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集大成者,只身一人平定宁王之乱,是什么在支撑着他?

时光取名叫无心 2022-10-09 23:03:30

一直以来关于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辩证和分辨一直都存在,二者既有不同又互相融合。而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王阳明提出的“阳明心学”,和王阳明是怎么让自己认识到这个想法的。因为在当时大部分的人都推崇朱熹提出的“格物致知”思想,没有人提出异议和疑惑,好像大家都这样认为,那我也这样觉得。王阳明一开始也这样认为,甚至拜读了朱熹的所有大作,不仅如此,他还开始思考,格物致知的学说支持的依据是什么。

王守仁,别号阳明,字伯安。少时的他家境优越,读书的环境也很好,所以学识才华也相当横溢。小小年纪就十分的有想法了,当时的国家朝政腐败,四处都是起义的农民军,他认为一味的读书做官是没有用的,这不能挽救当时的政府,他认为只有学好兵法才能更好的为国家效力,更励志多读书。十五岁时就能向皇帝献策评定叛乱,他在军事上的天赋和才能不得不让人叹服。十八岁那年开始接触学习朱熹的格物理论。

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心学的理念,也为他后来自己提出的“阳明心学”提供了思想方向和理论基础。他刚开始接触“格物致知”学说时,觉得朱熹此人甚是厉害,便拜读了他的所有著作。本来嘛,拜读就拜读了,毕竟像他这样崇拜朱熹的人大有人在,但王守仁他不仅拜读,他还喜欢思考,他思考宋儒学里面提出和包含的思想。甚至为了实践朱熹的理论,一连“格物”了七天的竹子,什么也没有悟出来,也没有证实朱熹的说法是正确的。从这以后起,他开始怀疑朱熹提出的格物理论真的正确吗?开始了自己的阳明心学探索发现之路。他在二十一岁那年开始参加乡试,学业成绩优异,尤其是军事方面相当有天赋,但多次考进士不中。

他虽才华洋溢却屡次科举不中,现场随手就能写出一篇状元赋。嫉妒他才华的人多次讽刺于他,终于在二十八岁那年,成功当上了官。虽然当了官,但因直言不讳和在朝堂上得罪了人,仕途不但不顺,还一贬再贬,就是这个时候,王守仁开始领悟属于自己的阳明心学,并不断实践证实。而这一天很快就来了,南中地带盗贼四处作乱,而政府机关里还有不少盗贼安排的人在监视着朝廷的动作,面对这些困境,他先是责问狡猾知情的仆人,仆人讲出真相后却没有责罚他,而是免除了惩罚,并来了个反间计,让他去侦察反叛军的情报。王守仁素来有用兵狡诈之名,很多时候让人看不透他到底在想什么,如何布局,正是这种出人不易让他在对战中总能获胜。

此次战役也是如此大获全胜,荡平了存留数十年的盗贼,还给了当地百姓平静安稳的生活。朝廷内忧外患,在他忙于奔波平定叛乱时,宁王反了。宁王发动叛乱,朝廷却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当时王守仁刚好在福建,听闻这个消息后立马前往宁王必经之地招兵买马。而这一站也是王守仁最有名的一站,平定宁王之乱。当时王守仁手上并没有兵马,和当时掌握了大批军队的宁王相比无异于是鸡蛋碰石头。王守仁先是假意声称朝廷派了大批军马来平定叛乱,同时召集周边地区的军马,号称有16万军队可以进攻宁王的老巢。宁王当然害怕了,缩了十几天后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朝廷派来的兵马,愤怒的同时决定一路延江攻下去。而此时的王守仁已经带着自己仓促中组成的军队直捣宁王老巢。

宁王看自己的大本营被围攻,立马回头与王守仁决斗,很快被王守仁打败被俘。此战结束后,王守仁本该获得赏赐,却因为朝堂的各方势力拉锯和宁王的部下拉扯,最终称病来避免自己陷入政治事端中。这两次战争中他证实了自己的阳明心学,反对那些盲目的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更加强调个人的能动性,认为人决定了事物的走向,提出“知行合一”的方法论,通过广收门徒来向世人宣传他的思想主张。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