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唐诗《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智慧山丘无限 2025-03-25 16:54:48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

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

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

参差烟树五湖东。

字词注释

六朝文物:六朝时遗留下来的各种艺术品,包括建筑。开元寺是佛教寺庙,建于东晋,也属于六朝文物。

草连空:表示荒芜。

天淡云闲:指开元寺的风景,淡淡的天,薄薄的云。

人歌人哭:春秋时,赵国赵武盖了一座房子,一位来祝贺的人说:这房子又高又大,你的子孙将在这里“歌”(办喜事),也在这里“哭”(办丧事)。

水声中:指宛溪。

帘幕:形容细雨如帘幕。

一笛风:笛声在风中飘散。

无因:没有办法。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帮助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功成之后驾小船弃官而去,隐于五湖(太湖)。

参差:高低不齐。

诗词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遗迹,放眼望去草色连空天淡云闲,自然风光自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飞鸟来去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时代繁衍,随着岁月一起流逝。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传出悠扬的笛声。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望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

特色赏析

宣州(即宣城)是江南名城,开元寺是宣城名寺,水阁在开元寺东,清澈见底的宛溪环绕于水阁下边,是游览胜地。原诗下面有诗人自注:“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曾在宣歙观察使幕府任职,游开元寺水阁而写此诗。

六朝时的宣州,地近首都建康(今南京市),其历史地位如今之天津于北京,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诗人游宣州,先从回顾历史写起。宣州的“六朝文物”盛极一时,尤其“开元寺水阁”曾是游览胜地,现在的“水阁”却“草连空”早已荒芜了;只有山河“今古同”,依然“天淡云闲”。首联起笔就饱含世事沧桑的感慨。二联紧承“今古同”而来,“鸟去鸟来”“人歌人哭”,世世代代如此。三联从回顾历史回到现在,转写“水阁”眼下的氛围:深秋细雨绵绵不停,像给千家万户挂上帘幕,一片迷迷蒙蒙;落日楼台,断断续续传来笛声,像在诉说心中哀怨让人惆怅。尾联带着这种惆怅又回到历史,想起了春秋时代的范蠡。范蠡是历代文人心目中最明智的政治家,他殚心竭力帮助勾践重建越国,但心里明白历代帝王都是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于是功成身退悄然隐没了。杜牧由范蠡再想到自己,既不能像范蠡那样济世安邦,又不能像范蠡那样急流勇退,实在是个无用之人。于是心头罩上一层乌云,用“参差烟树五湖东”形容他的惆怅心情结束全篇。全诗从回顾历史起到感慨历史终,表现诗人对当前政治感到厌倦,萌生了退隐之意

诗人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织入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但低回惆怅的情绪又贯穿其中,体现出杜牧诗歌拗峭的特色。整首诗意境深远,内蕴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思索,又有对现实的感慨,还有对人生的领悟。

0 阅读:4

智慧山丘无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