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女真族三大部之一,分布于今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名称来源于其初迁到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成员主要为元代胡里改、斡朵怜、托温三个万户府管辖下的女真人。
建州女真原居牡丹江与松花江交汇之地,在辽金时代为金完颜部附庸之五国部。
完颜部,女真部族,其部落首领以“完颜”为姓氏。1115年,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明代称之为王甲部。辽代,完颜部为生女真的主要构成部分。完颜部主要有三大支:
其一是金始祖完颜函普,居于按出虎水(阿什河,黑龙江支流松花江右岸支流,位于黑龙江省南部。魏、晋至唐代称“安车骨水”,金称“按出虎水”,明称“金水河”,清初称“阿勒楚喀河”,1725年改称“阿什河”。“按出虎”,女真语“金子”之意)。
其二为完颜函普之弟保活里,居于耶懒(又作押懒路。金初置,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因境内有耶懒河即今塔乌黑河 得名。1124年 移治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城即双城子南,改名恤品路)。
其三为完颜普函兄阿古乃,居于曷苏馆(又作遏速馆、合思罕、合苏款、苏馆。金置。治所在今辽宁复县西北。辖境相当今辽东半岛中部地区)。
五国部是辽代东北五个女真部落的统称,辽代契丹人对剖阿里、盆奴里、奥里米、越里笃、越里吉等五国(即五部)的统称。来源于黑水靺鞨,属辽代广义的生女真。
生女真是指没有编入辽国户籍的女真人,与熟女真相对应。《武经总要》载“余依山林,不服从者,谓之生女真。” 《金史》卷一载:“五代时,契丹尽取渤海地,而黑水靺鞨附属契丹。其在南者籍契丹,号熟女真;其在北者,不在契丹籍,号生女真。生女真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熟女真是女真族的一部分,居住于南部,接近契丹,入籍于契丹,被契丹直接统治。这一部分女真人被称为熟女真,也叫系辽籍女真、合苏款女真。
《契丹国志》记载了生女真活动的方位:
东北至生女真国。西南至熟女真国界,东至新罗国,东北不知其极。居民屋宇、耕养、言语、衣装与熟女真国并同,亦无君长所管。精於骑射,前後屡与契丹为边患,契丹亦设防备。南北二千余里,沿边创筑城堡,搬运粮草,差拨兵甲,屯守征讨,三十年来,深为患耳。南界西南至东京六百里。
辽中后期,生女真北部基本以混同江(松花江)为界。《武经总要》卷二十二载东京辽阳府北部诸州与女真的边界:
东京“东至女真界约五百里”;喦州“东至女真界百九十里”;银州“东至逆流河五里,入生女真界”;信州“东南北三面至生女真,各三十里,西至逆流河七十里”;双州“东至逆流河二里,入生女真界”;贵州“东南北皆生女真界,西至沈州八十里”,贵州当为贵德州之误;同州“东至女真界,西南至东京二百里”;韩州“东北至生女真界”;沈州“东至大辽水,东即女真界”。
生女真东北为屋惹、阿里眉等国。《契丹国志》又说:“又东北至屋惹国、阿里眉国、破骨鲁国等国,每国各一万余户。西南至生女真国界。衣装、耕种、屋宇、言语与女真人异。”屋国惹即《辽史》所载兀惹部、乌惹部。阿里眉等国为五国部,辽置节度使领之。这些部落属国的风俗与女真不同。
五国部女真以狩猎、捕鱼为业,亦饲养马等家畜。辽圣宗时归附契丹后,为辽镇守东北境,兵事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领导。初由其首领任“五国酋帅”管理其民,1037年(辽重熙六年)因越里吉(一作越棘)部民向辽控告其酋帅浑敞贪污(一作坤长,一说因其不法),部民多流亡,改设契丹节度使1员领之。
五国部女真向辽纳贡无定期,各部常独自遣使朝贡于辽,贡物为貂皮、马等。其地产名鹰海东青,是契丹贵族岁岁勒索之物。金景祖乌古乃时(1021—1074),已听命于完颜部,但由于对辽时叛时服,“阻绝鹰路”,常入其界捕海东青向辽纳贡,扰之,故常与完颜部发生战争。金初,被阿骨打统一,编人女真猛安谋克,成为金代女真的组成部分。
猛安谋克,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有时作为女真人户的代称,或作官称猛安。又译萌眼、谋克;又译毛毛可、毛克。《金史·兵志》记女真初起时,“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它们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猛安谋克作为军事编制单位,其人数最初多少不定。1114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始定制以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
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原始社会的末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行政组织,具有行政、生产与军事合一的特点。猛安谋克产生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其内容编制不是女真族所特有的,在同样的历史条件下其他一些民族也可能出现类似的组织,猛安谋克与契丹族的头下军州和满族的八旗制度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但由于民族和时代的不同,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
以军事需要发展为军事组织,但其成员平时在部落内仍从事狩猎、捕渔劳动,只是一遇战争,青壮年才应征召去打仗,并自备武器、军马和粮草,联盟根据各部部长(孛堇)率领出征人数多寡,分别称之为猛安或谋克。金世祖时,谋克似已成了一种常设的军事组织,但此时,作为军事首领的谋克还常由部长或族长一人担任。
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猛安相当于防御州,高于刺史州;谋克相当于县,但地位高于县,因为一般县令为从七品,赤县令才从六品,而谋克皆为从五品,与诸刺史州刺史同级;作为一种官职与爵衔,猛安与谋克均可世袭,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甚至在其父出仕或任别职时也可承袭。猛安谋克的职责,初只管训练士兵,指挥作战。后来,猛安还负责“劝课农桑,余同防御”;谋克掌捉辑军户、“惟不管常平仓,余同县令”。可见,猛安谋克担负着率兵打仗和掌管生产、征收赋税等多种职能。
猛安谋克户,有权从国家分得一份土地,由自己的家庭成员耕种,此即所谓牛头地;其义务是必须向国家承担一定的兵役、徭役和赋税。牛头地分配及赋税最初规定为:每来牛三头为一具,限25口受田4顷4亩有奇,岁输粟不过一石,官民占田无过40具。1127年(金天会五年)又“诏内地诸路”,每耒牛一具只赋粟5斗,此后为定制。这就是说,一个猛安谋克户最多可有牛120头,民1000口,土地176顷;而纳税是极其微薄的,但兵役义务却极其繁重,青壮年不仅在战争时期要应征服兵役,在和平时期也“间年一征发,以补老疾死亡之数”。
五国部分布具体地域为:
剖阿里:在今俄罗斯联邦哈巴罗夫斯克(伯利)。
盆奴里:今黑龙江省汤原县西南固木纳古城。金改蒲聂部,元置桃温军民万户府。
奥里米:今黑龙江省绥滨县西十八里敖来河畔古城。
越里笃:今黑龙江省桦川县东北万里和通,元置脱斡怜军民万户府。
越里吉: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为五国城之首,有五国头城之称。
建州女真元代属辽阳行省管辖。明初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及长白山一带,嘉靖年间(1522—1566年)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明朝在他们新的聚居地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包括建州卫(建于正统三年)、建州左卫(建于正统五年)和建州右卫(建于正统七年),委任各部首领,依照旧俗,各统其属。
然而,建州女真的形成,不是这三个万户府的女真人的简单地联合到一块,经历了一个由分散迁徙,几经变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外部压力的驱使,最后南迁到同一新地区后才形成的。这一分散迁徙和重新集聚的过程,既反映了这支女真人从14世纪上半叶至15世纪上半叶(即明前期)住地的变迁,也说明了建州女真大联盟集团形成的历史过程。
元朝末年到明朝初年,居住在今黑龙江依兰县一带的胡里改、斡朵里(又作吾都里)两个万户府的女真人,有两个首领: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
阿哈出为胡里改部酋长,胡里改部是明代建州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里改,亦名“火儿阿”,《高丽史》有记载为兀良哈,是元代五万户(后仅存三万户)之一。
猛哥帖木儿,蒙古语意为“坚硬的铁”汉姓童(佟),女真姓夹温(夹谷),出身斡朵里部。斡朵里部是明代建州女真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元朝五万户府中的斡朵怜万户府。
元朝末期,元朝在松花江下游地区所设置的五个万户府中,仅剩下胡里改部、斡朵里、桃温部三个万户府。桃温部,即托温部,姓氏为高,和胡里改部居地较 近,关系是很密切。由于受到黑龙江中下游“野人”南下侵袭和元朝残余势力的骚扰,阿哈出和猛哥帖木儿等率领本部落人沿今牡丹江向南迁移。 托温部一部分随胡里改部,也开始了南迁。
胡里改部先移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再东行,越过今老爷岭和穆棱河,进入绥芬河流域,遂定居这一地区。因绥芬河下游之双城子(今乌苏里斯克)一带为渤海率宾府建州故地,1403年(永乐元年)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朝明,明廷以其所部置卫,袭建州故名,故命为建州卫,建州女真之名始于此。
斡朵里部初与胡里改部走着同一路线,在1372年(洪武五年)以前,已进入图们江流域,几经变徙,约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大多集结到以阿木河(又作斡木河、吾音会,今朝鲜会宁)为中心的图们江东西一带。1406年初(永乐四年),因阿哈出推荐,明朝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样,胡里改和斡朵里两部同居在建州卫管辖下。
1408年(永乐六年)三月,居于忽的河、法胡河、卓儿河、海刺河等处的“女真野人头目哈刺等”朝明,明“遂并其地入建州卫”。忽的河疑为今辉发河支流富大河,海刺河疑即今松花江支流海浪河。至此,建州卫管辖的女真人分布区,西扩至今吉林市东南,东近日本海,北达穆棱河,南过图们江。明廷在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的同一年,又在居今图们江北、珲春河流域把尔逊所领的胡里改部另一支女真中置毛怜卫,作为建州卫的子卫。胡里改部虽分设两卫,但明廷常委任建州卫或毛怜卫的女真头人到对方卫分任职,因而后来史书称居建州、毛怜等地的均为建州女真。
阿哈出为明廷招抚野人
,明廷则将受抚的女真各部首领委以建州卫的所属官员。这样,阿哈出的统辖范围大为增加,一跃成为女真诸部中势力最强的一支。建州卫的强大,引起朝鲜的不安。朝鲜君臣认为明朝扶持建州卫,而阿哈出为之招徕建州女真各部及野人女真,为“扼我咽喉,掣我右臂”,因而想方设法要解除来自阿哈出部的掣肘。
1406年(明永乐四年)春,朝鲜宣布停止庆原贸市,作为打击建州等女真诸部的手段,由此激起建州、兀狄哈(野人女真渥集部)等部的抄掠,双方关系转向恶化。加之兀狄哈人的侵袭,阿哈出就率众迁往辉发河上游的凤州居住,即今吉林海龙境内,与明廷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1411年(永乐九年),明成祖朱棣率军征讨鞑靼,阿哈出派子释加奴随征,在鄂嫩河获胜班师。八月,以释家奴从征有功,明廷升他为建州卫指挥佥事,赐姓名为李显忠。释家奴娶了猛哥帖木儿的姊妹为妻。这一年,阿哈出死,由释加奴袭职,统辖建州卫部众。阿哈出及其子孙多效勤诚,在改善明廷与女真各部的关系及建州女真本身的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是建州女真部落的杰出领袖。
最值一说的是,阿哈出有一女被朱棣所纳,是朱棣在王府的妾。这个女子叫“帝三后”。《太宗恭定大王实录·卷第八》:“初帝为燕王时,纳於虚出女。及即位,除建州卫参政,欲使招谕野人,赐书慰之。”《李朝太宗实录》:东北面吾音会童猛哥帖木儿(童为猛哥帖木儿汉姓), 徙于开元路(元朝的政区之一,开元路辖区,最初范围很广,南抵长白山,西临辽河,北逾黑龙江达外兴安岭,东到日本海,幅员辽阔)。吾音会、兀良哈地名也。猛哥帖木儿,尝侵庆源,畏其见伐,徙于凤州。凤州卽(靠近)开元,金於虚出所居。 於虚出, 卽(即)帝三后之父(阿哈出)也。
帝三后与朱棣关系如何,在历史上鲜有记载,但阿哈出被明廷赐名为李诚善。对此历史学家孟森说:“清之兴也,亦得力于裙带之亲也。清不欲言,恐亦本不自知,以先世原无文字纪载之故。而此猥琐之宫掖遗闻,明代亦不传于世,今乃由《朝鲜实录》中详载之,不可谓非考清史者之一大快也。”(《明元清系通纪》中华书局,2006年11月 )
至于猛哥帖木儿,1422年,为了表示对明朝的感激,他曾率领部众参加了明成祖发起的对鞑靼部阿鲁台的远征,并在战争中建树了功勋,被明成祖召至北京加以接见。猛哥贴木儿与建州对明朝友好的恭顺关系一直保持到宣德年间,他本人还数次亲自前往北京朝贡。只是,他后来成了被清朝追尊为“肇祖原皇帝”努尔哈赤的六世祖。
不难看到,明初的满洲人、蒙古人等关外民族由于其生活苦寒开始南下,与新建立的汉民族政权接触,从此开始了明朝政府与这些南下少数民族的关系史。在对于这些民族的政策态度上,明朝政府采取了极其宽大的方式、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宽厚仁和,接纳安置了他们。所以,孟森说:“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建州女真正是在明朝的宽厚仁和里休养生息,得到发展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