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感染千万不要忽视,当心变成癌!

自然料法探索者 2025-04-12 10:32:41

常见病原体

撰文 陈 洁

编辑 保健君

45岁的张先生是一名IT行业工作者,最近他总感觉吃饭后烧心,还总打嗝。正好赶上单位年度体检,他做了胃肠镜检查。检查时,医生发现张先生的胃里有一个直径约2厘米的息肉,并进行了切除治疗。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切除的息肉有早期癌变。幸好发现和治疗及时,张先生的早期胃癌预后良好。

张先生感到很疑惑,自己平时身体很好,不抽烟、不喝酒,饮食也规律,为什么会长肿瘤呢?

医生指着张先生“幽门螺杆菌阳性(2+)”的检查结果说,这就是罪魁祸首。

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

病原体感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下面,

我们就来一起了解

与癌症有关的常见病原体。

幽门螺杆菌(HP)

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1类致癌物。数据统计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的发生风险是未感染者的2~6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存在于人类胃黏膜表面和胃黏膜层中。胃中有胃酸,主要成分为盐酸,pH值在1.5~3.5,通常能杀死多数细菌。但是,幽门螺杆菌这个狡猾分子通常躲藏在胃黏膜层,它还能形成生物膜,进一步增强对胃酸的抵抗力,甚至可以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确保长期存活。

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黏膜萎缩(胃腺体减少)和肠化生。肠化生属于癌前病变,可进一步发展为异型增生,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癌变。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食用了不洁净的食物或水,接触了感染者的唾液、体液、呕吐物或粪便,不洗手进食,与感染者长期共餐等,都可能给幽门螺杆菌进入胃部的机会。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家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提倡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外出聚餐时使用公勺和公筷。

根除幽门螺杆菌是预防胃癌的关键措施。胃癌高危人群如有胃癌家族史者,应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患肝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20~30倍,20%~30%的HBV感染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患肝癌的风险是未感染者的15~20倍,15%~30%的HCV感染会发展为肝硬化,其中1%~5%会发展为肝癌。

HBV和HCV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与病毒感染者共用针头(如注射毒品)、牙刷、剃须刀,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等,均可能导致感染。

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方法。HCV分型较多且容易变异,目前还没有针对HCV的疫苗。因此,预防的唯一途径是阻断HCV的传播途径,避免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等。

对于已感染者,及时口服抗病毒药物和定期随访是预防肝癌的关键。HBV感染者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可抑制病毒的复制。HCV感染者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索磷布韦、雷迪帕韦等,可治愈感染。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

EBV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病毒,感染率高达90%以上。感染EBV通常无症状或引起轻微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但在某些情况下,EBV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尚无针对EBV的特效疫苗或药物,所以,预防感染很重要。

EBV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唾液传播(如接吻、共用餐具或杯子等)和血液传播(如输血或器官移植等)。

EBV具有潜伏感染的特点,即在感染人体后,病毒可以在人体内长期潜伏,并在一定条件下重新激活。

预防EBV感染,要避免与EBV感染者共用餐具、接吻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腌制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咀嚼过的食物喂给孩子吃。

人乳头瘤病毒(HPV)

目前已发现的HPV型别有200多种,其中约40种可感染生殖器。

根据致癌风险,HPV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如HPV6、HPV11等)主要引起生殖器疣和轻度宫颈病变。高危型HPV(如HPV16、HPV18、HPV31等)与多种癌症相关,包括宫颈癌、肛门癌、阴茎癌、阴道癌、外阴癌和口咽癌。

除了性传播,HPV的传播途径还包括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接种疫苗、进行安全性行为和定期筛查,可有效降低感染HPV和患相关癌症的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不进行治疗,HIV感染会发展为艾滋病,使患者极易受到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的侵袭,增加卡波西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宫颈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已经感染了HIV的患者,可以通过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维持免疫功能,降低患癌风险。

需要提醒的是,

感染并不一定会导致癌症,

但某些感染确实会增加患癌风险。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降低癌症发生风险、

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积极预防感染,

出现感染后及时治疗,

可有效阻止癌症的发生。

作者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一科副主任医师 陈洁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本文转载自《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