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秘密藏:与生俱来

听光谈文化 2024-12-22 13:23:15

现代科学认为,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0%。

而在我们看来,人的体智只开发了1%,甚至更少。

也就是说,人还有极其强大的本事,完全没有被开发出来。

在中华文明看来,人的“本能”叫“与生俱来”。

与生俱来,就是每个人本来就有的能力。

与生俱来的本事,就是天赋,生下来就有,生下来就能。

儒家说,人人皆可为圣贤,因为人之初,性本善;

佛家说,人人皆可成佛,因为人人皆有佛性;

道家也要求你,“能婴儿乎”,因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中华文明讲的这种本来,就是天性,就是天赋,就是本自具足,就是与生俱来。

人天生下来本事很大。大人看小孩,觉得很神奇。

比如说,会哭会笑,会表情,会达意,天生会游泳;

比如说,学什么都好,学什么都快,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如此。

因为婴儿站位于道,是道法自然,什么都是自然而然。

这种状态本来就是自然态,自然知,自然会,自然明白。

因为自然,所以不足为奇。

正所谓,自然本神奇,神奇本自然。

所以说,中华文明要求人们回到本来,回归“自然”,“复归于婴儿”……

由此,你就会回到“与生俱来”“本自具足”。

那么,我们再举几个例子,你可能会进一步了解:

什么是本自具足?什么是与生俱来?

例子一

他心通——会心会意。

佛家讲五眼六通,他心通是神通的一种表现。

中华文明并不强调神通,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

佛家其实也一样,认为觉悟才是第一重要。

神通其实不可迷信化。一般而言,迷信化神通就是真迷信,层级很低。

那么,他心通究竟是指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别人想什么,一下子就能知道。

佛家讲的他心通,其实就是中华文明中的会心会意,没有必要神秘化。

比如说会心一笑,比如说心有灵犀一点通;

比如说日常中,张三使了个眼色,李四便心领神会;

比如说,某某两口子砣不离称,秤不离砣,平常什么事都心意相通……

如今,人类体智发生了显著的提高,不少人都很好地拥有了此类能力。

包括一些“聪明”的人、一些“聪明”的家庭、一些和谐的环境等。

特别是在一些自然、美好、快乐、活泼、谐和的场景中。

人与人之间的他心通,其实就是默契,就是同频,就是心心相印。

从更高层面讲,诸如佛陀与迦叶之间的以心传心,心心相印。

例子二

六根互用——通感。

佛家认为,六根互用是修行到一定程度、心灵高度净化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

六根是指人的六种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互用就是指一个感官可以融通体用到其他感官的功能。

例如,用眼睛看到声音,或者用耳朵听到颜色,甚至是全感知。

其实普通人也有此类日常的基本能力,那就是通感。

通感是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特别体现在文艺创作和鉴赏中。

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官能的融通体用:

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比如我们说“声音很响亮”,响是亮的,仿佛听觉和视觉相通;

比如说暖色调和冷色调,“热闹”和“冷静”,是触觉、视觉或听觉相通;

比如说“睡得很香”,是身意和嗅觉相通,描述睡得专心、舒服、甜美……

例子三:

顿悟——恍然大悟。

顿悟是佛家用语,表示顿时觉悟。

老百姓以至专家学者都认为,顿悟是既玄乎又高深的东西。

其实,解释起来也简单,顿悟就是恍然大悟。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恍然大悟这个词。

就是一下子知道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日常中所用的恍然大悟其实是“恍然小悟”。

因为常常用在知道了某件事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一下子就明白了。

恍然大悟也好,恍然小悟也罢,之前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

而最后这个“一下子明白了”,就是一下子敞亮了,在表述上是一模一样,而且很难用其他词语来替代描述。

实际上原理也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上有很大的差距。

顿悟说到底无非就是恍然大悟的能力——

就是要求你一下子明白,就是要求你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欢迎关注

0 阅读:9

听光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