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开通长江口至渤海海上丝路,让东北人民与江东父老有了交流

路生观史 2024-09-09 21:03:14
孙权:开通长江口至渤海海上丝路,让东北人民与江东父老有了贸易交流

露坐空山里,英灵唤不回。

久无祠祭至,曾作帝王来。

坏壁虫伤画,残炉鼠印灰。

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

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的《吴大帝庙》,诗中描绘了一种荒废与凄凉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描述,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生动地描绘出时间对物质世界的侵蚀,以及历史记忆的消逝。尤其“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世人的健忘和无知的感慨。那么,开通江左的人是谁呢?显然,作者是指孙权。

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之掌事。当年,孙权虚岁十九岁,他面临的情况是:刚刚统一没有多久的江东,地方士民及宾旅寄寓之士仍存异心,局势仍然动荡不安。除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外,在孙氏宗亲内,庐陵太守孙辅暗通曹操,孙坚之弟孙静长子孙暠企图夺权。同时,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

李术(《三国志》作“李述”,其余皆作“李术”),是汝南人。建安四年(199年),孙策趁庐江太守刘勋出征时袭取庐江,上表任用其为庐江太守,率兵三千人镇守皖城。建安五年(200年),李术率兵攻杀曹操所设的扬州刺史严象。严象, 司州京兆(今陕西西安市)人,在任时,奉曹操之命,举孙策之弟孙权为茂才,李术攻杀时年三十八岁。

孙权继位后,李术不肯事孙权,又经常招纳叛逃之人。孙权写信给李术,向他索要叛逃者,李术回信说:“有德导致他人来归,无德导致他人叛逃,我不应该再把他们还回去。”孙权大怒,把事情汇报给曹操,说:“严刺史昔日被您所用,又是我的举主,而李术凶恶,轻犯大汉制度,残害州长官,放肆无道,应该速速诛灭,以此惩戒丑恶之人。如今我打算讨伐他,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主报塞怨之仇,此是天下公认的义理,也是我夙夜所甘心之事。李术必定畏惧被诛,再次诡辩向您求救。明公居处阿衡之任,为海内所望,希望您告诫执事,切勿听信李术的话。”

这一年,孙权率兵攻打皖城,李术闭门自守,向曹操求救,而曹操不救。皖城粮食耗尽,城中妇女只能吞泥丸来充饥。最终孙权破屠皖城,斩下了李术的首级,将李术部曲三万余人(一作二万余人)迁往他处。

孙暠时为定武中郎将,屯守乌程(历史地名,秦王政二十五年在今浙江湖州南菰城遗址置乌程县,以乌申、程林两家善酿酒而得名,属会稽郡),整顿兵甲,欲乘时自立,遂兵向会稽。会稽地方以兵自守,孙暠最后撤退。孙暠这一支后代(主要指孙暠及其孙孙峻、孙綝)均为东吴宗室,也是东吴政权主要夺权者,尤以其孙峻、孙綝的影响最大,对东吴造成不少损害。

孙翊(184年—204年),又名孙俨,字叔弼,是孙坚的第三子,孙策、孙权的弟弟。建安八年(203年),以偏将军领丹杨太守,时年二十。到丹杨上任后,以礼罗致妫览为大都督督兵,戴员为郡丞。但妫览、戴员二人却与孙翊的家将边洪结为心腹,密谋叛变。此时,正好孙权出征江夏太守黄祖,妫览等人便找机会实行谋杀孙翊的奸计。

建安九年(204年),丹杨郡诸县令长一齐会见孙翊,孙翊命妻子徐氏为他作宴卜卦,徐氏说卦相不佳有凶卦,劝他不要作宴。孙翊不听,遂与众大会,至晚席散已有醉意,末带刀剑空手送客。边洪带刀跟至门外,即抽刀砍死孙翊。边鸿杀害孙翊后逃入山中,终被追捕的徐氏擒获。妫览和戴员将杀孙翊的罪责都推给边鸿,并且杀掉了边鸿,但丹阳的军士都认定罪魁祸首是妫览和戴员。而当妫览和戴员知道孙翊和孙权关系亲近,索性一了百了,遂杀前来察看的孙河(孙坚族子),欲献丹阳郡给曹操手下刘馥。妫览又入将军府,尽掠孙翊妾室,又逼迫徐氏。徐氏知道妫览和戴员是杀夫凶手,她假意安抚妫览,私下与孙翊亲信孙高、傅婴、徐元定下计谋,成功诛杀妫览和戴员,并将他们的首级祭孙翊墓。孙权返吴,尽诛妫、戴遗族。

山越是汉末三国时期分布于孙吴诸郡县山区的山贼式武装集团的统称。翦伯赞著《中国史纲要》中称,山越分布在“长江以南今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等省境内。”白翠琴亦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史》中指出,山越“主要分布于吴郡、会稽郡、新都郡、鄱阳郡、丹阳郡、东阳郡、豫章郡、临川郡、庐陵郡、衡阳郡、长沙郡、始安郡、桂阳郡等东吴的扬州诸郡和曹魏的庐江郡。

总之,三国时山越分布范围东及于海,西达湘江,北抵长江,南邻交州,相当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的部分山区”。何光岳指出山越“分布于古代扬州区域内的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新都、鄱阳等郡,即相当于今长江以南的皖、苏、浙、赣、闽等省交界的山区丛林地方”。通过这些,人们不难看出,关于山越的分布状况的研究分歧不大,基本上是维持在今长江以南的皖、苏、浙、赣、闽等省的交界地带。

丹阳郡即今安徽皖南及与之相毗邻的山区,是山越的活动中心,安徽在三国时期为魏、吴两国所分割,大致以合肥、安庆一线为界,皖南全境为东吴政权所有。自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10年)以来,皖南诸县与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称“秣陵”)一直都是丹阳郡的辖地。

皖南南部的黟、歙二县(今安徽徽州一带),山川险阻,北抗长江,可与北敌相遥应,东连三吴,南接豫章,可通浙东,是沟通江东与南方各地往来的枢纽,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皖南沿江重镇芜湖,北抵中原,西达荆湘,“江东先有建业,次有芜湖”,足见其军事重要性。山越在此腹心地带的丹阳、宣城、泾县、陵阳、始安、黟县、歙县诸险县异常活跃。

关于山越的来源和族属,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1)翦伯赞和一些史学家认为“山越人是秦汉时期南方越人的后裔”,其中又有:①山上土著说、②吴越遗民说、③汉武帝迁闽越、瓯越逃亡说等;(2)唐长孺等史学家则认为“山越即山民、宗部”,与普通汉人无异,占山为匪,或是久居山中避乱的普通汉人后裔,如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描写的类似。种种说法不一。但山越作为一个分布广阔的分散武装集团,单一来源的可能性很小,更多是兼而有之,其中固有当地土著,同时也有上山为匪的普通汉人,亦有外部迁入的百姓。

东汉末年,吏治混乱,牧野割据,兵连祸劫,劳动人民为避战乱,逃入深山,有的豪强大族也往往合宗入山,甚至发展成匪盗:如在北方的徐无山中,田畴率其宗族,且耕且守,数年间发展至五六千家,还自立法度;又如关中山贼山郑甘、庐水等。这在三国时期是普遍的现象。在孙吴统治下的江南,“山越”“山贼”“山民”“宗部”等词也时常互用。

孙氏初定江东时,境内山越众多,分布极广。他们往往与各地的“宗部”(一种以宗族乡里为基础而组织起来的地方武装集团)联合起来,与之对抗,成为孙吴政权的心腹之患。为了巩固政权和掠夺劳动力与兵源,孙权从建安五年掌权之时起,即分遣诸将镇抚山越。建安八年,孙权西征黄祖,正待破城之时,山越复起,严重威胁孙吴后方,迫使孙权撤兵。其后,孙权派吕范平鄱阳(今江西鄱阳东北);程普讨乐安(今江西德兴东北);太史慈领海昏县(今江西永修西北);以黄盖、韩当、周泰、吕蒙等充任山越活动最频繁地区的县令长,悉平各地山越。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建议孙权,克敌定乱非众不济,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难以图远。于是,孙权命陆逊征讨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将俘获之人强者为兵,羸者补为民户,得精卒数万人。

嘉禾三年(234年),孙权提拔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诸葛恪到任后,采用武力围困与招抚并用的方针,发放公文给四郡所辖属县的长官,命令各郡严守疆界,严肃法纪,已归顺的山民,一律设屯聚居。随后,调集各路将领,派兵据守险要峪口,修筑围困工事,不与山越交兵,又令士兵全部抢收田野成熟的稻谷。山越人新谷无收,旧谷食尽,因饥馑而被迫出山归降。

诸葛恪下令:“山民扬弃恶习,接受教化,应当安抚。迁到外县的山民,官府不得随便怀疑,加以拘禁。”山民听说官府只是想让大家出山,没有别的意思,于是大多扶老携幼,纷纷归降。诸葛恪将其中精壮四万人选为兵士,余者迁至平地充作编户。

从孙吴与山越历次作战记载来看,山越方的参战人数,少则数千,多则数万;另外,孙吴军讨山越获胜,将其归顺的编入孙吴军队的人数,少则数百,多则数万,由此推断,山越之总人口应有数十万之众。但他们最终在孙吴数十年的残酷征讨之后,绝大部分人被迫出山,徙至平原地区,一部分用以补充兵源,一部分成为编户,调其租赋,或为私家佃客。

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后方得以彻底稳固,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而这在今天看来,更加有意义的事不在于他与曹魏和蜀汉抢夺地盘,而在于他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在孙吴以前,北部沿海的航线已经分段开通,先秦秦汉时期已先后开通了由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的航道,由江浙沿海至山东半岛的航道。但是,由于东汉时期江左地区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还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治中心和大都会,因此这条航道的来往并不频繁,而且还没有开通从江左直达辽东半岛的航路。孙吴立国江左后,这里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政治中心,经济文化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形成了以建业为代表的大都会,因此有了进一步开通北部航海运输的需求。

为了这条直通航线得以开通,孙权频繁通使辽东。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夺其叔公孙恭位,被魏明帝曹睿拜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这时的孙权便与公孙渊有了多次来往。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州)登基称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五月,便派校尉张刚、管笃出使辽东。

232年三月,孙权组建了规模“浮舟百艘”的舰队,派遣将军周贺、校尉裴潜为统帅,前往辽东向公孙渊求马。当时因直言上谏而被流放至交州的虞翻认为辽东路远,派人到那里求马并没有益处,只会损耗人力和财力。虞翻想劝谏却又不敢,只好请求交州刺史吕岱传话,但吕岱又不肯。及后虞翻被人中伤,再被流放到苍梧郡。

九月,周贺从辽东返航途中,被魏将田豫斩杀。此前,魏明帝就想征讨公孙渊,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中领军杨暨推举田豫,于是,使田豫以本官统帅青州的各路军队,假予符节,前往讨伐。但随后魏明帝却改变了主意,认为贼人众多,又要渡海,诏令田豫停止出兵。田豫估计,周贺船只返回时正是年底风急的季节,一定会惧怕海上风高浪大,大海之东无岸可依,一定会到成山。

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以南、泰山以北,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西汉治广县(位于今潍坊青州市王府街道下圈村),东汉治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成山就是今天的荣成市,威海市代管县级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因境内有荣山和成山而得名。成山头,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位于成山山脉的最东端,故而得名“成山头”,在古代被誉为“天之尽头”。是我国陆海交接的最东端,也是我国最早看见日出的海上高角。

成山没有藏船的地方,只能依傍岸边行进。田豫亲自到成山,观察好地形,在各个山岛的险要之处布置军队防守。周贺返回时,果然遇到大风,一些船只触山沉没,另一些飘荡到岸边,船上的人无处逃窜。田豫率军杀出,周贺被斩,上岸士兵均被俘虏,只有裴潜逃回东吴。接到裴潜的报告后,孙权大感后悔,并想起虞翻,于是命人前去找寻虞翻,但此时虞翻已逝世,派去的人只好将虞翻的灵柩运回建业。

十月,公孙渊遣使向孙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以叛魏。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此议一出,便遭到顾雍、张昭等群臣的反对,但孙权于第二年三月仍然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率领一万军队,带着金宝珍货和九锡备物,前往辽东册封公孙渊为吴国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认为孙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孙吴送来的珍宝,于是想到了诱斩吴使。

是年六月,东吴舰队顺利抵达辽东沓津(今大连旅顺口),张弥、许晏与万泰、裴潜将吏兵四百余人,赍文书命服什物,来到襄平(今辽宁辽阳)。公孙渊先分其人众,将其安置于辽东诸县及玄菟郡。玄菟郡,汉朝西汉元封三年(前108年)置,治沃沮(也作夫租,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辖境相当于现在辽宁东部东至朝鲜咸镜道一带。昭帝时移治高句丽县(今辽宁新宾县西南)。东汉时复内徙,移治今沈阳市东。

张弥等见公孙渊不接受孙权的封号才起了疑心,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辽东进兵围取,斩弥、晏、泰、潜等首级,传送洛阳献给魏明帝,悉没其兵资珍宝。是年十二月,魏国拜公孙渊大司马,封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持节任辽东太守,统领诸郡。孙权听到消息后,忿恨公孙渊巧诈反复,打算亲自率军前往征讨,后在尚书仆射薛综等人的极力劝谏下,才未出征。

238年公孙渊遭魏国进攻,遣使向吴国求救。因其先前诡诈吴国,众臣主张斩使者拒之,唯独羊衜建议遣兵救援。孙权问其缘由,答道:“斩使拒之只是匹夫的放肆之怒而舍弃称王称霸之计。不如善待使节,若魏国不敌公孙渊而我军前往救助,那是我们恩结遐夷,义盖万里。若公孙渊和魏国交兵相持不解,那我们就可以趁机掳掠傍郡,驱略而归,对当年公孙渊诡诈行为报仇雪恨。”

孙权闻之大喜,命羊衜为使者,督郑胄、孙怡等勒兵攻打辽东,并致信公孙渊,假意安抚:“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司马懿善用兵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也。”

这时,魏国部队已经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共一万多人驻守辽隧(三国魏改辽队县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西北高坨子附近),在周围挖壕沟二十多里。司马懿的军队到辽隧后,公孙渊命令卑衍挑战。司马懿派胡遵与之对阵,卑衍大败。司马懿命令军士们突破卑衍的围堑,引兵向东南进发,然后突然调头东北,直趋襄平。

卑衍等惟恐襄平没有守军,连夜赶往襄平增援。行军至首山,公孙渊又下令与司马懿决战,这次,卑衍又大败。司马懿于是领兵直奔辽隧城下,挖好了壕沟。正巧当时连日大雨,三十多日不停,辽水暴涨,司马懿的运输船可以从辽口直驶到辽隧城下。雨一停,司马懿立即在城周围堆起土丘,造望楼,准备了大量的石头,用弩弓直向城中发射。公孙渊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杨祚等投降。这是238年六七月的事情。

传说,到了八月的一天晚上,一颗长约十丈的大流星,从首山的东北面坠入襄平城的东南面。不久,公孙渊全军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带着数百骑兵向东南突围而逃。司马懿大军在后面穷追不舍,在流星坠地的地方,杀死了公孙渊父子。辽隧城被攻破,相国以下的数千名官吏被斩首,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了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

当初,公孙渊家中几次出现异样:狗着官服、戴官帽上了房;做饭时有小孩被蒸死在锅中。襄平北市长出一块肉,周长数尺,有头有眼有口,没有手脚,但能移动。占卜的说:“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头部的各器官但不能发声,这种怪事出现在哪国,哪国就该灭亡了。”

《三国志·卷八》载:“大流星长数十丈,从首山东北坠襄平城东南”。首山,在襄平城西南方,现辽宁省鞍山市西。清朝顾祖禹说:“《唐史》:驻跸山在安市城外。《志》云:首山一名手山,以山顶石上有文如指掌,故名。”公孙渊虽被司马懿攻灭,但东吴羊衜等远征辽东的军队并没闲着,他们攻打旅顺口的魏军海防城堡牧羊城,击败魏将张持、高虑,俘获大批人口。

孙权频繁通使辽东,使江左与辽东地区的直通航线得以开通。这条航道,如胡三省所说:从建康(今江苏南京)沿长江东下,在长江口北端海门附近之料角转向北行驶,傍黄海海岸北行,绕过山东半岛东端的成山角(成山头),再进入登州大洋。

登州,是我国历史上位于山东境内的一个州,地处山东半岛。唐初曾在文登置登州,不久废除。如意元年(692年),于牟平(牟平区)复置登州。唐神龙三年(707年),登州移治蓬莱,蓬莱升县,省黄县入之。明清为登州府,仍治蓬莱(今烟台市蓬莱区,胶东半岛最北端)。登州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曲折过程,这与我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登州始于唐初,止于民国,历时1200余年。

登州大洋即威海、烟台北部海域。从这里,再沿庙岛列岛北上,经大谢岛(即长岛)、乌湖岛(即北城隍岛)等,渡渤海海峡到达辽东半岛南端的都里镇。

庙岛群岛,也称“长山列岛”,是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北部(原长岛县)所辖32个岛屿的总称,主要岛屿有:南部的南长山岛、北长山岛、大黑山岛、小黑山岛、庙岛(习称南五岛)和北部的砣矶岛、大钦岛、小钦岛、南隍城岛、北隍城岛(习称北五岛)及其它无人小岛。其中:最大岛是南长山岛,为原长岛县政府驻地。最小岛是小高山岛。南北岛距最长56.4公里,东西岛距最宽30.8公里。海岸线总长146.14公里,岛陆总面积为53.17平方公里。

庙岛群岛位于渤海海峡黄、渤二海交汇处,北与辽宁省的老铁山对峙,南与蓬莱区本土相望。军事上,为渤海“咽喉”,卫京津“门户”。经济上,是山东省主要的渔业基地和新兴的旅游目的地。海参、鲍鱼、海胆等海珍品,在中国国内外享有盛誉,被命名为“中国鲍鱼之乡、中国扇贝之乡、中国海带之乡”,是中国重要的海珍品出口基地,是国家级重点旅游景区和候鸟保护区及海岛地质公园。

渤海海峡,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南端的老铁山角,与山东省山东半岛之间,连接黄海、渤海的海峡,是渤海的唯一出口,所以被称为“渤海咽喉”。渤海海峡南北宽度为105公里,庙岛群岛(属山东烟台)是海峡中的主要岛屿。

渤海海峡,处于渤海渔场和黄海渔场的过渡地带,是辽鲁两省的渔业基地。由于渤海西侧是中国首都北京和工业重镇天津地区,因此又被称为“京津门户”,是中国北方海防战略重地。 历来为兵家注重之地。唐朝始,在庙岛群岛上设防卫重镇。清代英、法联军先后3次路经渤海海峡,侵占京、津。八国联军也经渤海海峡,攻占京、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长岛成为要塞区。海峡两端也有边防军驻守。

都里镇即马石津,亦即三国时期的沓津(或称沓、沓渚),即今辽宁旅顺附近。沓津在三国时期已发展为孙吴与辽东通航通商的重要港口。孙吴出使辽东的船队即停泊于此,在这里进行互市。再由此处上岸由陆路至公孙渊首府襄平。

这条海道的开通,便利了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对此,《三国志·魏书》中说:“吴虽在远,水道通利,举帆便至,无所隔限。”此后,历东晋、南朝时,这条航道便日益繁忙起来,成为六朝时期江左地区与东北地区交通的重要线路。有了这条海道,东晋及南朝的政权得以越过北方的胡族政权,与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和朝鲜半岛诸国建立了交往,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南齐书·蛮东南夷传》:

东夷高丽国,西与魏虏接界。宋末,高丽王乐浪公高琏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太祖建元元年,进号骠骑大将军。三年,遣使贡献,乘舶泛海,使驿常通,亦使魏虏,然强盛不受制。

孙权对辽东的经略,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通过这种交往,孙权除了从东北地区得到马匹以外,双方还互赠特产。《三国志》卷8《二公孙陶四张传》裴松之注引《吴书》公孙渊上孙权表曰:……比年已来,复远遣船,越渡大海,多持货物,诳诱边民。边民无知,与之交关。长吏以下,莫肯禁止。至使周贺浮舟百艘,沈滞津岸,贸迁有无。既不疑拒,赍以名马,又使宿舒随贺通好。

这种交往,对于两地的物产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意义,晋人孙楚在遗孙皓书中说江左以纺织品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东北,东北以貂马为代表的物产文化传到了江南。这对于加快两地人民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晋书》卷56《孙楚传》:

文帝遣符劭、孙郁使吴,将军石苞令楚作书遗孙皓曰:……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讲武游盘,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酬货贿,葛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于吴会;自以控弦十万,奔走之力,信能右折燕、齐,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称王。

《太平御览》卷955:先是,辽川无桑,及(慕容)廆通于晋,求种江南,平州之桑,悉由吴来。东汉时于东北方仅设幽州;汉献帝时(189年),公孙度据辽东,自称为平州牧。曹魏灭燕国分辽东、昌黎、玄菟、带方、乐浪五郡为平州,治所在襄平。不久仍废入幽州。西晋咸宁二年十月(276年),分昌黎郡、辽东郡、玄菟郡、带方郡、乐浪郡等郡国五置平州。统县二十六,户口一万八千一百。319年,鲜卑族慕容廆攻陷辽东郡,占据襄平城,并把辽河以东地区划为辽东国,治所在襄平城。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建立前燕,辽东改设平州,仍治辽东郡襄平城。370年,前秦灭前燕,辽东归前秦管辖,建置同于前燕。384年,慕容垂起兵复国,建立后燕,建置同前。不难看出,后来,江左的蚕桑也是通过这条海道传至辽东地区的。

今人浑忘却,江左是谁开?其实,孙权开辟的不仅是江左,从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到长江口,再到黄海、渤海以及大东北,这是一条怎样的漫漫长路!在这条路上,今天的中国正在规划建设着跨海通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环渤海跨海通道)。

1992年,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项目首次由柳新华(曾任鲁东大学副校长)提出,其构想是:从山东蓬莱经长山列岛至辽宁旅顺,以跨海桥梁、海底隧道或桥梁隧道结合的方式,建设跨越渤海海峡的直达快捷通道。2021年10月29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发布了《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20)》。这部长篇年度报告建议,将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建设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工程的建设,将使环渤海由原来的“C”形环绕运输变为“I”形直达运输,渤海经济圈与胶东乃至长三角经济圈紧密结合,对东北振兴、中国经济的再腾飞意义重大。直接受益的就有东三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广西等10个省市自治区。

据专家分析,这一贯通区域的大动脉,总投资大约2000亿元到3000亿元左右,到2030年跨渤海海峡潜在货运流量将达到1.7亿吨、客运流量在4000万人左右。年可节约燃油100余万吨,减少碳排放800余万吨。不仅如此,施工过程中,工程、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劳动力等需求巨大,从而带动相关行业快速发展。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