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同事老胡,去了趟云南旅游,回来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所见所闻。听得大家无限向往。
特别是他讲到了当地的一个婚俗,更让人感叹:"这个看似原始的习俗,却咋想咋像是,有望成为人类婚姻的未来呢?

老胡这人就是有这个本事,不管是他亲身经历的,还是道听途说的,都给你讲个有鼻子有眼儿。让你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事们都遗憾,他怎么不去说平书呢!而且,名字都给他取好了就叫"胡云社"。想想"胡云"两个字,还挺符合老胡气质的。
老胡讲到,云南的美食,简直是两眼放光。
他一本正经地说:"到了云南,别啥啥都叫蘑菇,一出口就被看穿了,一看就没啥见识。"
他说,在云南,蘑菇是蘑菇头,菌子是菌子。云南名的贵的菌子很多,而且,贵得让人咋舌。
老胡还列举了几样,比如:干巴菌,牛肝菌,松茸,还有神奇的见手青。
他讲,他吃"见手青"没啥问题。可是当年她老婆三姑家的他小姨子可没那么幸运了。

他小姨子吃了"见手青"之后,就出了问题。
被送到了医院,还哈哈大笑,说有无数个小人跳在医生脑袋上乱来,还倒了医生一脸黄汤汤。
对于老胡小姨了的痴傻,好在医生见怪不怪。
折腾了1个多小时,小姨子才清醒过来。
他还讲到了,几个好奇心大的朋友,去吃了"百虫宴"吃得他后脑壳直痒痒。现在想想都头皮发麻。
只可惜,他没吃到鲜花宴。他打算明年晚些时候再去趟云南。尝尝云南的鲜花宴。
经老胡这么一渲染,在场的人,都对云南这个神奇的地方,多少有些向往。
更加令人向往和好奇的却不是这些吃吃喝喝。
大家更有兴致听,老胡讲到了云南的少数民族之一的摩梭人的"走婚"制度。

这种制度下,青年男女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形成种特定的姻亲关系。
男子白天在自家劳动。晚上再与意中人相会。天亮便早早离开。又回归到原生家庭。他所有的责任和义务也都在原生家庭。他的劳动价值,可以用来供养姐妹的孩子和母亲。
这种姻亲关系,可以,不考虑地位,金钱,也无需彩礼,男女双方生了孩子归女方供养,不会要求男方有供养责任。更无婆媳矛盾之说。
仔细想想,摩梭人的这种婚姻制度,一度被视为落后的习俗。到了现在,好像很符合,当代年轻人头中的婚姻观念了呢。
抛开少部分人"猎奇"的想法。

再看看,现在社会上流传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产生不婚的想法。
包括其父母在内,内心都充满了对,婚姻被金钱,地位的束缚的无奈。还有对彩礼的排斥。
不光男孩子这样,女孩子也有类似的想法。
我的一位朋友就亲口说过:"将来女儿有不结婚的想法,她不会反对。她也会支持女儿生个孩子来传宗接代。"
可见,在一部分人的思想中,传统的婚姻观念在动摇。
实际上,年轻人们,虽然口口声声说不婚,但是,真正想孤家寡人,孤独终老的人并不多。最终有要有一种更适合的方式来解决现实和需求之间的矛盾。
不得不说,摩梭人的走婚制度完全克服了现代婚姻制度的弱点。
成都著名藏族学者,邓廷良先生曾经说过:"走婚是人类婚姻的未来"。

想想也是,一夫一妻制,也是为了适应人类生产力需求才诞生的一种制度。
私有制产生后,涉及到财产继承,所以,才要区分是谁的孩子,谁有权利继承财产。
既然,发展到如今,部分男性已经不愿承受家庭负担的情况下,自然有种更适合的社会形式,来满足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
社会是个复杂的组合形式。并不是两个人单身和不婚就能解决全部问题。
所以,有种类似摩梭人的姻亲关系很有可能应运而生了呢!
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