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亲自拟定了入党誓约,要求入党者必须重立誓约,按下手指印。
黄兴对按手指印和誓词中“附从孙先生”等内容深恶痛绝,指责孙中山这是要“以人治制人权”,断然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
其他许多国民党元老如胡汉民、汪精卫等人的表现也都和黄兴一样,坚决不肯在誓词上打手印,坚决不肯加入中华革命党。
与黄兴、胡汉民、汪精卫等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其美。
根据《周恩来选集》中《关于一九二四年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一文所载,“陈其美却第一个宣了誓,打了手印”。
陈其美因此在当时极得孙中山信任。
台湾学者李敖早年曾在凤凰卫视的节目《李敖有话说中》,根据《周恩来选集》的内容,考证过关于孙中山的一桩“丑闻”。
《周恩来选集》中,除了在《关于一九二四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里面提到“孙中山有两个运动,一个是新军运动,另一个是会党运动”之外,还在《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一文中讲到:
“蒋出身于封建家庭。辛亥革命,他一出手便在军阀张宗昌之下当排长,奉陈其美之命杀了浙江革命党魁陶成章,而窃取了浙江光复的革命果实。”
周恩来因此说:
“孙中山是以革命党和新军、会党的结合而成功。”
周恩来两次提到“会党”,那么,会党是什么意思呢?
指的是民间从事反清复明运动的秘密团体。
其实,根据《总理全集》里面孙中山的自述:“故余先从联络会党入手。”即孙中山本人并不忌讳谈自己与会党联合的事实。
李敖却因此大谈孙中山与黑社会、上海青帮“勾结”的“黑历史”,说孙中山虽然对世人标榜“天下为公”,却因私人恩怨指使陈其美、蒋介石刺杀了对革命有大功的革命党领袖陶成章。
陶成章遇刺的时间是,1912年1月14日凌晨2点,地点是在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
周恩来说刺杀陶成章的人,是在军阀张宗昌之下当排长的蒋介石。
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中正自述事略》所载,蒋介石本人亲口承认了自己是行刺陶成章凶手,并罗列了一大堆必须刺杀陶成章的理由,然后洋洋自得地声称:“不能不除陶而全革命之局。”
而对于蒋介石刺杀陶成章的行动,周恩来只说他是“奉陈其美之命”,并未说是“奉孙中山之命”。
说孙中山指使陈其美,陈其美又去指使蒋介石刺杀陶成章,李敖并不是第一人。
陶成章遇刺的当日,章太炎就一口咬定刺客的幕后指使者是孙中山、黄兴,但未能拿出有力的证据。
李敖的证据则是《周恩来选集》中《关于一九二四年至二六年党对国民党的关系》提到的:“蒋介石为什么能接近孙中山以至于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呢?蒋与孙的接近首先是因为陈其美的关系。”
他认为,蒋介石最初不过是陈其美手下的一个小喽啰,之所以能接近孙中山,就是为孙中山除去了“心头大患”陶成章。
实际上,孙中山初闻陶成章被刺噩耗,在第一时间里就责成上海军政最高领导人——军都督陈其美“严速究缉”。
四年之后,即在1916年8月,孙中山又曾亲自到绍兴东湖陶社祭拜陶成章,称陶成章对革命“实有巨功”,慨然题下了“气壮山河”匾额。
话说回来,陶成章算不算得上是孙中山的“心头大患”呢?他与孙中山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恩怨呢?
李敖只说“日本人给了孙中山一笔丰厚的革命经费,孙中山私吞了,陶成章不满,不断加以揭发、宣传”。
这个事,蒋介石在《中正自述事略》中谈到自己决意要除去陶成章时,讲得更详细:早在1907年春,陶成章就在同盟会内部掀起了一股反对孙中山的风潮。到了1909年,陶成章在南洋的募捐差强人意,就迁怒于孙中山在日本获赠丰厚,暗中联络了李燮和、柳聘农等好几个人,以七省同志的名义捣鼓出了一份《孙文罪状》,诬称孙中山贪污公款,要求开除其总理一职,以章太炎代替之。
陶成章这两次掀起反对孙中山的风潮都成不了气候,最终,他在1910年重建了光复会,尊奉章太炎为会长,与同盟会分道扬镳。
另外,根据由章太炎口述、寂照笔述《光复继起之领袖陶焕卿君事略》里面的记载,1912年1月,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陶成章曾向孙中山提到了当年发布《孙文罪状》的缘由,两人唇枪舌剑,书信来往,闹得很僵。
即按照这个逻辑,李敖的说法似乎解释得通,但还是缺乏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