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咳痰是小毛病无须在意?这种观念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

自然料法探索者 2025-04-20 10:54:38

咳嗽、咳痰莫大意

撰文 冯 畏 陈文慧

编辑 保健君

中老年人群咳嗽、咳痰的情况比较多见,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了解咳嗽、咳痰相关知识,对中老年朋友的健康管理至关重要。

咳嗽、咳痰是机体的保护机制

咳嗽本质上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当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时,如灰尘、花粉、烟雾等异物进入,或因感染出现炎症,以及存在过多分泌物时,咳嗽能迅速做出反应,产生一股强大的气流,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者分泌物排出体外,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咳痰同样也有重要意义。

正常支气管黏膜腺体和杯状细胞只分泌少量黏液,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当呼吸道被侵犯,局部会产生炎症反应,呼吸道黏膜的杯状细胞和黏膜下腺体的分泌会增加,产生大量的黏液。这些黏液可以黏附进入呼吸道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及灰尘等有害颗粒。

咳痰的过程能够把这些带有病原体和有害颗粒的黏液排出体外,防止其在呼吸道内进一步繁殖或向呼吸道深处蔓延,从而减少感染扩散的风险。

咳嗽、咳痰常见误区

01咳嗽、咳痰是小问题,过两天就好

许多中老年朋友认为咳嗽、咳痰是小毛病,无须在意。然而,这种观念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虽然咳嗽、咳痰在正常情况下是身体正常的防御机制,但也可能是严重疾病所导致的症状,如长期咳嗽、咳痰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甚至肺癌等疾病的表现。如果忽视这些症状,可能会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02咳嗽、 咳痰只用止咳药

有些患者简单地根据症状直接选择对应的药物,认为只要吃上药就可以解决问题。一种药不行就换作用更强的,甚至盲目服用可待因等中枢性止咳药,这是错误的做法。要知道,适度的咳嗽、咳痰有助于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和异物。如果在有痰的情况下单纯使用止咳药,可能会导致痰液无法排出,积聚在呼吸道,加重感染。

03咳嗽、咳痰就要用抗生素

呼吸道细菌感染是引起咳嗽、咳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导致咳嗽、咳痰,如普通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疗。盲目应用抗生素既要承受其副作用还会影响体内正常菌群,增加耐药菌的感染风险。

04咳嗽、咳痰的人都有传染病,离得越远越好

并非所有咳嗽、咳痰者都患有传染病,咳嗽、咳痰只是一种症状,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由长期吸烟、吸入有害气体或粉尘等因素导致肺部气道受损而引起。这类患者会经常咳嗽、咳痰,但其并不具备传染性,不会因为日常接触而传播给他人。只有活动性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才具有传染性。

05相信民间偏方可以治愈咳嗽、咳痰

民间偏方往往口口相传,一些人对其深信不疑。但很多民间偏方并没有经过科学验证,还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即使有用的中医方剂,也是因人而异需要辨证施治,不能盲目应用。

咳嗽、咳痰的应对措施

要结合咳嗽、咳痰的时间、严重程度、既往基础病史等,做出是否需要去医院诊治的简单判断:

急性咳嗽小于3周,如伴有咯血、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或特殊咳嗽声音和咳痰性状,需及时至医院就诊;

急性期咳嗽迁延不愈转变为亚急性或慢性咳嗽,持续3周以上需排除患有严重疾病,均须至医院进行排查。

咳嗽、咳痰期间还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生活环境调整

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定期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排出污浊空气。每天至少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可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的灰尘、花粉、烟雾等有害物质,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清洁表面灰尘:

经常擦拭家具、窗台等表面,减少灰尘堆积。灰尘中可能含有过敏原或病菌,容易被吸入呼吸道,引发咳嗽、咳痰。如尘螨就常常隐藏在灰尘之中,是常见的过敏原。

调整环境湿度和温度:

适宜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咳嗽、咳痰。可以使用加湿器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60%,特别是在干燥的季节或者使用空调、暖气的环境中。同时,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较为舒适,避免过冷或过热的空气刺激呼吸道。

二、饮食起居调节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多喝水能够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咳出。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可以选择温开水、温茶水等。

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咳嗽、咳痰期间,肠胃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饮食要清淡。

食用具有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梨含有丰富的水分和维生素,可以生食、榨汁或者煮成梨汤饮用,有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的作用;百合可煮粥或者炖汤,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

避免吃辛辣油腻食物:

辛辣食物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咳痰;油腻食物会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

注意休息:

身体在休息状态下能更好地恢复。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睡够7~8小时,有利于身体对抗引起咳嗽、咳痰的疾病。睡眠时可适当垫高枕头,让头部和胸部稍高于脚部,这样有助于保持呼吸顺畅,减轻咳嗽症状。

三、卫生防护

咳嗽或咳痰时,尽量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用纸巾遮挡后,应立即将纸巾扔进有盖的垃圾桶,防止病原体传播。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尽量佩戴口罩,与有咳嗽、咳痰症状的人保持至少1~2米的距离,减少飞沫传播的风险。

勤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仔细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30秒,户外也可以使用免洗消毒洗手凝胶或洗手液。

四、正确的咳痰方法

先进行深而慢的吸气,使空气充分进入肺部,然后屏住呼吸3~5秒,再通过腹肌用力收缩,快速地将气体呼出,同时咳嗽,这样可以使痰液更容易咳出。如果痰液较多且黏稠,可根据肺部病变的位置调整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利用重力作用促使痰液引流。例如,肺部下叶有痰液积聚时,可以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然后从下至上轻轻拍打背部,帮助痰液排出。

五、运动锻炼

急性期时以休息为主,避免剧烈运动。慢性期可适当加做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强度要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如感到呼吸不畅或咳嗽加重应马上停止。刚开始运动时,时间不宜过长,频率也不要过高。可以从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开始,然后根据身体的适应情况逐渐延长时间和增加频率。

避免在雾霾严重、空气污染指数高,或者寒冷、干燥的天气进行户外运动,这些环境因素会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咳痰。天气不佳时可选择在室内进行运动,如使用室内健身器材或者进行简单的瑜伽、伸展运动等。

六、药物治疗

化痰药物:

如果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化痰药物。如氨溴索,它能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使痰液易于咳出。

止咳药物:

对于干咳或者咳嗽严重影响生活和休息的情况,可使用止咳药物。但要注意,若是痰多的湿性咳嗽,一般不建议过度使用止咳药,以免痰液无法排出,加重病情。

作者单位: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防科主治医师 冯 畏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主任医师 陈文慧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阅读《中老年保健》杂志2025年第4期了解更多详细内容

以上为《中老年保健》杂志原创作品,如转载须获得本刊授权!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