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福建省教育厅一纸批文,让筹备数年的福耀科技大学正式“落地生根”。这所由福耀集团创始人曹德旺的河仁慈善基金会豪掷100亿元创办的大学,一亮相就自带话题度:首批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瞄准科技前沿,未来计划容纳8000名在校生,更“炸场”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王树国亲自挂帅校长,而曹德旺本人则坐镇理事长之位。消息一出,网友直呼:“这配置,是要打造中国版‘斯坦福’吗?”

“压力巨大!”在央视《对话》栏目中,曹德旺面对镜头毫不掩饰焦虑。这位以“敢说敢做”闻名的实业家,曾用一块汽车玻璃征服全球市场,如今却坦言办大学比造玻璃难得多。
“我捐100亿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想为中国制造业培养真正的实战人才。”曹德旺的野心很直白:福耀科技大学要打破传统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窠臼,专业设置紧扣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需求,甚至计划引入企业导师制,让学生“还没毕业就能摸透生产线”。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他坦言,如何平衡企业需求与学术自由、如何吸引顶尖师资,都是横在眼前的“大山”。有网友调侃:“曹总这是从‘卷’制造业转型‘卷’教育界了啊!”

比起曹德旺的“压力山大”,校长王树国显得信心十足。这位曾执掌西安交大12年的“明星校长”,一开口就抛出重磅炸弹:“我们要把本硕博贯通培养,让学生25岁、26岁就拿博士学位!”
在他看来,传统学制让年轻人“黄金创新期”浪费在漫长的学位晋升中:“25岁到35岁本该是创造力爆棚的年纪,但许多人这时候还在实验室‘搬砖’。”福耀科大的解决方案是“个性化培养套餐”:每个学生都有专属学习路径,课程模块自由组合,甚至允许跨学科“混搭”。王树国举了个例子:“比如一个材料科学的学生,可能同时修人工智能课程,毕业设计直接对接企业技术攻关。”但这一激进改革也引发争议:缩短学制是否会导致学术“注水”?有教育专家泼冷水:“博士培养不是速成班,创新需要沉淀。”

一个是被网友称为“最刚企业家”的曹德旺,一个是高教界的“改革派”王树国,两人的组合被戏称为“金刚葫芦娃式搭档”。曹德旺负责“砸钱+提需求”,王树国主导“办学+搞创新”,这种模式在中国民办高校中堪称独一份。
从公开信息看,福耀科大的架构充满“混搭感”:理事会由企业家、科学家共同组成;师资招聘强调“产业经验优先”;实验室规划直接对标福耀的全球生产基地。王树国在采访中透露,学校已与多家科技企业签署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大二就可能进项目组,毕业论文可能就是一项专利”。但这种“产教融合”的深度绑定也让部分人担忧:大学会否沦为企业的“人才车间”?曹德旺的回应很干脆:“如果我们培养的人企业都不想要,那才是教育的失败!”

福耀科大的横空出世,在社交媒体掀起热议。支持者点赞:“中国太需要这种‘硬核’理工院校了!”“本硕博贯通能省下多少内卷时间!”质疑者则吐槽:“26岁博士毕业?怕是论文都要导师‘代打’吧!”“富豪办大学,别最后成了圈地自萌。”更有神评论:“建议曹总开个‘福耀附属中学’,从小培养‘福耀系’学霸,直接一条龙保送!”
无论如何,这所大学的诞生已然搅动高教江湖。它能否真的打破学制壁垒、重塑产教关系,还是会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沦为“豪门试验品”?答案或许要等第一批学生毕业时才见分晓。但曹德旺的一句话或许能概括这场冒险:“做玻璃,我能控制炉温;办大学,我只能控制初心。”
张雪峰老师出来走两步,不是说福耀根本不可能申请下硕士点博士点吗
喷子请住嘴,曹德旺做到的我们普通人做不到,曹德旺有的境界我们普通人永远也达不到,曹德旺出发点没错,目标也没错,能不能到达目的地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希望喷子们乐观点,给曹德旺时间,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大家拭目以待。
王树国校长1958年出生,曹德旺1946年出生,一个68岁,一个80岁。妈呀,他们图的啥呀?多累啊。只有无私奉献才能配得上他们。
不要工资的校长捐助大学的老板都是国家民族的英雄[点赞]
刚刚看到央视另一个采访,王树国校长竟然是不拿这个学校工资,完全自愿无偿为学校服务的!只是为了跟曹总一样的理想!真心实意的把这个学校办成一流名校!![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福耀自己打印硕士博士毕业证?本科院校要4年才有学位点,起码20年才能有硕士点。如果教育部敢乱给福耀硕士点博士点,同级别的高校可以告他。
没有硕博点怎么贯通本硕博连读?王校长真的说过这句话吗?还是作者自己说的?[捂脸哭]
立字为证,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只要正常毕业,100%能去上市公司!最差福耀玻璃兜底!
中国不缺大学。曹老板如果把办大学的几百亿设立奖学金给山区孩子买中午鸡腿的话,虽然百年以后可能没有人知道曹老板。但是功德无量。
我家女儿27年高考,希望她能考上[祈祷][祈祷][祈祷]
25,26岁博士毕业,有多少水份?博士不值钱了[捂脸哭]
只要有王师做校长,老曹做后盾,相信一定会有奇迹出现,怕的是来自各方的打压与排挤……[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