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不吼不叫立规矩

知识本色 2024-09-13 15:03:41

前面曾经写过一篇《教育就是,忍住,别发火》,很多朋友表示不可能。

那是因为事先没有给孩子立规矩,一旦孩子行为出乎意料,就准备靠不良情绪和发脾气压孩子。

但是,那样只会让孩子陷入不安,或者表面顺从,不能对孩子进行正能量教育。

长久了,要么可能形成亲子隔阂,要么可能造成孩子心理缺陷。

除非人生的道路上,有好的际遇,否则因童年造成的阴影,修复起来,极其艰难。

生气了,靠吼叫来管理孩子,也是很正常的事,谁没有发生过?

有的家长只是比较克制,很少发生罢了。

或者是孩子已经有了规矩,家长可以从从容容陪伴,而不用吼叫来伤气伤神了。

吼叫,似乎是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最容易陷入的误区。

当孩子调皮捣蛋、不听话时,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失控,一声怒吼便脱口而出。

很多大人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立刻听话。

却不知,吼叫带来的往往是短暂的顺从,而留下的却是不可想象的隐患。

吼叫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不安。

他们会因为害怕而暂时服从,但是口服心不服,内心却充满了焦虑和抵触。

长期在吼叫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变得胆小怯懦、缺乏自信。

他们凡事看大人眼色行事,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生怕再次引来父母的怒火。

而且,吼叫还会破坏亲子关系,造成家庭气氛紧张。

孩子会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

那么,既然吼叫不可取,我们又该如何教育孩子呢?

答案就是:不吼不叫立规矩。

立规矩,首先要明确规则。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些规则要具体、明确,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规定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做完作业才能玩游戏等。

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也会更愿意遵守规则。

其次,要坚持执行规则。

一旦规则制定好,就不能随意更改。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大人也不用发脾气,规则在那儿呢,拿出来就是了。

大人要心平气和,柔软而坚定地按规定执行相应的惩罚措施。

但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承担后果。

比如上课时多次讲话,被老师告家长了。

回家来,问清原由,确有此事,该怎么办?不打不骂,规矩执行。

罚不停讲话3分钟或承包家庭清扫卫生任务或绕客厅跑5分钟或跳绳3分钟。

这些都是事先定好的。

同时,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家长要以身作则。

比如玩手机,要求孩子周末玩半个小时手机游戏,大人也不能玩游戏超半个小时,当然不玩更好。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遵守规则,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

当然,在执行规矩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但不能失去原则。

不然,那就等于白定,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立规矩还需要有耐心和爱心。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可能会忘记规则,或者故意挑战规则。

这时,我们不能急躁,更不能吼叫。

要用耐心和爱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规则的内容,提醒他们应该怎么做。

如果孩子表现出改正的态度,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可以参考前面写的《教育就是,开学了,用100个“好”助力习惯养成》。

不吼不叫立规矩,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这需要大人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智慧。

当父母能够做到不吼不叫立规矩时,就会发现,教育变得更加轻松,亲子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不吼不叫立规矩,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

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有边界,并且明白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他们会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努力成为一个有教养、有责任感的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吼不叫立规矩才是科学的教育方式。

让父母用耐心和爱心去陪伴孩子成长,用规则去引导他们前行。

相信在父母的努力下,孩子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父母的骄傲。

1 阅读:28

知识本色

简介:知识无非三调:调身、调息、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