时候看父亲觉得特别高大,等自己长高超过父亲了,也没觉得自己有多高。

学霸们在学习上只和水平差不多或者更强的人比,不会因为比成绩差的同学强就沾沾自喜。

而且被叫做“学霸”的人,有的是真受大家佩服,有的可能会被人调侃甚至被捧杀,所以他们也怕自己骄傲。

他们心里明白,自己能成为学霸,是因为一直盯着更强的目标,所以不敢轻易承认自己是学霸。

普通人因为见识有限,接触到的学霸大多是考上211院校的。

工作后接触到的聪明人,也大多是教师、医生这些职业,很难想象清北的学生或者头部企业科研人员到底有多厉害。

在他们眼里,聪明可能就是能说会道、善于交际。

他们还坚信“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觉得自己努力做不到的事,别人做到了就是因为更努力,而不是更聪明。

比如说他们不相信有人不补课就能考上重点高中,也很难接受有人能靠推理而不是死记题型来解题。

思维能力不太强的人很容易受幸存者偏差影响,经常用个例代替整体。

像“大学生有什么用,以后还不是找不到工作”“学霸以后还得给学渣打工”这种话,就是例子。

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还把这些当成观点依据。

在学习这件对未来很关键的事情上,成绩不如别人往往就是思维能力有差距,“不努力”只是个借口。

0 阅读:39

我是小羽呀

简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