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王木木
图片|王木木
前言:
——致所有的朋友
2022年,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很多泸州人都会在这天吃水饺、喝羊肉汤。从冬至起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季节,人们养生、防寒、保暖的工作,从将从这一天起,正式列入日常事宜。
今天写这篇图文的时候,忽然起了一个念头:
从今天起,王木木想偶尔和大家分享一些泸州本土的好物,这些好物,包括但不限于:吃的、喝的、以及生活用品。
在泸州,好物,不仅仅只有酒。
今天,王木木和大家分享的,是跟防寒保暖相关的好物,咱们泸州出品的“雪花棉絮”。
每个人家里都离不开被子,大部分泸州人家里,都有棉被。
棉被被套里面的芯子,叫作:棉絮。棉絮,是我们冬天用得最多的床上用品。(在泸州,成品棉絮——可能是字的发音关系,被泸州人称为‘棉睡’)
好的棉絮,盖起保暖又舒适,棉絮带给人的,是一种和鸭绒被、鹅绒被不一样的温暖感,相当亲肤;因其同时具备保暖、透气、吸汗的功能,通常被大家用于铺床和当被子。而一床好的棉絮,跟棉花的选取和制作工艺相关。
一朵棉花,从一粒种子到收获,顺利的话,需要大约210天的时间;从脱籽棉花到一床成品手工棉絮,要快速地完成,则需要6个工人的熟练搭配。
在小市老城区下大街,街道两侧是破旧的房屋,雪花棉絮的销售部和厂房都在这里。
雪花棉絮有限公司,前身是“泸州市小市梳花社”,到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了,厂龄,比王木木年纪都还大。
生产车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作坊,到今天的规模也不大,但这里出产的棉絮,不仅仅受到泸州人的喜欢,还被出国求学的学子们一路到了海外。
在棉絮厂成品销售部的楼上,看到了正在制作棉线的两位阿姨,全程都是手纺线,随着纺车在房间里吱吱呀呀转个不停,一个一个的线团,就在她们面前的桶子里出现。
去到街对面制作棉絮的车间参观,车间并不大,两位女师傅正在一张工作台前忙碌。
一位清瘦的老师傅,站在另一张工作台前,腰上绑着弹弓,手拿木锤,正在车间里熟练地弹棉花,随着师傅的动作,原本铺好的棉花,渐渐堆起厚厚的一层,蓬松洁白,像云朵一样。
以前小时候,在乡镇上可以看到弹棉花,现在基本很难了,没想到在这个地方还能得以看见。
“老师,你们的棉絮,到今天都是手工制作吗?”王木木和老师聊了聊天:“现在会这门手艺的师傅还多不多?”
“会的人少得很了,其他的老师些都已经退休了。”老师傅很健谈,说到棉絮,就打开了话匣子,一边弹一边答:“我们这里一直都是坚持手工制作,从线到挑、到压,全程都是手工。”
据了解,在手工棉絮的制作过程里,弹棉花是最重要的一段工序。制作一床成品棉絮,单是“弹棉花”这一道工序,就需要3小时。
“根据制作的尺寸,棉花弹了以后,要先用撩镜压,压平之后,穿大衣。”老师傅一边忙碌,一边和王木木介绍:“我们从来不用歪棉花,我们的棉絮,几十年来,选用的一直是新疆最好的棉花,从成色到质量,都是一等一的过关。”
这位弹棉花的老师傅,以及和他搭档的另一位师傅,是目前雪花棉絮厂为数不多的老师傅。
老师傅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太愿意学这门手艺,会的师傅,基本都上年纪了。
在雪花棉絮厂销售的门市里,一床床成品棉絮,整齐地摆在店铺里,两侧的成品展示柜格子里,摆放了无数块获奖牌匾;而售后三包内容里,则明确写着:不是纯棉包退,表里不一包退,重量不够包退。
在店铺里面忙碌的几位姐姐告诉王木木,我们泸州的雪花棉絮,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欢,很多外出务工和求学的泸州人,出门的时候,都会带上一床在这里购买的棉絮。
现在的我们,多数时候,都是买商场里的成品被子,很多被子看着是厚厚一床,但不贴身,也不够暖和;父母以及家里的长辈,在添置棉被的时候,还是习惯添置这样的手工棉絮当被芯,纯手工制作的棉被芯,经久耐用。如果不保暖了,拿到制作棉絮的地方,重新弹一下,棉花还是一样雪白蓬松且保暖。一床棉被可以用很多年。
多年来,王木木家的棉被,一直是购买这里的成品棉絮。
看到这篇文字的泸州朋友,不知道你们家里是不是也有这种手工棉被芯?如果有,大概率,也是出自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