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故里——扬州大明寺(三)

杖游说历史 2024-08-02 21:56:37

平山堂位于大明寺大雄宝殿西侧的“仙人旧馆”内,为蜀岗三景之一,由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三部分构成,由南至北依次排列。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宋仁宗八年1048年)在 扬州 任太守时,因极赏这里的清幽古朴,故于此筑堂,坐此堂上, 江南 诸山,历历在目,似与堂平,“ 平山堂”因而得名。 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吟诗作赋的场所。宋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淮东第一。王安石说 平山堂是“城北横岗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凡没人来衙门击鼓告状之日,他便退堂出城,然后纠集他的朋友圈来平山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还自费从城里淮阳饭馆订餐送到堂里,沏茶倒酒吃大鱼,杯觞谈笑客风流。 平山堂在元代时曾一度荒废,明代万历年间重新修葺, 咸丰年间毁于兵火,同治九年盐运使方浚颐重建,是一座典型的晚清风格的厅堂式建筑。

穿过院墙的八角门洞,便来到了古风流溢的“ 平山 堂”

八角形洞门,上嵌“仙人旧馆”砖额。是光绪年间的大明寺(此时称“法净寺”)住持星悟禅师题,星悟禅师系欧阳修后裔,依据是他的书法拓本中有“欧阳子之家”。至于“仙人旧馆”,则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意思是宋代在这里能看见对岸的 镇江。

平山堂虽然雄奇,但是后世屡修屡废。到了清初王士祯笔下,只剩下了“无片石可语”的“一抔土”。然而,千年来经过此地的文人墨客无不吟咏缅怀,就连乾隆皇帝都要写出“梅花才放为春寒,果见淮东第一观”。就是因为“以欧苏之词,遂令地重”,欧阳修、苏轼的千古诗词文章,激起无数后来人的思古幽情。 南宋文学家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说:“欧阳文忠公在 扬州 作 平山 堂,壮丽为 淮南 第一,上据蜀冈,下 临江 南数百里,真、润、金陵三州,隐隐若可见。”叶梦得称赞此堂壮丽为 淮南 第一。 宋代苏门六君子之一的秦观有诗赞美:“栋宇高天古诗间,尽收佳处入雕栏”。凭栏远眺,“ 江南 诸山,拱揖槛前,若可攀跻”,含青吐翠,飞扑于眉睫似与堂平,似乎是把盛唐诗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名句变成了一幅画图,展现在人们眼前。

欧公亲植柳树,时称“欧公柳”。如今,“欧公柳”已不复在,仅留下饱经岁月沧桑。

欧阳修扬州做太守时,于蜀冈大明寺旁 平山 堂手植一柳,百姓敬其为人故称之“欧公柳”,倍加呵护。 八年之后枝繁叶茂,欧阳修得知念起 扬州 往事,词曰“ 平山 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手种”二字,看似四词人平平淡淡的回忆,却蕴含着词人深厚的感情。因为凡是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格外关切,这是人之常情。 词人在平山堂前种下杨柳,不到一年,便离开扬州 ,又到颍州(今 安徽 阜阳 市)工作。在这几年中,杨柳长高了多少?树木是否茂盛?杨柳树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词人的感情。

碑刻

堂北堂檐挂着林肇元题“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

“远山来与此堂平”匾额,更点明了堂名含意,“ 平山 堂”是那些失意文人议论朝政、发发牢骚的地方,这从欧阳修《朝中措• 平山 堂》词中可见一斑:“ 平山 栏槛倚睛空,山色有无中,手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顿饮千盅。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衰翁”。此词后被人刻石嵌入廊壁。

光绪二年(1876)林肇元所题匾额“远山来与此堂平”诠释得最为传神。之所以出现 江南 诸山与 平山 堂看起来高度一致的视觉效果,是由于 平山 堂所处的蜀冈,其海拔高度在 扬州 相对较高,且周边又较平旷,这一点,文献代有记载,白纸黑字,其言凿凿,足以佐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蜀冈:城之东、南、北皆平地,沟浍交贯。”《(雍正) 扬州 府志》:“ 扬州 山以蜀冈为首。”赵之壁《 平山 堂图志》序曰:“ 平山 堂踞蜀冈巅。”《(乾隆) 江南 通志》:“府境平旷少山,惟 西北 蜀冈绵亘四十余里。”与堂相平的“ 江南 诸山”主要指的是真州(今 江苏 仪征 )、润州(今 江苏 镇江 )、金陵(今 江苏 南京 )域内较高的山峦。

堂外建有石棚,棚上爮满了藤蔓,走入时一片荫凉,堂前古滕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 平山 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 平山 堂为敞口厅,面阔五间,七架梁,名为行春台。台前有卷栅廊,栏下为一深池,池内修竹千竿,㢱荫苒苒,随风摇曳。 欧阳修的学生苏轼,曾三次来到平山堂。熙宁四年(1071),苏轼离开京城汴梁任 杭州 通判,熙宁七年由 杭州 移知密州,中途经过 扬州 时,苏轼都曾来平山堂凭吊欧阳修。苏轼在《西江月》一词中写道:“三过 平山 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过了院墙八角形门洞,便来到古风流溢的“ 平山 堂”

悬挂着彭玉麟题写的“放开眼界”匾额

堂前泉漆红柱上有清代知府伊秉绶所作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友守之夏与众宾欢”,上联以山喻人,再现当年高朋满座,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则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名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后情怀。造句极佳,书法古朴,后因楹联木板毁坏,又由光绪年间 黔南 人袁韩重书。梁章钜称赞此联:“语特壮伟,至今不忘”,被誉为 平山 堂楹联之冠。 平山 堂外联: 诗意岂因今古异 山光长在有无中

“ 平山 堂”匾额,为同治九年盐运使方浚颐所题

平山堂是专供士大夫、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场所,现如今却将桌椅摆放的如此整齐。极是今日官场办公场所,当年的文人墨客相聚是不会像今人那样端端正正的。

堂内楹联:晓起凭栏六代青山都到眼,晚来对酒二分明月正当头。

坐花载月

“坐花载月”,是欧阳修的一件雅事,宋人叶梦得《避暑录话》有过记载:“公(欧阳修)………,与客相间。洒行,即取一花传客,以次摘其叶,尽处则饮洒,往往侵夜载月而归”。宾主传花饮洒,赋诗赏月,风雅无限。后来的击鼓传花游戏,不知是否源于此?

“坐花载月”清人马福祥题

“坐花载月”匾,宽2.75米,高0.95米,为光绪四年陇右马福祥题,并有跋文。其跋曰: 平山 堂为 江南 名胜。宋庆历 中欧 阳永叔守 扬州 时,筑堂于蜀冈,因此得名。岁己巳偶游 江都 ,登此堂,凭栏远眺, 江南 诸山齐在眼底,月挂树颠,花迎四座,洵登临之大观也。因取欧阳公遣人折荷行酒载月故事,敬书数字,以志游踪。陇右马福祥题。匾、跋均为黑色底,白色字。 马福祥(1876~1932),字云亭, 甘肃 临夏 人,是一位武将,曾任国民政府委员、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 安徽 省主席。己巳为民国18年(1929)。

0 阅读:8

杖游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