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死亡与排场

翱皓谈文化 2024-09-02 13:27:28

死亡与排场

——路易-费迪农·谢林:《从一个城堡,另一个城堡》

《从一个城堡,另一个城堡》这部小说,说的是一只母狗的故事。她来自丹麦,在这冰天雪地的国度,她习惯在森林里长时间游荡。她和谢林一起来到法国,游荡的的生活也结束了。后来,就是癌症了:

“······我想让她趴在干草上······直到黎明之后······她不想待在我让她趴的地方······她不想······她想要待在另一个地方······屋里最冷的墙角,在那些石子上······她趴得很漂亮······她开始发出嘶哑的喘息······这是尽头了······有人告诉过我,我不相信······可这是真的,她朝着回忆的方向,朝着她的来处,朝着丹麦,狗嘴朝着北方,转向北方······这是母狗有某种忠诚,她忠于她曾游荡的森林,克瑟镇,北方······她也忠于残酷的人生······巴黎近郊的森林对她毫无意义······她嘶哑地轻喘两、三声之后······就过世了······噢,非常低调······没有丝毫埋怨······可以这么说······姿态非常美丽,彷佛全力向前冲,彷佛在游荡······然而却是在墙角,倒地,死去······鼻子朝向她游荡的森林,朝向她的来处,朝向她曾经受苦之地······确实如此!

噢,我看过许多临终的画面······这里······那里······各处······可是都是远观,我不曾见过如此美丽、低调······忠诚的画面······妨碍人类临终的,是排场······毕竟人始终都在舞台上······最简单的舞台······”

“妨碍人类临终的,是排场。”真了不起的句子!还有,“毕竟人始终都在舞台上”······有谁想不起来死亡的喜剧,在临终的病榻上说的那些著名的“临终之言”?就是这样:就算是嘶哑地喘息,人始终都在舞台上。而且就算是“最简单的”、最没有暴露倾向的,也是如此,因为人虽然不一定会把自己放上舞台,但如果他没有把自己放上舞台,别人也会帮他放上去。这就是作为人的命运。

而“排场”!死亡总是被当成某种英雄式的事情,像一出戏的最后一幕,像一场斗论断胜负的时刻。我在一份报纸上读到,某个城市放了数千个红气球向爱滋病的患者和死者致敬!我在“致敬”这个词停了下来。追忆,纪念,致上悲悯之意,是的,我明白。可是致敬?在一个疾病里,有什么要庆祝、要崇拜的东西吗?疾病是一种功绩吗?事情就是这样,而谢林早已明白:“妨碍人类临终的,是排场。”

许多与谢林同代的大作家也都有过死亡、战争、恐怖、酷刑、流放的经验。但是这些可怕的经验,他们是在边界的另一边经历的,在正义的那一边,在未来战胜者的那一边,或是顶着光环的受害者(他们遭受某种不正义的残害)的那一边,简而言之,就是在光荣的那一边。“排场”,这种想要让人看见的自我满足,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出现在他们所有的行为举止当中,因此他们无法察觉,也无法评断。可是谢林有二十年的时间和那些被定罪、被蔑视的人们同在,他在历史的垃圾桶里,他是罪人里的罪人。他周遭的一切被削减至静默,他是唯一发生诉说这种极其特殊经验的人——在这经验里,人们完全(被)没收了生命的排场。

这经验让他得以不将虚荣视为一种缺陷,而是一种与人共存的特质,虚荣永远不会离弃人而去,即使在临终之际;而在这无法根绝的人类排场的背景前面,这经验让他看见一只母狗死去的庄严美丽。

0 阅读:4

翱皓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