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生花】“君”字本义,及用法演变

作家老沈的文笔 2023-10-23 06:59:00

#妙笔生花挑战#

“君”字本义,及用法演变。

“君”,现代是个寻常字。

但在先秦,“君”字则不可乱用。

《说文》:“君,尊也。从尹口,口以发号。”

《诗经·大雅·假乐》:“穆穆皇皇,宜君宜王。”

于是,有“君王”一称。

“君”,是否也指“天子”?

《仪礼·丧服》:“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布带绳屦”。《传》:“君谓有地者也。”郑玄《注》:“天子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谓君。”

照此说,“天子”是那个时候最大的地主,当然可以称“君”。

甲骨文中,有“君”字——上为“尹”下为口——金文和篆体基本属于“照葫芦画瓢”,字形没变。

不过在卜辞中,“君”多称为“多君”,与“多尹”“多臣”并称。

另,甲骨文中,“君”同“尹”。“尹”为“右手握权杖”之象形,象征手中有权力的人,因此有“管理”之义。

这应该是“君”字的本义。

亦可知,在殷商,“君”属于“天子”即“王”之下的掌权贵族,或为“方国之君”,而非“天子”。

至周,“君”则为分封国“国君”,主要指“诸侯”。

前引《诗》“宜君宜王”,即如是。

然而,情况在不断变化。

周代,有了“郡”字。

“郡”,君子之邑也。

《说文》:“郡,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下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也。至秦初,置三十六郡以监县。”

这大概就是汉代所说的“有地者皆曰君”的缘由。

不过,《春秋传》中说到的“君”,几乎皆指诸侯。

另外,《道德经》中说到的“君子”,也应该皆指诸侯。

只是在孔子那里,“君”不仅指“国君”,也指“上卿”,若说“君子”还增加了“有高尚道德”的含义。

这发生在春秋战国之交的时候。

在当时,即便如孔子的“君子”含义,也基本仍然指“有地者”的贵族,哪怕是没落贵族。

战国时期,“君”,还是“封号”。

如“平原君”“孟尝君”商鞅之“商君”等。

到了汉代,“君”之称谓又有变化。

《汉书·高帝纪》:“爵或人君,上所尊礼”。颜师古《注》:“爵高有国邑者,则自君其人,故曰‘人君’也。‘上’谓天子。”

这是说,封有“国邑”的王侯,即为“人君”;而皇上,则称天子。

实际上,汉代,下层官吏的“役使”人等,亦可称其主人为“君”。

同时,晚辈对长辈,要尊称“君”。

《尔雅·释亲》:“姑舅在,则曰君舅、君姑;没,则曰先舅、先姑。”

另外,妾称夫为“君”。

《仪礼·丧服》:“妾为君。”《注》:“妾谓夫为君者,不得体之加尊之也,虽士亦然。”《疏》:“以妻得体之得名为夫,妾虽接见于夫,不得体敌,故加尊之而名夫为君。”

汉代关于“君”最大的变化,就是即便在平民之间,相互的尊称皆称“君”。

还有,就是女性亦见用“君”为名字。

司马相如之妻,叫“卓文君”。

汉宣帝第一任皇后是“许平君”;第二任皇后是霍光之女“霍成君”。

元帝皇后叫“王政君”;建昭元年(前38年),召民间女子王嫱入宫,字“昭君”。

或许,这是现代仍有不少女性的名字使用“君”字的源头吧。

#我要上微头条##今日头条微头条##微头条打卡#

0 阅读:23

作家老沈的文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