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获美对华对等关税豁免,背后藏着啥猫腻?

俺是元小锂 2025-04-10 13:54:58

美国白宫将石墨从对华34%的关税中豁免。石墨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核心原料,占全球电动车电池成本的10-15%。美国当前石墨进口约70%依赖中国,而拜登政府的新能源转型目标(2030年电动车占比50%)需每年增加30万吨电池级石墨供应。关税豁免直接缓解了美国电池制造商(如特斯拉、QuantumScape)的原料成本压力,确保2024年规划的12座超级工厂顺利投产。

豁免政策与《通胀削减法案》(IRA)中"关键矿物本土化比例"要求形成对冲。IRA规定2024年起电池组件40%关键矿物需来自北美或自贸伙伴,而美国本土石墨产能仅3万吨/年(占全球0.8%),短期难以达标。关税豁免为车企争取了3-5年供应链调整窗口期。

石墨是电池制造的关键材料,尤其是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所以和新能源产业息息相关。关税豁免涉及供应链问题,美国担心高关税影响本国相关产业,如电池生产或电动汽车制造。此外,国际政治因素也可能起作用,比如与盟友的合作或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还要分析中美贸易战的整体背景,之前的关税措施对双方的影响,以及此次豁免是否意味着贸易政策的部分调整。同时,中国在石墨生产和出口中的地位,是否存在替代来源,如果其他国家无法满足需求,美国可能不得不依赖中国。

关税豁免的原因包括保障关键产业供应链、推动清洁能源目标、缓解国内行业压力,以及应对全球供应链挑战。影响方面,可能有助于降低美国相关企业的成本,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同时可能缓解中美部分贸易紧张,但长期来看,美国可能会寻求供应链多元化以减少对华依赖。

一、核心原因

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脆弱性,石墨的战略地位:天然石墨是锂电池负极核心材料,占电池成本约10-15%。美国本土几乎无规模化石墨开采与加工,9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供应全球67%的天然石墨及绝大部分负极材料。34%的关税若持续,将直接推高美国电池制造成本约20%,威胁到拜登政府2030年电动车占新车销量50%的目标。特斯拉、LG新能源等企业已多次警告供应链危机。

尽管IRA旨在构建本土新能源供应链,但关键矿物本土化需至少5-8年过渡期。美国能源部测算,2035年全美石墨需求将激增25倍,短期内无法摆脱对华依赖。福特、通用等车企因石墨短缺被迫削减电动车产量,联合电池制造商组成联盟,通过美国先进电池联盟(NAATBatt)施压政府调整关税政策。

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松下、SK On)在中国拥有成熟供应链,强行转移产能将导致其全球竞争力下降。美国需维系盟友产业利益以巩固技术联盟。在COP28气候谈判前夕,此举释放对华合作信号,避免因贸易摩擦阻碍全球减排进程。

二、影响评估

美国电池企业采购成本预计下降12-18%,支撑2024年电动车产能提升计划(如特斯拉Cybertruck量产)。豁免可能延长对中国石墨的依赖期,本土企业如Graphite One(阿拉斯加项目)股价应声下跌15%,反映市场对本土化进程的悲观预期。人造石墨(中国占全球产能80%)未被豁免,美国能源部加速投资Syrah Resources(莫桑比克矿+美国工厂)等替代方案,但2027年前难成规模。

结合《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美欧或联合构建“友岸外包”体系,将中国石墨纳入受控供应链,要求在华企业满足“多源采购”条件以获取补贴。继光伏组件豁免后,石墨成为第二个被豁免的战略物资,显示美国在“脱钩”与“竞合”间寻求平衡点。中国商务部2024年对镓、锗出口管制已展现稀土筹码,但石墨豁免可能削弱后续反制效力,倒逼中国加速负极材料技术升级(如硅基负极)。

锂、钴等关键矿物或成下一批豁免对象,但附加严格原产地规则(如要求中国石墨经第三国加工)。美国或允许中国石墨经加拿大(魁北克石墨带)、澳大利亚加工后入境,构建形式上的“去中国化”供应链。欧洲车企(如大众)可能加大在华电池投资,削弱美国主导的“矿物安全伙伴关系”(MSP)凝聚力。

三、结论:结构性依赖下的战术妥协

此次豁免绝非贸易战缓和信号,而是美国在新能源霸权竞争中面对现实约束的战术回调。中国需利用窗口期强化技术壁垒(如提升高端球形石墨比例至60%以上),同时加速布局非洲石墨资源(如莫桑比克Balama矿),以应对未来更复杂的供应链博弈。全球绿色产业链的“中国依赖”与“去中国化”拉力赛,将在石墨这一微观战场持续上演。

0 阅读:0

俺是元小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