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的“神奇武器”(1970-1991年的俄罗斯炮兵)

胡侃杂史 2024-10-26 08:53:35

20世纪80年代是苏联“神奇武器”的时代。这一时期诞生了航母导弹平台、941型核潜艇、1144型巨型核动力巡洋舰、航天“暴风雪”号、卡-50直升机、图-160轰炸机,当然也包括火箭系统:例如“飓风”和“奥卡”(不是车辆,而是战术导弹系统)。它们成为那个时代的象征,是冷战的最后一批产物。同时,许多超前的火炮系统也出现在这段时期,其中一些超越了当时的时代需求。许多武器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最后一代,并一直服役到本文写作时仍为苏军所用。

军备竞赛促使人们不断设计出能够反制对手努力的东西,迫使对方进入己方的作战节奏。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数量或火力上的优势、复杂的战术、总体技术优势等。但也可以采取一种“最简单”的解决方案——设计出超级武器,即“神奇武器”,它们以庞大的规模、技术性能参数和高昂的成本令人震惊。每件装备都代表了科学和工业的巅峰,但同时其造价也日益高昂。这是迈向小型职业化军队的一步,然而,正如2022年2月24日证明的那样,这些军队只适用于短暂的战争。与此同时,这些“神奇武器”在全面战争中并不像之前制造的“工作马”那样有效。

在炮兵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神奇武器”是9K58“飓风”多管火箭炮系统。实际上,它是2K5“风筝”系统的继承者——一种射程极远的齐射火箭炮系统,使用的是非制导的战术火箭弹。早在1969年,人们就开始构思一款能够在远离前线的广域目标上施展火力的前线级火箭炮系统。问题在于,随着射程的增加,火箭弹的精度成了难题。经验表明,无论是“风筝”系统、“飓风”系统,还是MLRS系统,发射超过30-35公里的非制导火箭弹几乎是碰运气,火箭弹随意落地,精度无法保障。1972年,人们尝试通过设计具有角度稳定装置的122毫米和220毫米火箭弹来纠正这个问题,这种装置能够减少火箭弹的散射。到1976年,这些技术被用于刚刚启动的“飓风”系统的研制工作中。

1980年,一门搭载在ML-20炮架上的300毫米火箭发射器原型发生事故。

因此,9K58系统中的火箭成为同类中首个在主动飞行段配备惯性制导系统的火箭,而射程的修正则通过预先编程的弹头分离来实现。使用高能燃料将射程提高到了70公里。然而,即使在最大射程下,系统的精准度仍然不高,这个问题最终通过设计专门的集束弹药得以解决。发射装置首次具备了在导轨上直接编程弹药的能力,并且可以测量弹药装药的温度。战斗车辆使用了MAZ-79111底盘,而运输装载车(ТЗМ)则使用了MAZ-79112底盘。因此,配备弹药的9A52发射车的重量达到了43.7吨,比带有装甲保护的“姆斯塔”【2S19型】自行火炮还要重。整个系统还包括9F827训练器材、9F819军械设备和工具、由自动化火力控制系统“斯列波克-1”【Slepok-1】组成的指挥与控制模块(УКШМ)MP32M1、1T12-2M地形测绘车以及1B44气象综合设备。

1Б44无线电测向气象系统

9K58火箭炮系统于1987年正式服役,不久后进行了现代化升级,底盘更换为MAZ-543,改进为BM 9A52-2和TZM 9T234-2。BM 9A52-2首次配备了高速数据交换系统,可以存储数据,并能够自主定位以及发射导弹,且整个过程都可以在驾驶舱内完成。不久之后,“飓风”火箭炮旅队开始由自动化火控系统(ASUO)“维瓦里”进行管理,实现了营连级别的数据交换。尽管“飓风”的精度与传统火炮相近,但在远距离上误差依然很大,这导致一方面大量弹头覆盖了巨大的区域,另一方面碎片密度较低,且杀伤效果几乎不比45毫米的小型炮弹强。尤其是在设计射程为90公里和120公里的火箭弹时(其中包括单一的高爆战斗部),火力的有效性下降(虽然在纸面上,它的威力仅次于战术核武器)。在80年代末期,开始设计高精度弹药(最初通过自导弹头实现),然而1991年的剧变阻碍了这一进程。

基于MAZ-543M的9A52-2火箭发射车

“飓风”火箭发射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装备,甚至比履带式装甲车M270还要重,并且主要用于攻击类似机场的目标(150米的圆概率误差显然不是理想的)。如果使用9M55K火箭弹,它可以覆盖54,000平方米的区域,72个子弹头(每个弹头覆盖750平方米),每个弹头重量为1.82公斤,包含0.32公斤炸药和456个预制破片。要有效打击目标,通常需要整个火炮连(最好是营级单位)协同打击,如果对方有装甲车辆,情况就更加复杂。另一方面,9K58系统本身包括大量管理和支持设备,曾是一套极为先进的系统,堪称真正的“奇迹武器”。

在同一时期,苏联还开发了一种独特的近距离作战火箭系统,主要为坦克部队设计。各种反坦克导弹、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等武器层出不穷,甚至连最先进的主战坦克也难以防御,而坦克随行的步兵战车(BTR和BMP)更难应对这些威胁。因此,需要一种非核手段来快速清理前线。1970年,苏联部长会议决定启动“布拉提诺”燃烧火箭系统的研发(据称早期有一个初步设计),该系统可以将燃烧混合物射程延伸到200-3000米——传统的喷火器射程太短。最初考虑了集束火箭弹的选项,但这种非制导火箭弹只能引发火灾,适用于攻击未挖掘掩体中的士兵,类似于普通的破片集束弹。因此,最终选择了220毫米的火箭弹,配备巨大的单体战斗部和少量燃料,设计类似于“喀秋莎”火箭,采用多块燃烧块结构以加速燃烧。

TOC火箭弹剖面图

通常,火箭炮的战斗部(2号)相对于燃料储备(4号)较小。

1976年12月16日,苏联政府下令正式开始“布拉提诺”的研发。底盘采用T-72坦克(测试阶段更换为T-72A),并在其上安装了30个发射管。除了普通的燃烧弹外,还增加了清理掩体的热压弹(共测试了大约20种不同成分的弹药)。此外,还在KRAZ-255B底盘上设计了运输装载车。1980年开始进行测试,到1988年,苏联制造了两台测试用车辆,并在阿富汗成功进行了实战测试,打击了武装分子。随后,该系统被推荐为“重型喷火系统”正式装备。到那时,射程已提升至3500米,但仍然较短。

试验型重型喷火系统(ТОС)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喷火器的发展进展缓慢,以至于到1991年时,它们已经从军队中消失了。这套系统的效果一直备受争议——虽然火力强大,但射程甚至不如反坦克导弹(ПТРК),而且重型坦克装甲也显得不必要。正如特殊军事行动(СВО)的经验所示,ТОС系统的发射导轨很容易被摧毁。此外,20世纪90年代的“布拉迪诺”(Буратино)系统在瞄准方面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多管火箭系统(РСЗО)中,ТОС的战斗部是最强大的,这使得其在当前战场上能够对防御造成严重破坏。

理论上,ТОС的使用方式应该是通过利用地形的掩护,快速接近敌人并迅速发射完所有弹药。然而,到了21世纪,这种战术变得非常冒险。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当时在火炮领域内最令人费解且最没用的设计——152毫米2А61(Pat.)“Пат”榴弹炮的所有改型。这一项目的启动,通常归因于北约(主要是美国)在团级炮兵中广泛采用155毫米火炮,导致苏联的团级火炮如Д-30(D-30)和2С1在火力上处于劣势,因此决定紧急研制一款类似Д-1的轻型榴弹炮以赶上北约的脚步。这个决定简直是荒谬至极。

首先,美国的师级部队采用了旅级结构,炮兵只存在于师级编制中(德国的旅级中曾配备155毫米榴弹炮,但那是从1970年的第3陆军结构开始的)。团级炮兵在1946年时已经被迫用迫击炮连代替了榴弹炮。其次,当时美国普遍装备的是105毫米榴弹炮(例如在1980年代的第7步兵师中,有3个轻型榴弹炮营和1个155毫米榴弹炮营),这些105毫米榴弹炮的火力比Д-30低了多达三倍(视弹药而定)。第三,“Пат”最终必须面对的是布尔最新设计的火炮,但它甚至不如M109A2。第四,有消息称当时就已经提出给团级配发Д-20和2С3“Акация”(相思),但这个合理的建议被驳回了。

按照ROAD计划在1960-1980年代组建的师结构

Пат榴弹炮和Мста一样,有三个版本:牵引式的2А61 Пат-Б,履带式自行火炮2С18 Пат-С,以及轮式自行火炮2С26 Пат-К。按照制造“超级武器”的传统,这些项目分别交由三家工厂进行:火炮由第9工厂负责研发,2С18由库尔干机械制造厂(Курганмашзавод)开发,而2С26则由中央研究所“Буревестник”设计。尽管确切的研发启动日期无法找到,但可以确定的是Пат-К的设计与Мста-К是一起开始的,时间是1985年8月14日。

进展最快的是Пат-Б,这款火炮甚至在1991年被推荐列入装备。这是一款轻型(虽然重达4.35吨,比M777还重)火炮,安装在Д-30炮架上,使用152毫米常规炮弹和Д-1的装药(即源自施耐德6英寸榴弹炮)。虽然弹药是新的,但射程只有15014米,比Д-30稍短,完全不符合团级火炮的需求。此外,这款火炮比Д-30重三分之一,而再增加一点重量就可以牵引Д-20(当时的牵引车辆是可以做到的)。

2А61“Пат-Б”Pat-B

Пат-С(Pat- C)被安装在仍在测试阶段的БМП-3底盘上,系统的瞄准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并增加了机械装填器以提高射速。不过,除了火炮本身的问题(在自行火炮中称为2А63),还出现了БМП-3早期测试版的不可靠性和装填器的故障问题。此外,自行火炮内部可能存在严重的烟雾问题,因为炮塔侧面没有排气舱口,因此火炮无法直接从地面射击(2С18的后续型号Вена(2S31“维也纳”自走炮)在侧面加装了舱口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Пат-К(Pat-K),这款火炮被安装在Урал-5323(乌拉尔-5323)底盘上,与Мста-К使用的是同样的底盘。然而,尽管两者的质量和尺寸相同,军队却获得了缩短版火炮。至于这种火炮如何应对当时正在研发的PzH 2000等新型武器系统,实在难以理解。

2С18 Пат-С(Pat- C)

除了2С18 Пат-С(Pat- C),那个时期还在研发另一款团级自行火炮——哈尔科夫的2С27 Риф。它可能也装备了同样的2А63火炮,但没有找到更多详细的信息。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152毫米的坦克火炮。尽管这听起来相当疯狂,但它实际上是坦克武器竞赛的合理延续:在60年代,美国已经有装备6英寸火炮的坦克,并且不排除它们会在更先进的型号中复活。同时,装甲的快速增长使得坦克有两条发展道路——要么开发极为先进的125毫米弹药,就像北约在80年代所做的那样,要么直接制造152毫米火炮,从而可以对抗未来可预见的任何装甲(而不必花心思去研发现代弹药)。在此不妨提及几个关于坦克152毫米火炮的误解。首先,它们的弹药不兼容于榴弹炮。由于膛线火炮的直径比口径多出几毫米,且弹药的稳定方式不同——榴弹炮是采用尾翼稳定,而膛线炮则是采用旋转稳定。其次,没人为坦克设计过核武器。

130毫米М-46的弹药图纸——其最大直径几乎为139毫米

新一代主战坦克最初打算装备125毫米火炮(例如,450和490号工程),但由于北约装甲的快速发展,苏联要求装备152毫米火炮,设计师们只能屈服于这种要求。期间出现过一个中间方案,即130毫米火炮“海燕”中央科研所(Буревестник)的LП-27(LP-27)和LП-36(LP-36),一种是光滑膛,一种是有膛线)。在哈尔科夫,自1980年起,最初是主动设计新的坦克,后来应国家领导层的要求,于1984年开始研发477号对象,列宁格勒的299号工程也是如此。

为了装备火炮,“海燕”中央科研所(ЦНИИ Буревестник)正在开发榴弹炮LП-81(LP-81)和LП-91(LP-91)(后者安装在299号工程的可折叠炮尾版本上)。在苏联解体的最后阶段,第9工厂接手此事,首先提出了2А73,随后则是双筒炮2А82/2А83。设计师们努力将火炮安装在作战舱外,而那些巨大的弹药(长度从1.35米起)则放置在车身和炮塔下,以及单独的舱室中。

477工程

152毫米火炮显然在各方面都超过了当时苏联的125毫米和北约的120毫米坦克火炮。凭借大口径的充足火药,几乎达到了50年代至60年代苏联的设计师们未能实现的目标——炮弹初速达到了1950-1980米/秒。由于良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速度损失不大,即使在2公里外,炮弹的速度仍可达到近1900米/秒。当使用LП-83火炮(比LП-81弱一些)对T-72进行射击时,装甲被轻松击穿,仪器甚至从支架上被震落。但根据一些资料,穿甲弹的穿透力达到了1米。

可能是LП-83的152毫米弹药

显然,如果要设计反坦克自行火炮,就不能仅仅满足于152毫米火炮的坦克。请看——1979年的项目 СПТП 151工程,基于T-72A平台,装备152毫米火炮2А58。后来,设计师们最终决定采用125毫米2А66(稍后被称为187工程,最终2А66演变为2А82)。不过,152毫米火炮与T-72底盘的结合成为了一个现实,因此在80年代末期,备受宣传的292工程应运而生,装备LП-83火炮,宣称是未来的“超级坦克”,但实际上这只是对传统主战坦克平台承受152毫米火炮能力的测试。为此,他们不得不进行一些巧妙的调整——放弃了喷射装置,改用气体排出方式,替换了楔形闭锁为活塞闭锁,并在炮塔前面开了个大口。整体而言,该车能够承受住,进行了几次射击。

然而,在高强度射击的情况下,这个平台的表现如何,驾驶员在里面如何应对大尺寸弹药,火炮的俯仰角度又如何——这些都仍然是未知数。

你是否怀疑中型坦克底盘能否承受152毫米火炮的重压?哈,80年代的设计师们会请你喝一杯啤酒。为了提高空降部队的火力,启动了名为Вика(维卡)的科研项目,计划将“长杆”安装在轻型底盘上。显然,这里有两个方案:第一是将改进版的2А33榴弹炮安装在轻型坦克934工程的底盘上,第二是将强大的2А37火炮安装在轻型坦克底盘上,替代MT-LB!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一种方案中,武器被外置。即便如此,这些自行火炮仍然成功进行了射击,似乎没有出现故障。

Vika自行火炮,搭载2A37火炮于“Planer”底盘

就这样结束了吗?哦,不,这只是个开始。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自行反坦克炮“Sprut”的发展项目,分别是“Верба”【9K333“柳树”】项目中的Sprut-ССВ和“Ольха”【赤杨多管火箭炮】项目中的Sprut-СВ【2S25“章鱼-SD”坦克歼击车】。第一个版本——在“Planer”轻型底盘上安装125毫米火炮,虽然从结构上并不出彩,但从其命运角度来看却非常有趣。像其他几十个后苏联时期的项目一样,它被遗忘在哈尔科夫的某个角落,直到2023年被乌克兰武装部队挖出并投入使用。希望不久后能缴获并送到博物馆保存。而“Ольха”【赤杨多管火箭炮】项目则因为其火炮而备受关注——其装备了一门152毫米火炮。至于底盘如何承受住152毫米火炮的巨大后坐力,仍然是个谜。

乌克兰武装部队使用的Sprut-ССВ【2S25“章鱼-SD”】。一个有趣的事实是,“Planer”底盘上的驾驶员位置与“艾布拉姆斯”坦克类似。

最后,轮到了自行火炮。这里我们要提到的是Н.М. 图皮钦(Tupitsyn)的326工程,也就是“Shayba”。在坦克底盘上安装了一门2A33榴弹炮,其上方配备了一个巨大的旋转式自动装弹机。这是苏第一款实现无人战斗舱设计的自行榴弹炮。该项目早在1970年就开始,旨在解决“Акация”榴弹炮机械弹药架可靠性的问题。由于项目是主动开发的,样机直到“Мста”榴弹炮(射程更远)进行测试时才完成。

无人战斗舱的复杂性让军方感到不安,而“Мста”则更加传统。然而,326工程还是有其优点:质量比竞争对手轻,射速高且不受人为因素影响(“Мста”(姆斯塔)在平静的条件下不建议射速超过每分钟两发,原因是舱内气体浓度过高),并且射速极高。遗憾的是,项目被取消了,后续的实验性无人战斗舱自行火炮(如“Исеть”(伊谢季)和“Коалиция”(联盟))则配备了复杂的自动装弹机和笨重的炮塔。

326工程在测试中的表现

326工程由于其外观被昵称为“沙伊巴”(Shayba),并且常常与327工程混淆,后者装载的是“风信子”(Гиацинт)的炮组件。实际上,326工程是一个拼凑的混合体,类似于将企鹅与摩托车结合在一起:有人急于将152毫米的火炮安装在326工程上,但这一举措遭到了图皮钦(Tupitsyn)的反对。由于项目推进仓促,加上缺乏合适的底盘,327工程并未真正形成:在“沙伊巴”上,2A33炮被更换为2A37炮,且只做了最小的调整。现有的自动装填机(АЗ)无法容纳巨大的炮弹壳,因此不得不放弃,而悬挂系统也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后坐力。毫无疑问,这种“弗兰肯自行火炮”无法通过测试。在完成了2A37炮的初步测试后,原计划将其恢复原状,但最终改造后的自行榴弹炮(САУ)被送去拆解成废金属。

326工程:临时改装为327工程,并被称为“Мста-С”的原型。

附记

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值得注意:几乎所有进入量产的武器样本的研发工作,都是在“慈父时代设计师”的指导下或参与下完成的,也就是那些在苏穗宗时期的清洗之前接受训练并成为设计师的人。我们提到的D-30、2A20、2A26/46、Акация(紫丁香)和Гвоздика(康乃馨)——其设计师Ф.Ф. Петров(弗拉基米尔·费奥多罗维奇·彼得罗夫)早在战前就开始设计。多管火箭炮系统(РСЗО)的创建者А.Н. Ганичев(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加尼切夫)从1938年起就在图拉弹药厂工作。几乎所有现代作战的自动火炮都是В.П. Грязев(瓦西里·彼得罗维奇·格里亚泽夫)和А.Г. Шипунов(阿尔卡季·格奥尔基耶维奇·希普诺夫)设计的,他们从1950年开始从事这项工作。

203毫米2A44火炮的创建者Г.И. Сергеев早在1930年代就在“巴里卡德”工厂负责特殊威力火炮的完善工作。而Тюльпан(郁金香)、Гиацинт(风信子)、ТОС-1、Нона的炮部件是由Ю.Н. Калачников(里·尼古拉耶维奇·卡拉奇尼科夫)设计的,他从1949年在下诺夫哥罗德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Мста榴弹炮的设计者Ю.В. Томашев(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托马舍夫)曾参与了СУ-100П的研发。可以看出,30年代到50年代苦心建立的火炮设计师学校并没有培养出继任者。虽然大量工作是由年轻工程师完成的,但负责监督整个设计、生产和测试过程的首席设计师,都是这批“老派”的人才。至于接下来的情况……

后附记

“奇迹武器”(Вундервафлизм)并不仅仅存在于二战期间的德国,或者是我们所描述的这一时期。每当理论、设计师的想象力和领导层的愿望战胜了实践中的常识,这样的研发就会出现。可以回顾一下美国90年代至2000年代的未来武器项目、1939-1941年苏联的怪物坦克,以及法国的“Surcouf”潜艇等等。

瑞典的“奇迹武器”之一——Bandkanon 1(班德卡农)自行火炮,它的弹药装在这种弹夹中。
0 阅读:236

胡侃杂史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