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亿,AI领跑!漕河泾2024融资图谱来了!

张通社 2025-02-14 10:36:36

作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支点,漕河泾开发区在2024年持续彰显“勇攀‘高与新’”的标杆价值。通过持续深化科技创新,积极推动产业创新,致力于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区域创新策源生态。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与创新活力,在资本市场整体收缩的背景下,漕河泾企业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融资答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投资吸引力。

漕河泾开发区携手张通社特别推出《2024年漕河泾企业融资榜单》,聚焦漕河泾企业,梳理2024年全年融资事件,分析融资的所属产业和所处阶段,为投资者、企业家和从业者们提供参考,共同探索科创漕河泾发展新机遇。

01

82起融资,披露金额超63亿元

根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2024年,漕河泾企业共完成82起融资事件,与2023年相比,稳中有进。具体来看,大额融资事件的数量显著增加,单笔融资的平均金额也呈现上升趋势。这一变化表明,资本在2024年更加集中地流向优质企业,也从侧面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漕河泾企业整体发展潜力的高度认可。

具体来看,2024年漕河泾融资事件中约30%披露了融资金额,累计超过63亿元。在这些事件中,大额融资引人注目。比如在人工智能领域,MiniMax在B轮融资中一举斩获超过6亿美元(约43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使其成为上海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也刷新了漕河泾人工智能企业单笔融资金额纪录。此外,在生命健康领域,腔镜手术机器人企业瑞龙诺赋在B轮融资中也获得了超3亿元的投资。

02

融资产业集中,硬科技版图深度进化

从产业分布来看,漕河泾的融资事件高度集中在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两大领域,二者合计占比超过70%。

人工智能领域以40起融资领跑,构建起“基础层突破-技术层攻坚-应用层爆发”的立体创新架构,展现出全产业链的竞争力。融资企业包括国内大模型独角兽MiniMax、工业AI检测企业感图科技、企业级场景化AI解决方案服务商数珩科技、AI招聘服务提供商近屿智能等。

生命健康领域以20起融资位居第二,其中高端医疗器械融资占55%,创新药研发占35%。其中,瑞龙外科3亿元B轮融资创下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年度最高纪录,核心产品“海山一®”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已于2024年2月完成多中心、多专科人体临床试验。

此外,漕河泾在集成电路领域有9起融资,占比11%,高端芯片设计和半导体设备是投资热点。在绿色低碳领域有8起融资事件,占比10%,光伏、电池及储能技术等赛道受到关注。

03

AI进化论,解码“漕河泾样本”特征

人工智能领域无疑是2024年漕河泾融资中的最大亮点,共计40起融资事件,接近漕河泾全年总融资数量的一半,较2023年增长了一倍,披露融资金额超过50亿元,是上海乃至全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的焦点区域。特点如下:

01大额融资频现,头部企业刷新纪录

在大模型端,MiniMax在B轮融资中一举斩获超6亿美元(约43亿元)的资金支持,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和阿里巴巴,成为年度上海人工智能领域融资金额TOP1,也刷新了区域融资纪录。场景应用层上,感图科技于2024年完成了数亿元的C+轮融资,为其在全球工业AI领域的领军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02早期融资活跃,创新“雨林”持续生长

2024年漕河泾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中,早期融资(种子轮、天使轮、A轮)占比超过60%,其中天使轮融资事件数量最多,高达15起。例如米哈游系创业企业柚衣科技获得了元气资本创始人胡筱祎、红杉中国的天使轮投资;漕河泾开发区AI校友中心语核科技、超越对称等孵化企业也进行了融资。早期融资企业多数聚焦大模型中间件、AI原生应用等前沿方向,构建起技术创新的预备梯队。

03场景裂变丰富,赋能实体经济深水区

“AI+”应用融资呈现蜂巢式突破。“AI+零售”商汤善惠获得金沙江创投、嘉实资本等机构的注资,融资金额超5000万元,推动无人零售渗透率提升;“AI+金融”有连云完成了乾明资本独投的战略融资,深化AI金融风控体系;另外也有“AI+工业”、“AI+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

整体来看,2024年漕河泾人工智能产业的融资表现亮点纷呈,无论是融资规模的显著增长,还是融资结构所呈现出的特点,都使得漕河泾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结语

2024年漕河泾的融资动态,揭示出硬科技时代的生存法则:在资本收缩期,唯有技术深度与生态厚度兼具者能穿越周期。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培育和发展,可以预见,漕河泾将继续引领区域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方向迈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注入“硬核”动能。

0 阅读:0

张通社

简介:专注科技创新产业,提供深度专业的医药、半导体、AI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