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高速与广州科学城几乎“同龄”。
广深高速开通于1996年7月1日,广州科学城奠基于1998年12月28日。
东西走向的广深高速将科学城一分为二,形成南北两个截然不同的区块。高速以北为商务+住宅+行政三大功能,南侧为南翔路产业园区,功能相对单一。

01
2015年新黄埔成立后,广州科学城向南扩容,将原属老黄埔广园快速以北的广石化-广本大片区域划入科学城范围。
当前,广石化片区正进入大开发建设期,大项目不断落地。
而随着近十年科学城产城融合加快,企业数量和质量以及常住人口,均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又由于早年科学城内部组团功能布局不当、道路支离破碎,职住分离明显,导致科学城钟摆式通勤需求井喷,早晚高峰期道路压力陡增。
特别是被广深高速切割的科学城南北片区,以及北二环为界的东、西片区,交通潮汐现象异常明显。

而现有的通勤通道又极为有限,比如从云埔、增城方向进入科学城西片和广深高速南片上班的道路,竟然只有一条开泰大道!
其中,开泰大道东荟城至石桥新村段,形成了一个巨大瓶颈:
东边云埔、新塘陈家林、永和、增城开发区,以及知识城、增城中新镇等方向进入科学城广深高速沿线企业上班的车流,基本在这一段汇聚,再往西分流。
科学城开发了25年,你不得不感慨这种奇葩的城建规划。很难相信这是号称广州财政一哥、全国先进开发区干出来的。

02
这几年,在群众呼吁、代表委员推动下,广州科学城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区级层面的重视,并开始补短板。
比如开放大道升级为快速路,列为黄埔“三大工程”之一(科知快速通道、临江大道东延线)。
又如,开达路跨广深高速向南延伸接入开放大道;开泰-开达路隧道启动建设;广深高速扩建规划增设火村、科珠路两处出入口,提升科学城外部连通能力。
此外,依托石化北片区新开发的黄埔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打通广深大道南侧东西向东捷路连接南翔一路。
最近,开发区建管中心启动揽月路通道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广深高速科学城段将再添一条南北向通道。
招标计划显示,揽月路通道南起南云三路,北至揽月路,项目包含南北向新建一座城市隧道及东西向光谱路抬升改造。

南北向隧道分别下穿南翔一路、广深高速及光谱路,隧道总长约436米。
其中闭口段114米,广深高速桥下敞开段60米,开口段262米,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主线双向4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
光谱路标高抬升约3米,改造总长度约320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小时。
从表述来看,该通道建成后,目前光谱路与揽月路交汇路口红绿灯或将取消,即光谱路东西向直行,现状该路口高峰期存在的拥堵问题将有望得到解决。
揽月路通道也将成为科学城穿越广深高速的第五条通道。其他三条为:科丰路隧道、科珠路隧道、开放大道,以及在建的开达路南延线。
但从未来发展来看,仍远远不够。
广深高速科学城中心区段长达10余公里,当中仍存在较大区间的交通疏解需求。
比如,创新路与南翔支路也有必要打通,可极大缓解目前拥堵不堪的兴森电子厂门口的狭窄隧道压力。

当然,相比南北向的通道,东西向通道更少。
尤其是打通广深高速南侧的东捷路-南翔一路,以及黄埔材料园几条规划路与金发科技这一段南云五路、拓宽并拉直石化北路-科林路,更为迫切。
实际上,打通广深高速南侧东西向道路,依托开放大道的优势,更能有效承接云埔-永和-增城方向进入科学城南翔路产业园的通勤需求。
03
当前广州科学城面临的规划调整阵痛,显然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
而动辄就是三年五载,甚至更长。尤其是大工程,建设周期更难以想象。
比如2018年开始谋划的开放大道,至今多少年了?何时搞完我们吃瓜群众还真没谱。
而那些还在画饼的新工程,又还要多少年才能兑现?
群众真的等不起,也伤不起。
科学城作为当前黄埔区乃至广州内相对发展最好,城市界面相对不错的新城区,在人口密度尚未达到市中心的标准,高峰期便已常年拥堵不堪,是件很丢人的事。
交通拥堵,说小也小,都是市民身边事,说大也大,堪称“世界性难题”。
我们期待将科学城治堵工作作为黄埔重点民生工程,乃至“一号工程”,以赶考姿态真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