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是正规教育的起步阶段,又被家长们视为“起跑线”。虽然看上去学的都是浅显和基础的东西,却是绝对不能忽视的时期。
正如老师经常讲的那样,每个学业阶段都是在筛选学生的过程。倘若连小学时已经跟不上,还如何指望以后能反败为胜呢?
特别是城市里学生之间竞争显得更为激烈,辅导小学生成了很多家长的“日常任务”。有位家长的言论却有点与众不同,理由更引起了大家的讨论。
“我从不过问小学生的分数”,家长的理由叫人意外四川有位家长在网上发表的一番教育理念,引起不少人的关注。本以为他是“佛系”养娃,想不到刚好相反。
原来他表示自己“从不过问小学生分数”,理由却叫人意外,不是因为不重视子女教育,也不是因为家里有矿不担心孩子成绩差。
相反,这位家长看重的是其他的层面,例如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擅长总结规律和方法,专注力和记忆力如何等等。
而说起这样的培养思维,家长也是有理有据的。他直言,只要去初中了解一下,就会发现那些成绩靠前的学生,几乎小学期间也都是能考95分以上的。
到了高中时,在中考的进一步筛选下,更是如此。总结一句话就是:上中学以后能逆袭的少,成绩“掉下来”的多。
既然如此,家长就没有必要在平时纠结那几分、十几分的差别了。在稍微“差不多”点的小学里,娃的平均成绩都不至于太差,“优等成绩”说明不了什么。
家长的总结引争议:小学达不到这个数,以后别指望考重点高中?这位家长进一步总结说:小学成绩有很大“迷惑性”,拿比较重要的数学科目为例,倘若长期达不到90分,未来考上重点高中的希望渺茫。
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好,以后达到重点高中的标准也不是大问题。倘若不重视真正的学习能力,小学时考得不错,但不到这个数以后也不能指望他上太好的高中。
所以,没必要在小学成绩上纠结分数。对于这样的总结,很多家长表示认同。小学出题跟初高中有很大不同,名次忽上忽下也都很正常。
不过,学习好的其实总是有限的那一部分同学。未来想进入重点高中,多半也在小学时就看出个一二。随着考试难度的加深,到中学以后,掉队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但也有很多家长不认同这句话,他们认为,正是因为小学知识的考查形式,跟中学很不同,所以更不能用小学成绩预估未来的中考水平。
一些过来人表示,自己在小学的时候感到学习非常吃力,尤其是试卷里那些奇怪的思路,一度令自己以为“我就不是学习的料”。
但上了初中以后,出题模式趋于常态化的思路,只要自己肯努力,成绩就一直在上升。最后还真的考上了重点高中,最后进入了还不错的大学。
还有家长质疑,不过问分数实际上也可能放纵了学生,因为“思维”是很难量化的,而分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习能力。倘若家长都不在意,小学生更容易松懈。
没必要过度纠结小学生的分数,但这门课的成绩确实有代表性笔者认为,整体来说小学阶段重要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对试题的适应,虽然精益求精是好事,但没必要过度纠结学生的成绩少了几分或者名次有所退步。
如果给他们太大压力,反而像揠苗助长,以后学业阶段还有很多年,一旦厌学就得不偿失了。不过有门课的成绩,确实有很大的代表性,往往预示着以后的高度。
那就是数学科目,无论将来学理还是学文,数学都是必考的主科。假如别的学科还能靠临时多背背书,提高点分数,数学却是一环扣一环,掉队就很麻烦。
所以建议家长们着重观察学生的数学成绩,它不仅是主科,还会影响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学习。当然,这未必是非要去学奥数,因为奥赛的思维跟考试更不同。
把该学明白的东西先确保都掌握,只要不掉队,即使平时成绩没有特别突出,以后也有可能成为“黑马”。#人生大师课#
【今日话题】你如何评价小学成绩的作用呢?(图片来自网络)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婉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