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自贡有“大三绝”:
井盐、灯会、恐龙。
如今,“灯会”、“恐龙”已经爆火出圈,相关景区游客接待量经常达临界值,实行限流。相较之下,曾创造了辉煌历史、让自贡“富庶甲于蜀中”的“盐”,则略显低调。
不过,经产爷观察发现,对于为自己“代盐”,自贡一直没有放弃。为了打造“盐都”的金字招牌,自贡不断深入挖掘盐业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
日前,自贡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发布了自贡市自流井区十字口片区城市更新项目——老旧建筑及古迹修缮(项目名称)/标段施工招标公告。

▲招标公告,图源于自贡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
根据公告内容:将对自流井区十字口片区的富台山炎帝宫、自流井川主庙、盐工之家进行抢救性修缮。而这也是自贡“复活盐历史、传承盐文化”的一环。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自贡,但你一定吃过自贡的盐。
作为一个因盐井命名的城市,自贡因盐而生,由盐而兴。在明清时期,自贡更是成为全国重要的盐业中心,其井盐遍销于川、滇、黔、湘、鄂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
迄今为止,自贡开采井盐的历史已有近2000年,不仅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井盐文化,还形成了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如盐场、古盐井、天车、古镇古街、行帮会馆等。

▲天车,图源自贡网
据记载,历代盐工在自贡先后钻井13000多口,清乾隆、嘉庆年间,自贡盐场的盐井深度已经达到500-800米,最深的达1000米。

▲超千米深井燊海井,图源自贡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盐业的竞争加剧以及自贡井盐资源的逐渐枯竭,自贡的盐业日益衰落,城市经济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曾与成都、重庆并肩,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的自贡,发展速度开始落后。
为此,自贡也开始寻找更多的发展方向,除了在传统的“盐业”上进行技术革新、补齐盐化工产业链外,因其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自贡的文旅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机遇。而活化利用自贡的“大三绝”——恐龙、灯会、井盐,也成为自贡发展文旅行业的核心点。
经过相关IP的开发利用,恐龙和灯会已经爆火出圈,拥有庞大的流量热度,也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

▲2024年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图(图源网络)

▲方特恐龙王国,图源自贡网
相比较而言,同为“大三绝”之一的井盐,名声虽然也很响亮,但以其为主题开发的相关IP热度都不算高。
如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上最早建立的专业博物馆之一——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其以西秦会馆为基础建立,而西秦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元年,是典型的阿房宫式传统建筑,本身就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但由于其可玩性不高,同期接待游客量远低于彩灯博物馆和恐龙博物馆。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图源自贡网
还有以原自贡市大安盐厂为基础,打造的文创基地“老盐场1957”,也比较小众,外地游客知道的较少。
相对来说,对于燊海井,大家或许印象更深刻一些,一方面,有着“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深井”的名声加持;另一方面,通过提升打造后,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古时制盐的过程,有了更多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但破圈程度还是差点意思。


经过梳理,产爷发现,为了打造世界井盐文化旅游目的地、培塑世界级盐文化及“千年盐都”城市品牌,自贡近年也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
▋结合城市更新,全力打造釜溪河盐文化长廊核心段,整体规划釜溪河沿岸,建设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自贡盐业行帮博物馆和金融博物馆,形成釜溪河盐文化博物馆群落。

▲自贡市釜溪河文化长廊,图源南京二十一世纪城市环境研究有限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建成投用的“夜游釜溪”——井盐文化主题夜游,是釜溪河盐文化长廊的龙头项目。
据悉,釜溪河盐文化长廊以釜溪河盐运水道为主线,依托西秦会馆片区、釜溪夜游和自流井老街集中连片打造核心聚集区,串联散布的盐业遗址、历史街区、会馆公祠,是自贡高质量打造“中国盐文化传承发展高地”的重点之一。
在今年年初,“夜游釜溪”进行了全新升级,以井盐历史发展为时间线,用彩灯、数字光影技术打造“一序七幕二十八景”,让其成为自贡展示“盐文化”的新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



▲图源夜游釜溪公众号
此外,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规划落在现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斜对面,位于中华路。这一地理位置也有助于整合资源,形成更具规模的盐业历史文化展示区。该项目已成功入选2024年度四川省文化旅游融合重点项目。

▋串联盐业遗址、历史街区、会馆公祠等资源,组团打造井盐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以及古盐井“微景观”、文化体验点、特色消费点,塑造盐系生活新潮流。
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自贡共有不可移动文物2404处,约70%与盐业相关,自贡也在近年来开展了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修缮维护工作。
▋与“盐”相关的旅游、研学线路也已“出炉”。如:自流井区的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桓侯宫—自贡市解放纪念塔—卢德铭故居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盐韵自井研学路线。

▲自贡恒侯宫,图源自贡网
▋借势盐博会,让盐文化走向世界。自贡举行的“盐博会”,吸引了日本、美国、荷兰等地的全球知名盐企,签下大量订单的同时,还展示了自贡的“大三绝”“小三绝(龚扇、剪纸、扎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贡井盐钻凿汲制技艺、大型民族歌剧《盐神》等井盐文化,推动自贡盐业历史文化走向世界。

▲民族歌剧《盐神》,图源自贡文化旅游
但从目前现状来看,自贡距离“世界井盐文化旅游目的地”仍差了点火候。
▶ 睿合泰产城研究院:
活化历史,让观者“破”屏“入”画
作为中国最有名的盐都之一,自贡拥有深厚的盐业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样的盐业遗迹,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若不能“盐”续辉煌,难免让人遗憾。
如何让自贡井盐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可和传承,睿合泰产城研究院认为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
第一,与新科技、新文化、新热点融合,把“盐文化”转变为“可看、可玩、可体验”的多元化场景,让游客可以真正畅游在自贡“盐文化”的历史长河中,见证自贡井盐的盛况。
例如“VR沉浸体验展”,搭建一个沉浸式的数字场景,让观展者能“破”屏“入”画,沉浸式体验自贡盐业生产的鼎盛时期万商汇集,盐船漫合,天车林立,井灶云连的场景。

▲1916年,釜溪河橹船云集将盐运往滇黔湘鄂,图源方志四川
这也和自贡“Z世代”文旅计划不谋而合。据了解,自贡正在谋划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引入新的井盐文化创意产品和体验项目,扩大游客体验内容。
第二,提炼出自贡“盐文化”的精髓,形成可记忆、可传播,可推广的价值点,再通过各种媒介不断放大和嫁接,从而形成自贡特有的“盐文化”IP。例如举办井盐文化节、井盐主体活动等。
第三,和其他大热IP进行联合,创造更多场景的曝光,有效地实现受众间的交互与导流,产生跨界互补的效果。
事实上,“IP+”模式在自贡当前文旅发展中也很常见,尤其是“万物皆可灯”的彩灯,与英雄联盟、王者荣耀、敦煌壁画、民间故事、名著经典以及各种神话相结合,贡献了多个出圈灯组。
包括当前全新升级的“夜游釜溪”,也是彩灯与井盐的结合,相对于其他以井盐为主题开发的相关IP,对游客的吸引力明显更大。在今年春节假期期间(初一至初八),项目发航147趟次,接待游客5487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8.36%。

▲图源夜游釜溪公众号
对于未来这一系列动作全面落地,自贡“大三绝”盐龙灯全面发展,我们也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