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秘密藏:绝境就是明境

听光谈文化 2024-12-11 13:14:3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中国诗歌讲境界、讲意境。

正所谓“此中有深意,欲辨已忘言”。

所有的诗论都说《江雪》“绝了”。

好似“绝绝子中的绝绝子”。

而我们对此诗的深化解读就一句话——

绝境就是明境。

《江雪》描写了至有至无。

其一,是“至有中的至无”。

千和万都是虚指:千山是至有,万径人是至有。

然而,画面中任何人迹和飞鸟却都“绝”“灭”了。

归于无所不在的至无。

其二,是“至无中的至有”。

在这“没有同类”的境界中,只剩下孤舟独钓蓑笠翁。

钓得上、钓不上鱼其实是没有实在意义的,如同姜太公。

关键是蓑笠翁,其内心的境界应该是至有至无,

是无穷的充盈,是正大的明净……

那么,什么是绝境?

无言,无语,无人倾诉……

无路,无径,无人前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但人们不能停留在绝境的外在观感,

绝境其实有和无的统一。

境是有,绝是无。

绝境就是眼前的无路之境,

破境就是心中的无相之境。

置之绝境而破境。

“绝境”的意义在于“破境”——

勘破了绝境,绝境就是明境。

如同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同面壁十年须破壁。

佛陀苦修诸法而不得,走入绝境之地。

但最终放下诸法万缘,得以在菩提树下悟道。

那么,什么是明境?

就是破掉了绝境,瞬间达到了光明之境。

仿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就是悟道的境界;

这就是中华文明意境的核心意义。

什么是中华意境的至高境界?

就是悟的境界。

就是绝境和明境的统一。

就是绝美之境,就是绝无之境,就是光明美好之境。

所以说,打开,就是“开光”。

打开经典,打开唐诗宋词,就是打开光明美好之境。

因为小中见大是如此,无中生有是如此;

因为至小至大是如此,至有至无亦是如此。

空就是无,无就是明。

因为在天地人的心里——

空掉,就是明了。

勘破,就是光明。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天人本一,智慧本光。听光中文、光未央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严禁转载使用欢迎关注

0 阅读:2

听光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