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拾遗•声》第九辑:好戏溯源、美丽有根——豫剧早期名旦、豫东五杆旗之一刘玉梅《对花枪》传世录音

鸿HUNG 2018-10-22 15:18:20

有一些东西,无论经过多少岁月,终究无法磨灭。因之对岁月烙下的印痕太深了。豫剧,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第一代女演员上台,便开始了步入坤伶振兴的时代。一批卓有成绩的女演员,在各自的地域流派、声腔个性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终于迎来了豫剧的大变革、大繁荣。沙河调著名老艺术家、”豫东五杆旗“之一刘玉梅,便是豫剧早期女演员中的佼佼者和先行者。

沙河调

豫东平原生命的讴歌

♫. ♪~♬..♩

河南东部平原,无垠原野,阡陌交通。西起南阳,东达安徽接壤地带,在漯河、周口附近流动的沙河流域,20多个市县的广袤地域中,这儿的人们仿佛因为阔野千里的无碍,性格中更多了一份粗犷和豪迈。这儿的豫剧唱腔,在当地音乐形态的基础上也便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听它的唱腔板路,似乎还有坠子和越调的成分。

♫. ♪~♬..♩

沙河调的唱腔在当地民间曲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活泼婉转,激昂嘹亮。无论是欢快舒畅的心情,还是慷慨壮烈的襟怀,无不表现得淋漓尽致。沙河调的板路,主要有【流水】、【二八】、【非板】、【跺子】等十多种,演唱时,演员根据剧本需要、人物需要和唱腔需要灵活变化。高亢激昂的调门里,蕴含着内心无限的激情。

很显然,这种激情,跟女演员嗓子的生理条件不无关系。婉转高亢的沙河调,经过坤伶之口,似乎也更加熨帖。

♫. ♪~♬..♩

《对花枪》

骨子老戏的溯源与变革

♫. ♪~♬..♩

《对花枪》又名《花枪缘》,是豫剧以来一出历史悠久的骨子老戏。讲述隋朝末年,罗艺发妻姜桂枝苦等丈夫罗艺四十年未归,携儿带孙前往瓦岗寨寻夫、认亲的经过。这出戏的主角,当然是姜桂芝。因为此剧故事生动、人物灵活,剧情安排一波三折又充满喜感,因此不论是祥符调、豫西调、豫东调、沙河调的老艺人们均演此剧。彼时沙河调的代表人物之一、”豫东五杆旗“的刘玉梅,便是其中一位。

♫. ♪~♬..♩

1962年,在河南省老艺人座谈会演中,48岁的刘玉梅《反西唐》、《雷音寺》,受到好评。演唱的节目均由省电台实况播出并由中国唱片社灌制了唱片。这段《对花枪》唱腔,也出自当时。

”昨夜晚我做梦三更天,梦见罗艺下了山……“从大段唱词中,很显然可以得知,早期的《对花枪》版本与后来的虽然一脉相承,但也有不同之处。如今通行的版本,无论是马派还是崔派,姜桂枝登场的第一大段唱腔,都是直接开门见山叙述家门身世。而在刘玉梅的版本中,首先以回忆“昨夜晚”的一个梦开始,因此我们更加笃定,后来版本姜桂枝上场时那种隐而未说的乐观与欢喜中,原来是”隐藏“了这样一个美好生动的梦呵!

♫. ♪~♬..♩

与常香玉身价相同

桑振君的授业老师

♫. ♪~♬..♩

刘玉梅籍贯河南鹿邑,正是太上老君李耳的栖居地。许是沾染了仙丹的灵气。刘玉梅的父亲刘丙午本就是誉满豫东的河南梆子演员。刘玉梅12岁入班学艺,三个月就能登台演出,少小扬名故里。1932年她首进开封,便果断地跟永安舞台的大腕儿马双枝、王润枝一决胜负。

1936年时,她的戏价已和常香玉相同,与马双枝、陈素真同台搭档了,因此被汴梁媒体称作”艺坛怪杰刘玉梅“。

♫. ♪~♬..♩

刘玉梅除应工青衣、花旦外,还兼演泼旦、老旦、刀马旦和丑行,戏路极广。在豫东她和花桂荣、唐玉成、黄儒秀、陈素花并称豫东五杆旗,大花旗是花桂荣,大红旗是唐玉成(豫东调红脸王),杏黄旗是黄儒秀,雪白旗是刘玉梅,小蓝旗是陈素花。刘玉梅的成功,从她善于革变的唱腔中或许可以窥见她善于创新的艺术个性,她的唱腔虽以沙河调为主,但不断吸收了样符调、豫东调、豫西调的唱法,以及坠子、越调的色彩,使韵乖字巧,高亢紧凑、刚柔相济、疾徐有致,颇有新意。

♫. ♪~♬..♩

日寇侵临期间,桑振君曾慕名观看了刘玉梅主演的《秦雪梅》,深为她优美的唱腔、流畅的表演折服。为了学会刘玉梅的演唱技巧,已经当上主演的桑振君,借故离开柘城县的“小公议班”,来到鹿邑县,拜刘玉梅为师。刘玉梅被桑振君的执著和真诚打动,把自己的拿手戏《秦雪梅》、《对绣鞋》一丝不苟地传给桑振君。

抗日战争胜利后,桑振君再次专程来到鹿邑县,给刘玉梅“配戏”,饰演《秦雪梅》一剧中的丫环,虔诚地向刘玉梅学习《观文》一折。刘玉梅看桑振君一片真诚,毫无保留地把《观文》传给了她。桑振君先生唱腔中的字乖韵巧,嘴皮子的灵活轻松,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早年刘玉梅给她的影响。

♫. ♪~♬..♩

源深水长,根深叶茂,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一代代艺术家的谦虚、探索、开拓精神。才有了我们丰富而优美的戏曲艺术。

先行者转身之后,沿着他们的足迹,我们不但收获着艺术的果实,也收获着艺术的启示、人生的睿思…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