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文生义与听音知义
(原创:朱凡石)
①汉字是象形文字。识别象形文字让我们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汉字之形即汉字之意,望文生义是我们的本能反应。即使读不准,或听不清方言,只要一看到汉字,也能猜个大致意思。这也是象形文字的优势之所在。
②我们想当然把这个方法套在英语习得上。由于英文字母文字只表音不表意,我们不论左看右看还是上看下看,也无法从字母文字之形上看出丁点儿意思。因为字母文字本来就是用来表音的,而不是用来表意的。
③怎么办呢,于是我们找到了中文翻译,将英文单词(字母文字)翻译成(转化为)中文词语,再按照中文句子语序与结构,把翻译出来的散落一地的中文词语组合、调整、合成中文句子。自认为听懂了英语语音,读(看)懂了英文文字。孰不知,翻译只是将英语(英文)符号转换成了汉语(中文)符号,结果不是学英成英,而是学英成汉,也就是将英语学成了汉语,将英文学成了中文。从一而终,始于英语,终于英语。始乱终弃,始于英语,终于汉语。
④英文字母文字的本质是表音的视觉符号,即音符。也就是音形对应高度一致。英语的音盲与文盲成正比关系。而对于我们的母语汉语,音肓几乎不存在,但文盲还是不少的,因为汉语的音形不对应一致,音形分离,会听会说不一定能读准写对,看到汉字也不一定能读准。而我们在英语学习上,大多数还没有脱音盲(听不清更听不懂),音盲导致文肓。英文的文盲就是即使能认出来能写出来字母文字,但读不准记不住语音,如果不借助翻译与英汉词典,连意思都弄不明白,也就是看不懂。
⑤如果不依赖翻译与英汉词典,我们基本上看不懂英文字母文字,更读不准读不懂。实事求是地讲,学英语学了个寂寞,不但学成了音肓,还学成了引以为豪的文盲。但原因恰恰就在于我们是英语的音盲,如果能摆脱音盲,摆脱翻译,摆脱文盲将势如破竹,指日可待。
⑥摆脱音盲,必过三关,首先要过语音感知识别加工关,即听清听熟跟读英语语音,不断刺激激活生成英语语音神经与肌肉记忆;第二要过意义具身认知关,从画面情境、跨文化背景认知中通过具身认知、感同身受、感受体验的方式获取意义本身;第三音意直接匹配关,相当于同步录音录像,将音意以语音与影像的格式合成在一起,存储在大脑里,形成音意神经连接网络。
⑦听清英语语音,大脑不经过英文文字、中文翻译的过程,英语语音直接激活意义本身,马上呈现出来英语语音所指的画面感受与跨文化认知体验,这才算是真正听懂英语语音,摆脱英语的音盲。
⑧文盲不可怕,可怕的是音盲。语音好比气温,文字好比冬天山间的冰雪。待到春暖花开之时,涣然冰释,山间冰块化为淙淙溪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入江河。要想烧开英语这壶水,必须以语音为火,音意匹配,有效输入,持续加温,方能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