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在辽宁省黑山县一位91岁的老太太即将离开人世,亲朋好友围在老人身边,带着悲痛强装笑脸,想要陪她走完最后一程。
可老人却一点都不颓丧,还十分兴奋地说了一通话,随即含笑而去。
“我就是,国民党和日本人一直,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
老太太说这话时带着几分自得。
图|病床上的老人(资料图)
亲朋好友们听完诧异无比,知晓老人当年的确有过一段非凡的革命经历,虽从没听她说过什么军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想必此事也确定无疑。
大伙通过一些调查研究,这才知晓了老人当年的非凡壮举:
在抗日战争中,她利用自己的身份为八路军从国军军火库中多次盗运大批军火,被定性为民国时期最大的军火盗窃案。
八路军在得到这些军火后全部用作抗日之用,给予了日伪以难以想象的重大创伤,为此连朱德、刘伯承等当时的八路军大首长,都对她既感激又佩服。
这位深藏功与名半生的巾帼英雄,名字叫作高崇德,曾是东北军著名将领吕正操之妻,心中藏着一颗不输男儿之英雄胆,实是那个乱世中的一抹异彩。
图|八路军战士(旧照)
本文,便带大家走进高崇德的精彩一生,看看乱世中的女子,是如何以一己之心与身去为大义而不懈奔走,成为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天下太平后,她又是如何安之若素的过普通日子,将过去种种多掩于唇齿?
1904年,高崇德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的一个贫苦农家。
当时的东北乱象已起,英雄、枭雄、狗雄一窝蜂地都爬了出来,个个壮怀激烈,意图在那尘与土中得建大功名。
可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却无疑是大大的灾难,古人的一句“宁作太平狗,莫为乱世人”便道明了一切。
高崇德尚且年幼,父亲便因此起彼伏的兵祸动乱而不幸去世,仅留母亲带着她艰难生活。
图|民国时期的农民(旧照)
这注定了高崇德不能无忧无虑地长大,只得坚强起来扛起家里的重担。
高崇德很小就跟着母亲卖力气,看惯了地主、老财与洋人的嘴脸,心中积聚着一股怒气,直想要把这一切都打破。
然而,似乎阶级限制住了她的手脚,她不知道该如何去改变这一切,哪怕想要维持住与母亲二人的安稳日子都很艰难。
这一切,随着一个人,准确说是一个男人的突然闯入,进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人便是高崇德后来的丈夫——吕正操。
那是1925年底,吕正操奉命跟随张学良去锦州,担任少校副官兼秘书,时常需要去与刚刚成立三、四方面军各部联络,而高崇德家乡黑山县正是某部的所在。
图|吕正操将军(旧照)
吕正操去黑山县时,恰好看见正行在路边的高崇德。
这一年,高崇德已然21岁,长久的体力劳动让她的身材很匀称,一双眸子是那样的亮,而且里面有一种力量,就是这双眸子吸引了吕正操。
两人年纪一样大,吕正操身骑高头大马、穿一身笔挺军装,与以往颐指气使的“匪兵”不同,见了他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也不仗势欺人,反而很是尊重,这让高崇德颇有好感。
爱情的种子至此种下,经过一段时期的成长后,终得开花结果,两人走到了一起。
自幼就想要改变农民不平等地位的高崇德,在嫁了人后并没有如同“功成身退”般相夫教子,而是想要加入革命队伍,为崭新的中国献上一份力量。
吕正操倒也是欣然答应了,让她跟着自己去到部队,在自己闲下后教她使用枪械、读书习字等。
图|朱良才、吕正操、程子华、孙志远在晋察冀合影(旧照)
高崇德在学文化方面字字艰难,可是在学习打枪时,却爆发了惊人的天赋,仅仅几个月下来,她便熟练地掌握了多种枪械,并且能做到百发百中,令丈夫也有些瞠目结舌。
没有多久,在东北军中就传承了这样一个谐趣说法:我们东北出了个了不起的“女神枪手”——高崇德,她上阵不比男儿差,下阵后是那贤内助,吕正操找媳妇的眼光真是了不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发兵进逼东北三省,作为东北军民主心骨的张学良却带着几十万东北军,抛弃家乡与父老入关做了那“不抵抗将军”。
高崇德心中颇有不忿,可也自知在这煌煌大势之下,自己或者丈夫能做得极少,只能被裹挟着去往关内,希望以自己所能为抗日大局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几年中,吕正操多有壮举,率部热河抗日、北平灭叛、援助“一二九”运动、参与西安事变等,不负他曾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正操”。
图|日军在东北的暴行(旧照)
幼时,他亲眼目睹日寇对家乡(辽宁省海城县)人民的迫害,遂改名为“正操”,决心长大成人入伍操练好本领,再给予侵略家乡的日寇以好看。
值得一说的是,吕正操在这几年中与中共有着众多接触,对于我党统一抗日的主张十分赞同。
在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中,他以自己的实质行动,做出了不少贡献,甚至得到周总理赞赏。
吕正操也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日益增加,为他后来加入我党以及做出重大贡献起到了很大作用。
再说高崇德,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跟随吕正操丈夫入关,丈夫在前线率部拼杀,她在后方也没有闲着,而是积极投入到了抗日运动的行列。
图|游行示威(旧照)
高崇德和其他同志一起,去到街头演讲、游行、撒传单、贴标语,号召中国同胞趁早警醒,莫要待他日成为丧家犬。
与其他同志还有所不一样,她是曾亲眼见识过日寇残暴行径的,对家乡父老当下所承受的苦难忧心不已。
这种情感渗透到种种行动中,很快便被上级给重视了起来,了解到她的身份后,更是大肆支持她的行动,给她提供最多的便利。
中国共产党是有磁力的,只要是心有大义的同胞,只要是真正受过苦难的同胞,只要是想为国家和民族做事的国人,在与我党有过接触后都会很快靠来。
吕正操如是,高崇德自然更如是,在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中,她与不少我党成员有过接触,并深深的为他们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热忱所打动。
图|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抵抗(旧照)
1937年7月7日,这是中华民族的苦难日。
这一天,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以无耻、贪婪的姿态,瞪着饿狼般发光的眼睛进入关内,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大幕。
哪怕当时国共立即建立起了统一阵线,两方的前线将士誓死拼杀,可是日军为此准备良久,他们的战士素质、武器配备、战术得体、上下一心等,都打得中国方面节节败退。
我更多国土为其所夺,更多黎民为其所害,这实在是提起来就让人怒目切齿!
高承德自小就生活在日寇的盘剥之下,对于千疮百孔和水深火热些两个成语,有着再切实不过的体察了。
图|敌后的八路军战士(旧照)
她对国家与民族的一腔热忱仍在,她决定走出后方去做更多努力。
高崇德在更加奋力地为抗日而奔走时,一支番号不详的部队中来了一个王姓参谋找到她,希望她能为本部提供一些支持。
这种支持也可能导致她被反动派给盯上,踏入万劫不复之地。
如此大的事,自然不可能立马就做出决定。
王某在讲完有关事项后,便给了高崇德一段时间,让她仔细考虑考虑再行回复,在临别时送了她一本书。
图|八路军战士英勇作战(旧照)
那是翻译自苏联的一本励志小说《陶洛斯上前线》,讲的是苏联革命青年陶洛斯,眼见家园被德国侵略者所夺,无数家乡父老流离失所,义无反顾地投身前线,与众多革命同胞一起为赶走敌人、收复家园而奋争。
高崇德读这本小说时深受感动,及至读完便已然下定了决心,她要像小说的主人公一样,为解救自己的同胞而勇敢战斗,她决定答应王参谋的所请。
当然尽管国共已经罢兵休战,建立起了统一阵线,可蒋介石集团却哪里会一视同仁,明里暗里地予以打压,这其中也包括那些不大听话的队伍,诸如东北军、川军等。
王参谋来找她时,并没有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道明,可看其言行举止颇为正派,料想他背后的势力也是如此。
图|八路军战士们(旧照)
于是乎,她通过王参谋留下的联系渠道,再次见到了他,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位王参谋是我党秘密阵线的一位同志,对于高崇德依然考察了许久,认定她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好同志,这才有了前面的主动探访。
事实证明,王参谋的眼光很不赖,他真为我党争取来了一位不可多得的干将。
在王参谋的指导下,高崇德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关系,通过收受抗战中的东北军伤兵,在河南新乡筹建起来一个留守处。
图|东北军(旧照)
这个留守处成立后,不仅为该地的东北军提供了一定保障,也为该地的八路军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高崇德在行事中尽职尽责、踏实用心,很得王参谋看重,于1937年底将她引荐给了林伯渠(时任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望她能为抗日做更大的贡献。
林伯渠在见到高崇德后,对他们夫妇入关后的种种作为进行了肯定与赞扬,称她简直就是巾帼不让须眉。
随之进入正题,初时语调还比较幽默,到后来变得严肃郑重:
“我给你当领导行不行?今后你就听我的。你的工作不是上前线,但比上前线直接打日本鬼子更重要!”
图|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旧照)
林伯渠继续解释道:
“找你来不为别的事情,只期望你能运用手上的资源,从国民党处给共产党弄些军火,以解决共产党弹药短缺的危机。”
当时国共两党自然建立了抗日统一阵线,八路军也属于国民革命军序列。
可蒋介石集团却非常“吝啬”,从武器、军服、药品、粮食等方面对八路军多加限制,连我延安大本营都被整个封锁了起来。
国民党的军队,种种配套设施比我军要强太多,可他们在抗日战场上的表现却令人不敢恭维,还时不时对我军表示敌意。
图|八路军正在爆破(旧照)
是以,我方就打算通过一些渠道,让国军中的一些武器弹药,神不知鬼不觉“匀”到到我军手中,进而让我方在抗日战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吕正操当时是新编691团团长,且因为他是张学良曾经的重要嫡系,在东北军各部中吃得很开。
作为他的夫人,高崇德多年来的表现也颇让东北军中许多官兵佩服,这便为盗运军火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在主持新乡留守所的时候,高崇德经常见到八路军伤员,与其他各部队的伤员不同,八路军伤员几乎都是身体正面受创,且都是枪弹创伤。
图|八路军迫击炮小队轰炸日军碉堡(旧照)
这意味着他们都是在与日寇战斗时受伤的,这深深震撼了高崇德,她也有意为这支全心全意抗战的队伍做些什么了。
待林伯渠下达任务,高崇德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这不是她不知晓其中的困难与危险,而是国家与民族危亡在即,但能为此做些什么,个人的些许利益得失便可以不计了。
从接下任务的这一刻起,高崇德便成为了我党重要的秘密战士。
她这个神枪手不能自己执枪,却要妥善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把一批批枪弹秘密送去八路军的手中,这是对打日本鬼子更有利的。
图|国军清点枪支(旧照)
高崇德凭借东北军将领家属的身份,出入东北军的有关军营很是便利,很快便摸清了军火库的运作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仔细摸排与规划,在我方同志的积极配合下,或通过同道中人的义举,或通过贿赂打点关节,不久便成功盗出了第一批军火。
从军火库里盗出军火出来这是一难,如何把盗出来的军火运到八路军手中则是又一大难。
少者需要运送数百里,多者或可达千里,无法弄到高效的交通工具,还需要穿过日本侵略者与国民党方面设置的层层封锁。
图|国军使用的苏制SPM10机枪(旧照)
往往需要绕道至偏远之处,这更加增长了运输路程,时间越长,运着军火的人越是没底,其中的难处想想都令人发抖。
然而,高崇德这位奇女子硬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带领着同志们成功将这第一批军火运至八路军手中。
万事开头难,可接下来的路也不好走,毕竟这一时期日军是处处占优,并把战线不断前移,东北军各部的驻地,以及八路军的根据地多有变化,这都增加了盗运军火的难度。
不过,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大伙心中已然有了一些信心,以后更多的就是随机应变与迎难而上。
图|国军哨卡(旧照)
在高崇德的领导下,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的成功……
军火严重短缺的八路军,获得这“及时雨”般的枪支弹药后,在抗击日寇与建立根据地方面更有力量。
1939年秋,正值日军山西大扫荡之际,路途封锁甚严,为了尽快地将一批军火送至刘伯承部,高崇德带人绕了更远的路,可运到的时间却没有迟多少。
据说,这一次出发前,高崇德的体重是120斤,可待把军火送到时,整个人只剩下了80斤,足见其中的艰难与辛苦。
图|刘伯承、叶剑英、朱德三位首长在延安高级技术干部会议上交流(旧照)
刘伯承在知晓后,不吝赞到:
“高崇德不失信用,可敬可佩。”
事迹传至八路军总部,朱老总也感慨不已:
“高崇德送炮弹如同雪中送炭。”
图|朱德元帅与八路军将领(旧照)
正所谓“纸是包不住火的”,高崇德等人成功盗运了几次之后,还是东窗事发了。
东北军与国民党军都派人前来调查,发现被盗军火的数量极大,且几次被盗的模式几乎相同,从而断定是同一帮人所为,此事一度上报至国民政府的最高军事机构——军事委员会。
此案被定性为“中华民国的最大军火仓库被盗案”,责令有关方面务必查个水落石出,将这个盗窃团伙一网打尽。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高崇德很是清楚不过,每一次执行任务,她都是打起十二分的警惕,唯恐出现纰漏,甚至于也做好了面对最坏情况的准备。
图|军事委员会委员(旧照)
是以,在提前得闻风声后,通过极其巧妙的方式回避开来,让调查陷入了僵局,而抗日正值紧要关头,这件案子暂时的也只能放下。
待风声过去后,高崇德继续完成使命,不过也更加小心谨慎,为八路军成功盗运军火,让我方的抗日前景更加可观。
而这,也注定了迟早会出岔子,毕竟如此重大的持续损失,国民党方面怎么可能善罢甘休?
国民党其他方面或许不值得一说,可在特务机构上却是厉害得很,戴笠的军统简直就是蒋介石的一把大杀器,对外对内屡屡建得大功。
一旦蒋介石真正重视起来了,以高崇德为首的盗窃团伙,自然不可能继续安然无恙地当“大老鼠”!
图|国民党特务(剧照)
1940年秋,国民党特务经过一番里里外外的摸排后,终将军火事件的重心放在了高崇德身上,随即秘密展开布置,企图将整个盗窃团伙一网打尽。
高崇德极为机警,察觉情况有异常后,立马终止了进一步的行动,并与几位亲信火速突围。
国民党特务人多势重,高崇德等数人哪是对手,在突围中她身受重伤,幸而有其他同志冒死相护,这才侥幸从即将掐住她喉咙魔爪中逃脱。
在陕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从此避出了大众的视野,以另外的身份为抗日而奔走。
1945年8月,在中国军民的共同抗争下,日寇终于被打出了国门,老百姓本以为天下太平有好日子过了,可蒋介石却不答应,再一次发动了全面内战。
图|蒋介石正在讲话(旧照)
四年打下来失却了整个大陆,落莫的逃去台湾当“草头王”,一个属于四万万人民的新中国在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次年,46岁的高崇德旧伤复发,组织考虑到她为党、国家和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组织提前安排她退休,在辽宁省干部修养所安度晚年。
说来有些落寞,这时候的高崇德是孑然一身的,当年与丈夫分居后,丈夫重新开始了一段婚姻,可她却始终没有再嫁。
而那些年里他们夫妻聚少离多,始终没有一子半女,高崇德平日里总是孤身一人。
不过,高崇德自有信念支撑,而且新中国的日益强盛更给了她绝大的抚慰,又有许多退休的老同志做伴,日子倒也过得安稳且平和。
图|养老院(资料图)
以前病痛来临时咬紧牙关扛扛也就过去了,现在有组织的关心,医疗上也很有保障,情况慢慢有所好转,几年后身体状况竟然休养恢复得颇为不错。
至于当年的英雄壮举,偶尔有人风闻来采访,高崇德却摇摇头说记不太清了,并表示那些烈士们的故事更值得报道,像她这样活着的人,并不需要被如此重视。
直到最后的那几年,大概自感时日无多了,而相熟之人又颇有兴趣,便依靠残存的记忆,将当年与吕正操走到一起、学习打枪、入关后为抗日而奔走等故事一一说来。
对于盗运军火给八路军这件最值得一说的事,出于种种考虑,老人家却始终没有提。
1995年老人剩下最后一口气时,这才将最珍视的那段经历,言简意赅地说给了病床前的亲朋好友。
图|群众为凯旋的八路军战士戴上红花(旧照)
“我就是国民党和日本人一直在找的,军火大盗。”
随之便含笑自得而去,留给大伙的除过悲伤外,还多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番探寻后,这才知晓老人年轻时,竟然做下了那么一番壮举,四年的“军火大盗”生涯,实在是令人心情澎湃啊,而作为其中的“大盗头目”,这又是多么大的一份光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