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用桂枝,阳明用石膏,少阳用柴胡,一文说清中医3种用药思路

李大哥知识分享 2024-10-18 09:58:58

中医辨病、用方、选药,需要在六经辨证基础上由浅入深分析病情,如果说现代医学诊断建立在病理检验分析基础上,传统中医治疗的基础理论,就是六经辨证。

六经辨证,什么是“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这“三阳”,加上太阴、少阴、厥阴这“三阴”,有的叫三阳病+三阴病。辨证有哪些内容?阴阳虚实寒热表里+精气血津液筋脏腑+外感热病+温病+杂病。

六经的概念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过张仲景完善充实,流传至今。它的基础是“阴阳”,来自于古代“结绳记事”,打一个结是阳,用“—”表示,两个结用“- -”表示,经过排列组合之后,就成为“阴阳八卦”,每个卦管三爻,有全阳爻、全阴爻、或阴爻阳爻夹杂,把世间一切事物都囊括在内了。

三阳病,就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就是用不同的阴爻、阳爻组合表示,各自描述不同的病情,而且对应不同的主药,公认的是“太阳病用桂枝,阳明病用石膏,少阳病用柴胡”。

一、为何太阳病用桂枝?

太阳由三个阳爻组成,代表手足太阳经,一旦被寒湿所伤就是太阳病,在手太阳是小肠的分清浊别受影响,在足太阳是膀胱的储藏排泄出问题,结果出现中风、伤寒两类问题。

太阳病有太阳经证、太阳腑证、太阳温病三个分型。

1、太阳经证有太阳伤寒和太阳中风,其中太阳伤寒是寒入体化热,收引诱发头颈疼痛、身痛腰痛,由于寒邪关闭毛孔,身体无汗,因为肺与皮毛相表,就出现喘气急促问题,此时邪在表引起脉浮。太阳中风是寒邪伤及营卫,患者卫气不足,所以有恶风、干呕、发热、头痛、鼻塞、自汗等问题,脉浮缓。

治疗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中风用桂枝汤。

2、太阳腑证是寒邪进入足太阳膀胱经,热结膀胱,脉络受损,干扰气化,水液失调,出现蓄水症,严重的可出现少腹硬满、四肢厥冷、尿血等问题。

通常在蓄水证时就用五苓散解决问题,此时病邪仍在表,未入里。

3、太阳温病,是冬季寒邪入少阴,潜藏在身体成伏气,落下病根,在春天少阳升发时发病,所以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说法,症见口渴发热不恶寒,头痛身重怕冷,小便黄赤,腹泻或便秘,病情发展迅速。

温病早期可用小青龙汤解决,关键是辨证要准确。

治太阳病的经典药方:麻黄汤、桂枝汤、五苓散、小青龙汤,有一个共同的药材——桂枝。

桂枝味甘、性温,入心、肺、膀胱经,是风寒表证的首选药,古代经方第一药,擅长入血分,可用于发散风寒、温经散寒、温阳助气。

桂枝在心肺可迅速解开邪热,在膀胱可助气化,对痰饮、水肿见效快,所以是太阳病的首选药。但注意血热妄行、血分有热的不要用。

二、为何阳明病用石膏?

阳明由2个阳爻和一个阴爻组成,代表手足阳明经,对应的是大肠和胃两个脏腑,一个传导糟粕,一个腐熟水谷,中空,藏不可满,而且喜温怕冷。

阳明病有阳明经证和阳明腑证两个分型。

1、阳明经证,病邪从体表传入胃和大肠后生热,将中空的位置用邪热填满压实,所以患者出现大热、无汗、口渴、面红、心烦、喜冷饮等问题,但大便不干燥,舌苔黄腻,脉洪大。

治疗阳明经证用白虎汤。

2、阳明腑证,邪热在阳明作祟较久,大量津液被烘干,形成便秘,手足多汗,腹痛腹胀,失眠烦躁,干咳气喘,舌苔黄厚转黑,舌尖有芒刺,脉滑或迟。

治疗阳明腑证用宣白承气汤,也可用大黄甘草汤。

治阳明病的经典药方:白虎汤、宣白承气汤,有一个共同的药材——生石膏。

生石膏是矿物药,其味甘、辛、性大寒,入肺、胃二经,是开肺经导胃气、除津液燥结的第一药,尤其适用于肺胃肠实气机不降,烦热气短,呼吸不畅,肚子下坠。

有的人辨证用黄芪、薄荷、淡竹叶、桑叶、麻黄等药材,其实都不太好,只有生石膏立即见效。生石膏配伍,还有一个名方叫“麻杏石甘汤”,不过石膏极寒,不可乱用滥用。

三、为何少阳病用柴胡?

少阳由1个阳爻、2个阴爻组成,代表手足少阳经,对应的是三焦和胆,当寒邪从太阳传入,未到阳明而入少阳,陷于半表半里,会出现阳气不足、邪气衰减的问题,就引起寒热往来。

由于胆汁被蒸耗,没有入小肠,反而上泛于口,所以就会口苦咽干、胸胁苦满欲呕,头晕眼花,太阳穴疼痛,以及身体左右侧疼痛,舌苔白腻或淡黄,脉弦。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这几个经典药方有一个共同的药材——柴胡。

柴胡是中医名药,其味苦、辛、性平,升发阳气强劲,入肝、胆、三焦、心包经,是解半表半里之症的唯一专用药。

当寒入少阳,肌表潮热,肝胆有火,胸胁苦满,头痛目眩,用柴胡可散肝热,解表热,升阳举气,快速疏通三焦,平抑肝胆,外能解表退热,内可疏肝升阳。

所以,中医“太阳病用桂枝,阳明病用石膏,少阳病用柴胡”,是有道理的,桂枝、石膏、柴胡是治疗各个“三阳病”的主药,还要搭配不同的药材,或形成药对配伍使用,注意遵医嘱用药。

1 阅读:102

李大哥知识分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