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邓颖超病重,曾事先立下遗嘱,内容公开后没人敢按照遗嘱执行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2 01:27:22

1992年,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同志在北京永远地闭上了双眼,享年88岁。

邓颖超为人亲切和善,因其在革命事业和妇女、儿童解放事业的贡献,邓颖超受到了许多人的敬仰与尊重,大家都愿意听从邓颖超的意见做事。

在邓颖超病重之际,她立下了一份遗嘱。遗嘱简单罗列了几条内容,可是,其中有一条遗嘱实在叫人不忍完成,所以根本没有人敢按照遗嘱执行。这条遗嘱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为何无人敢按照邓颖超的遗嘱内容行事呢?

邓颖超出生于1904年,思想迂腐的父亲在邓颖超刚刚出生时就想要将她抛弃,在母亲的极力阻拦下,邓颖超才得以在母亲的身边长大。这样的生活环境也造就了邓颖超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个性。

在学校时,邓颖超也算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新思想的浪潮使她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深深由衷地沉醉于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之中。于是,邓颖超便积极参与各项爱国运动。1919年,年仅十五岁的邓颖超想要建立起一个学生组织,这一想法得到了周恩来等人的支持,几人联合组建起了一个名叫觉悟社的青年进步团体。

邓颖超在组织中展现出的坚强友善独立自主的个性赢得了周恩来的好感,在周恩来留学法国期间,两人常常互通书信。

在书信的往来中,两人的感情也逐渐升温。周恩来回国后,两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对于周恩来和邓颖超来说,彼此间不仅仅是夫妻,更是愿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生的革命战友。

然而,革命路上也总是艰难重重,邓颖超也为此受了不少苦。在邓颖超初次怀孕时,她怕孩子会影响夫妻革命工作的开展,因此偷偷打掉了孩子。后来,邓颖超再度身怀有孕,奈何生产日期正巧赶上局势严峻,邓颖超生产因此大受影响,最终孩子没能保住。而邓颖超因产后要及时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捕,没有养好身体,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不能做妈妈对于邓颖超来说是一个遗憾,于是邓颖超便更关注起了妇女、儿童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又继续组织起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工作,并创建了多所儿童福利院,收留了许许多多无依无靠的孤儿,给予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虽然周恩来和邓颖超并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福利院的万千孤儿都将周恩来和邓颖超当作自己的爸爸妈妈。

1976年,周恩来去世。邓颖超在悲伤之余也考虑起了自己的身后事。经过一番思考,在1982年,邓颖超写下了自己的第一份遗嘱。遗嘱中写到希望自己死后不要铺张浪费地举办追悼会,也不用举办什么仪式,就将自己的骨灰撒到河中就可以。

1991年,87岁高龄的邓颖超因肺炎住进了医院。这时的邓颖超对死亡有了新的思考,她十分坦然地接受死亡这件事,并认为能够安然地死去是一个是非常不错的方式,希望自己死去的时候也能不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于是,邓颖超提笔在自己的遗嘱上又加上了一条:当我病重无救的时候不要抢救我。

可是,真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按照邓颖超的要求做。大家都不忍心放弃这最后一线希望,对她进行了抢救。

不幸的是,就在1992年7月11日这一天,邓颖超还是没能抢救成功,在北京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为祖国为人民不懈奋斗的一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