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岁小孩姐造假人逃避背书”:看孩子成长与父母如何教育

田园泥土香育儿 2025-02-10 21:22:35
从“11岁小孩姐造假人逃避背书”:看孩子成长与父母如何教育

今天【中国新闻网 】 微博视频号【#11岁小孩姐造假人逃避背书#】上了热搜#孩子静悄悄绝对在作妖# 近日,唐女士为女儿报了一个课外班,课后需要完成大量背诵。女儿到家后就回房间后安静了很久,唐女士觉得不对劲,然后发现女儿自己做了个假人代替背书,自己已经玩了很久。事后,唐女士和女儿说清了利害关系,孩子现在已经改正了学习态度。网友:想起了那些年我和爸妈的斗智斗勇~ L中国新闻网的微博视频 收起d

这个“11岁小孩姐造假人逃避背书”的视频着实有趣又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熊孩子”趣事,更反映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以及背后的教育问题。

网友评论

1.小孩行为:童真与创造力的别样展现

从孩子的角度看,这一行为其实充满了童真和创造力。

11岁的孩子能想到用自制假人来代替自己背书,说明她思维活跃、点子多。

在面对大量背诵任务时,她想出这样新奇的办法,某种程度上展现了她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只不过,这份创造力用错了地方。

孩子用自制假人逃避背书之举,展现了难能可贵的童真与创造力,然而,这份看似有趣的行为背后,实则映射出孩子在学习态度上的偏差与面临的学习困境。

2.态度偏差:逃避心理背后的学习困境

这也反映出孩子在学习态度上可能出现了偏差,大量的背诵任务让她产生了逃避心理,从而想出这种看似“聪明”实则不可取的方法。

孩子因学习负担产生逃避心理,这无疑是成长路上的一道坎,而唐女士面对女儿此举的处理方式堪称智慧,为化解此类成长难题提供了良好范例。

3.家长智慧:理性沟通化解成长难题

唐女士发现女儿行为后的处理方式值得点赞。她没有第一时间严厉斥责孩子,而是和女儿说清利害关系,这种平和理性的沟通方式有助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也能让孩子真正理解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

最终孩子改正了学习态度,说明这种沟通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唐女士理性沟通的方式成功引导孩子改正态度,而网友们的共鸣则表明,这并非个例,类似在成长中出现的“小叛逆”行为具有普遍性。

4.现象共性:成长路上的普遍“小叛逆”

对于网友们“想起了那些年我和爸妈的斗智斗勇、想当年我妈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摸电视、这何尝不是一种机智可爱”的评论,这体现出这一现象的普遍性。几乎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过类似想要逃避学习任务、和家长“捉迷藏”的经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阶段,他们在不断试探规则的边界,试图寻找自己的自由空间。

孩子成长中普遍存在的这类逃避现象,不仅是孩子自身成长的表现,更引发了我们从教育层面的深入思考,尤其是课外班任务布置的合理性亟待考量。

6.任务反思:课外班任务合理性待考量

从教育层面来看,这件事也给教育者们提了个醒。课外班布置大量背诵任务的合理性值得探讨。过重的学习负担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和逃避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对课外班任务合理性的反思,为我们探寻正确的教育方向敲响了警钟,而真正的教育之道,在于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

7.教育之道:遵循规律激发内在动力

教育应该注重方式方法,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而不是单纯依靠大量的机械背诵来完成教学任务。

“小孩姐造假人逃避背书”这一事件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它为家长、教育者们提供了思考的契机。我们应该在尊重孩子个性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成长环境。

0 阅读:3

田园泥土香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