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文写道,英布在随何的威逼利诱之下,选择归顺刘邦,这个消息传来,项羽是又惊又怒。
惊的是,英布作为自己的大后方,一旦叛乱,就意味着自己的后院起火,项羽在前线就不敢有大的动作。
怒的是,英布作为自己的心腹,竟然忘恩负义,卖主求荣。
于是,盛怒之下的项羽决定出兵,平息这场叛乱,但是此刻项羽正在前线和刘邦对峙,抽不开身,于是他派了项声和龙且去平叛。
龙且和项声,究竟是何许人也?
项声,一听这名字就知道,肯定是项羽的本家,但是他具体和项羽是什么亲戚关系,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而且这大哥的特点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在史书中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这些都查不到。只知道在他不多的出场中,他分别和英布、彭越、韩信、灌婴等名将交过手,有胜有败,说他是名将,可能还不够资格,但是能在这几位手里打得有来有回,想必也不会是庸才。
龙且,是项羽手下和英布齐名的将领,他在项梁时代就追随项家南征北战,一路走来,那也算的上是战功赫赫。
就这么两位,一路奔袭,前来攻打英布,二人和英布之前都是同事,知道英布不是吃素的,在来的路上就做好了和英布来一场恶战的心理准备,可是令他俩万万没想到的是,自打进入九江地界,他们就没遇到像样的抵抗,英布这大哥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成了战五渣,没几个回合就被项声和龙且打跑了。
被打败的英布和随何从小路逃到了刘邦的大营。
接下来,就是名场面了。
当惊魂未定的英布,灰头土脸地到达刘邦大营的时候,他并没有得到他期待的热情款待和安慰。
而是看到了正坐在床边洗脚的刘邦,要知道,在那个时代,一边洗脚一边招待客人,是对客人的一种侮辱。
英布见此情形,羞怒交加,他非常后悔自己选择投靠刘邦的决定。
想想也是,英布本来好好的做着他的九江王,吃香的喝辣的,现在被你们一顿忽悠,不仅背上了背叛旧主的骂名,还连自己的地盘和人马全都搭了进去,搁谁谁不后悔啊。
想到这里的英布,顿觉生无可恋,想要自杀了此一生。
可是,令英布没想到的是,当他回到刘邦为他布置的营帐时,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帐内无论是日常用具还是食用的饭菜,都和他刚刚在刘邦帐中看到的一个规格,英布一下子就转忧为喜,他又感觉到自己被尊重了。
天真直率的英布不会想到,刘邦之所以这样安排,是有深意的。
刘邦当然可以对英布盛情款待,然后在酒桌上说几句贴心话,安慰安慰这个因自己而落到这步田地的九江王,但是这样做虽然符合礼节,却不符合利益。
而刘邦,向来只做符合自己利益的决策。
刘邦这样安排的用意,就是提醒英布认清自己的位置:从现在开始,你英布不再是九江王了,而是我的部下,就算将来还能成为诸侯王,那也得是我封的。
这点非常关键,要知道,与前来投靠的普通将领不同,英布本来就是一方诸侯王,而且这个九江王的名号是项羽戏下分封时公开册封的,刘邦的汉王也是这时候分封的,因此从法理上说,英布应该和刘邦是平级。
而平级,则只能结盟,不可驱使。
但刘邦显然是想驱使英布,不然也不会费那么大劲派随何去游说他。
而在刘邦眼里,你英布接受了我洗脚接见你的羞辱,又坦然接受了我对你的优待,那就要放弃与我刘邦平级的诸侯王的名号。
此时刘邦的名声早已名声在外,当然了,不是能征善战的名声,而是他不吝赏赐、赏罚分明的名声。
与项羽的厚亲薄疏不同,刘邦是有功必赏,有能力必封,比如封韩信为大将军,比如一见彭越而封其为魏相国。刘邦的这种做法就相当于对英布说:“老铁,我这人虽然说话不好听、对人态度不好,但绝对是个好领导,跟着我干,挨骂少不了,但是捞个实惠。”
项羽和刘邦还有一个不同地方就是:项羽一旦封赏给别人了,就不会想到拿回来,刘邦赏给别人后会拿回来的。所以项羽会抠抠搜搜的,刘邦很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