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5岁的付明义是一名来自山西的退休职工。他和妻子每个月都能领丰足的退休金,吃喝不愁。独子也在外地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可幸福的生活随着一声尖锐的刹车声戛然而止,去年的一个雨天,儿子一家三口原本是回来探望他们二老的。可谁知雨天路滑遭遇了连环车祸,儿子的车正好夹在最中间,一家三口,无一生还。当付明义和老伴痛哭流涕地赶到殡仪馆时,一时之间悲痛欲绝,直接哭晕了过去。从那以后,付明义一夜白头,感觉自己的生活都失去了色彩。

2016年3月27日,清晨四点钟,窗外还是黑蒙蒙的一片,付明义和往常一样准时醒来,比闹钟还要准时。他躺在床上,睁开双眼望着天花板发呆,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悲伤。他忍不住自言自语道:“又开始了一天,这样毫无留恋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刚说完,泪水就顺着他皱纹密布的脸颊簌簌滑落,打湿了枕头。察觉到身边老伴动弹了一下,付明义赶紧转过身,擦了擦眼泪,装作无事发生。
4月19日,这天付明义的侄子侄女们来家里探望,还提了不少美食和补品。一见面,侄女就发现付明义一下子消瘦了不少,本就不算胖的他,如今更是瘦骨嶙峋。原本合身的衣服穿在身上显得宽松肥大,腰带也松松垮垮地挂在腰间,仿佛下一秒就要掉落在地上。小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问才知道付明义斤三个月就瘦了快十斤。于是他们一直劝付明义多吃点,补充营养,但付明义总是摇摇头,说:“吃不下,没胃口。”
即使在和小辈们谈天说地,付明义仍然感到自己被一种无形的悲伤笼罩,无法逃脱。于是他干脆借口起身去厨房烧水准备泡茶,在烧水的过程中,他的思绪又开始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对儿子一家的思念中。很快,水就烧开了,可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的付明义此时正在望着窗外。没一会儿,水开始慢慢溢出,浇灭了炉火,还引发了一场小火灾。幸亏客厅里的众人及时发现并扑灭了火势,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

付明义吓得瘫坐在厨房的地上,看着一片狼藉的现场,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无助,手上也被烫了好几个水泡。一旁的小辈们见状,生怕有伤到了哪儿还是坚持送医院看看。急诊医生在给付明义处理伤口时,敏锐地察觉到他的不对劲,于是建议家属带他去心理科看看。
到达心理科后,医生首先根据付明义的主诉对他进行了详细的精神评估。各项量表显示:PHQ-9量表:总分21分,提示重度抑郁;GAD-7量表:10分,提示中度焦虑。随后医生又开了进一步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头颅MRI:双侧额叶、海马体轻度萎缩,体积减少约15%。诊断为重度抑郁发作。
随后医生给付明义开了艾司西酞普兰作为治疗药物,并细心地叮嘱道:“艾司西酞普兰是一种广泛用于抑郁症治疗的首选用药。它能够改善患者情绪低落、焦虑、睡眠障碍等症状,并且可以促进大脑神经元的可塑性,帮助恢复因为抑郁导致的认知和情绪功能损伤。但除了药物以外,每周还要进行一次心理干预。家属平时也要多陪伴,多和患者沟通。”

付明义的老伴忍不住抹了抹眼泪点点头,一旁的付明义自责地让老伴别伤心,自己一定会配合治疗。回到家后,老伴每天严格监督付明义按时按量服用艾司西酞普兰,一次不落。除了没事经常带付明义去公园转转,参与社区园艺活动。老伴还照着书上给付明义经常做绿色蔬菜、瘦肉等含钾元素丰富的食物,能改善心情。
随着时间的流逝,付明义的病情似乎有了较大的转变。脸上的笑容多了,也越来越喜欢出门活动,没事老两口还会去附近的城市旅游闲逛,就连脸色都红润了不少。渐渐地,他也不再提起有关儿子的事了。8月28日,付明义如期来到医院复查,复查结果显示:PHQ-9评分降至9分,转为轻度抑郁。老两口都以为希望就在眼前,可谁知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逼近。
2017年10月18日,这天半夜付明义的老伴起床上厕所,突然发觉儿子卧室的灯是亮着的。她害怕地慢慢走过去,这才看到付明义呆呆地坐在儿子床前一动不动。付明义看到老伴的声音,装作若无其事地说道:“嗨,我就是睡不着有点想儿子了,来看看。”说着,他扯出一个笑容,然后就回房睡觉了。

很快,天空就泛起了鱼肚白。付明义的老伴躺在床上不知怎的,迷迷糊糊总睡不踏实。突然,一声沉闷的响声将她从睡梦中惊醒。她猛地坐起来,转身一看,身侧竟然空无一人!付明义去哪儿?付明义的老伴顾不上穿鞋,踉跄地四处寻找着丈夫。一直找到天台时,她远远地就看见了丈夫的拐杖。她急忙跑过去,往下一看,只见付名义躺在血泊中,早已没了气息……
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付明义的老伴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处理完后事。第二天一早,她就瘫坐在主治医生的诊室门口,脸上布满泪花,声嘶力竭地哭喊道:“庸医,你把我丈夫还给我!自从去年我丈夫抑郁后,他每天按时按量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每周都来做一次心理辅导,天天做户外活动。更何况之前复查明明显示已经好转了,为什么无缘无故又抑郁加重自杀了?今天你一定要给个说法!”
面对付明义老伴的控诉,医生也感到十分不解。付明义的病情他一直很关注,之前每次复查都没有复发的迹象,难道是还擅自吃了别的药?可话一出口,付明义的老伴就立马摇头否认了。对此,医生也陷入了沉思,既然如此,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为了找到真正的病因,医生更细致的询问了付明义的睡眠、运动、饮食以及用药细节,终于在细枝末节处找到了真相。

医生长叹一口气,无比痛心地说道:“无知啊!艾司西酞普兰确实能治疗抑郁,但也不能这么吃啊!任何药物都有着自己的副作用。你女儿虽然按时按量服用艾司西酞普兰,但这并不意味着后顾无忧,恰恰是她在吃艾司西酞普兰时犯1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临床上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是在这1点上栽了跟头,导致最后病情加重甚至丢了性命啊!”
这个错误就是付明义长期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却未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和副作用反应,忽视了药物“迟发性激惹效应”带来的风险。医生解释道,艾司西酞普兰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虽然在多数抑郁症患者中疗效良好、耐受性好,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在长期使用后出现一种“反直觉”现象:表面情绪好转,实则内在激越感增加,出现夜间惊醒、情绪易爆、冲动行为增强等表现,甚至在个别体质敏感者中引发迟发性的自杀念头。
这一现象在医学上被称为“抗抑郁药相关行为激惹”,它的特点就是:情绪评分好转但内在冲动控制能力下降,表面看起来生活恢复正常,实则“风险”正在悄然酝酿。医生从系统中调取记录发现,付明义在最近三个月内虽然PHQ-9评分下降,但家属反馈他夜间睡眠总是不踏实,容易惊醒、烦躁,情绪起伏明显。

再结合他那晚在儿子房间久坐、独自发呆等行为表现,已经是激惹倾向的前兆信号,只是大家都以为这是“偶尔情绪波动”,并未高度重视。关键的是,医生进一步追问得知,付明义长期服用的艾司西酞普兰剂量属于中等剂量,但由于未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也未结合其肝肾功能代谢状态进行剂量微调,极有可能出现个体代谢差异导致的血药浓度过高,从而触发激惹效应。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面临退休、子女离巢、配偶离世、慢性疾病等多重生活变化,心理承受能力下降,容易陷入孤独、无助和失落感之中,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预防老年抑郁,需从情感支持、健康管理、生活方式三方面入手。

首先,增强社交联系是关键。孤独是诱发老年抑郁的重要因素。老年人应尽量维持与家人、朋友、邻里之间的互动,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兴趣小组或志愿服务,让生活充满交流和被需要感。家属也要主动陪伴、倾听,不轻视老人的情绪变化。
其次,保持规律作息与健康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情绪稳定至关重要。老年人应坚持早睡早起、规律进食,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群、钾、镁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豆制品,有助于神经系统健康。同时,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也能促进脑内“快乐激素”分泌。
第三,管理慢性疾病并关注心理健康。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容易影响睡眠和情绪,应定期复查、规范用药。同时要重视心理状态变化,如长期失眠、兴趣丧失、食欲下降、反复自责等,应及时就医,早期识别抑郁症。
内容资料来源:[1]魏红,宋文慧,张秋红,等.艾司西酞普兰对行帕罗西汀与辛伐他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分析[J].心理月刊,2025,20(05):147-149.
[2]李磊.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5,9(05):45-47.
[3]梁锦海,苏海阳,黄丹红.艾司西酞普兰及奥氮平联用方案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血清神经因子的影响[J].天津药学,2025,37(02):218-221.D
(注:《65岁男子吃艾司西酞普兰缓解抑郁,1年后跳楼自杀,他有一个误区》图片均为网图,人名均为化名,配合叙事: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情节稍有润色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