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回家看望父母,我走进堂屋里,看到墙角里摆放着不少新鲜礼品,有酒,有烟,有牛肉,还有奶类,水果等等。

我粗略地看了下礼品的打码价格,这些礼品价值在1000元以上。
我问父母:“谁来了,给你们买这么贵重的礼品。”
母亲告诉我:“这是咱庄上你张大哥姊妹五个送来的。”
“咱家给他没有亲没有故,又不是逢年过节的,他们姊妹几个给咱家送的哪门子礼品?”我有些不明白地问。
母亲对我说:“他们姊妹几个是遵照母亲遗愿,才来咱们家报答你父亲的恩德。”
张大哥的母亲去世我是知道的,老人病逝于半个月以前,我是接到父母的电话后家来给他们家烧的200元纸礼钱。
张大娘去世时96岁,算上闰年闰月,老人应该有100多岁了。
老人一辈子忠厚老实,能吃能忍,乐善好施,热心助人。
老人有三儿两女,也许是善有善报的缘故,她的三儿两女都成了吃公家饭的人,住在城里。
老人的子女都格外孝敬,老人不种地后,姊妹5个平均每人每月给老人200元钱,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较幸福。
老人晚年不能动弹,姊妹5个轮流照看,不让老人觉得晚年孤单。
村里人,像老人5个子女如此孝敬的人少之甚少,值得称赞。
父亲告诉我:“老人去世后,我前去他们家奔丧,她的大儿子拉着我的手含泪说,俺娘临走前,还不停地念叨你是个好人,她走后,让我们姊妹几个专程去你家报恩。”

父亲今年70多岁了,老实巴交,一生善良朴实,不善言辞,他最同情有难的人。
在我50多岁的记忆长河里,我没记得我们家与他们家有什么交情来往,父亲做了什么事,值得让老人多年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问父亲,老人家淡淡地说:“哪里有什么恩德,只是动动嘴皮的事。”
父亲看到我异常疑惑,向我讲起了自己与张大娘间的往事。
那还是吃大锅饭的时候,父亲在生产队里当记账员。
张大娘家孩子多,每到上工的时候,她因为照顾年老的公婆和孩子,出工时常迟到。
队长和父亲去看工,看到张大娘经常迟到,队长大发雷霆,也多次对父亲说:“今天的工分不要给她记,看她以后还敢来晚吧”。
张大娘害怕瑟缩地抱着两手,不敢出声,大家看到队长个大言威,也没有人敢言语。
倒是父亲对队长求情说:“她家人口多,上有公婆,下有好几个孩子,丈夫在供销社上班,天天伺候完老的,还得照顾小的,早晚迟到一回也是正常的。”
队长一言不发,气哼哼地对父亲说:“算了吧,以后这样不行。”
光说不行,其实每次在父亲的求情下,队长都放了张大娘一把。
张大娘就这样把父亲的恩德记下,这一记就是半辈子。
父亲坚决不要张大哥姊妹几个送来的礼品,他们说什么也不愿意,如果不收,他们难以向九泉之下的母亲交待。
父亲无奈,只好收下这份厚礼,了却他们姊妹五个的心事。
父亲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张大娘一家人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谈论完张大哥送礼品的事,父亲想起了一件事,对我说:“一会儿,你跟我去看一个人。”
我问:“去看谁?”
父亲说:“那个救过你命的人。”
父亲的话,把我带到了40年前的回忆里。
那年我十五六岁,正上初中,放暑假那年,我们这儿遇到了几十年不见的涝灾。
家乡西边的大沙河洪水爆满,水面漫过了大桥,我们跟着许多人都去看水,只见大沙河里黄水一片。
水面上有从上游冲下来的猪牛羊等牲畜,也有不少西瓜,甜瓜,西红柿之类的果实。
我那时嘴馋,趁哥哥不注意,就去捞快翻滚到岸边的西瓜,一不注意,滑到了水里。
有人认识我,大声对哥哥说:“你弟落水了,快想法救。”
我在水中往下游飘,哥哥哭喊着:“救命啊!我弟弟落水了。救命啊!我弟弟落水了……跟着飘在水中的我跑。
哥哥快跑的无力时,我也渐渐要落入水中,就在危机时刻,我就觉得有人在水中托我,吃力地向岸边游去。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救上岸的,救命人把我们兄弟俩送到家中时,天色已近黄昏。
父亲知道我溺水被救的事,大为震惊和感动。
震惊的是一家人不知道平时胆子如鼠的人竟敢下水去捞西瓜。
感动的是儿子命不该绝,碰到了好心人。
听父母说,救我命的是村里的一个捕鱼人,30多岁的年龄,水性极好,待人善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从小就跟着大人习水,捕鱼,长大后当上了捕鱼人。
村里人议论说,那天我的命大,幸亏遇到了水性,心眼极好的他,换作别人,不敢下水救我。
大恩不言谢。打那以后,每到逢年过节,父亲都会带着我提着礼品去看望他。
我们头天给他送去的礼品,他第二天如数给我们送回。
他对父亲说:“乡里乡亲,不值得这么费心。”
他家有红白喜事,父亲去随礼,他是一分钱不收,把父亲赶出了家门。
这几天,听他的亲戚说,他患上了重病,不能起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父亲听了,心情格外沉重,他这样的好心人不该有如此的命运。
听了父亲的话,我决定开车到外买些礼品。

父亲执意不让,他说:“不用了,你张哥姊妹送来的礼品,我们送给救你命的恩人,尽我们的一份心意。有恩不报非君子,我们不能做没有良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