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2025重点工作曝光,很多意外!

黄埔圈圈 2025-04-22 14:55:48

最近几天,2025年黄埔“两会”如期召开,并作黄埔区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晒出了黄埔区2024年“成绩单”和2025年重点工作计划。

下面,我们将报告提到的今年重点工作干货梳理出来,以满足吃瓜群众的需求。

01|三城一岛布局

中新广州知识城: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最佳承载地,大力推动知识城上升为中新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

高起点规划建设莲塘-九龙湖-迳下“田园生态CBD”,建成知识塔、智荟塔、中新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打造环九龙湖总部经济区。

推进黄埔创新谷建设,高标准建设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黄埔创新学院,健全完善“中心+基金+园区+学院”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体系。

布局完善价值创新园体系,谋划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园,加快拓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园区,加速打造新能源和智能汽车制造基地、低空产业装备智造园,一体建设“智车之城”“天空之城”。

广州科学城:深化创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依托大湾区国创中心等国家级、省级重点科研平台,构建“产业创新中心+概念验证中心+小试中试基地”产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园、云领科技城等特色园区。

加快建设广开云汇,支持松日大厦等重点载体招商,集聚发展总部经济、科研服务、科技金融等业态,打造广州东部中心科学客厅。

科学城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园效果图 科学城前沿科技创新产业园效果图

广州海丝城:狠抓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和沿江岸线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将军山数创园、广州国际港航中心三期等重点项目,分段实施临江大道东延线建设。

PS:临江大道东延线分段实施,说明黄埔港至中外运码头这一段约4公里,仍处于断头路状态;也说明这一段收储难度相当大。

规划打造黄埔综合交通枢纽,推动黄埔高铁站建设和文体中心综合改造,打造湾顶综合枢纽、科创商务新城。

深入推进西区振兴,加快建设亿航穗港未来城、航空航天科技园等产业园区,实施扶胥古运河连通三期工程,推动南海神庙、博物馆群、扶胥古运河等项目文商旅融合发展,打造广州海丝城市会客厅。

广州国际生物岛:深化建设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

生物岛与长洲岛、大学城“三岛联动”,全链条支持科创平台、科技企业成果转化,推动中国数字肺、大湾区生物信息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布局核酸药物、细胞治疗、AI+生物、植入医疗器械等前沿领域。

支持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企业创新发展,加快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和商业化运营。

02|产业招商引资

启动建设未来汽车产研基地,建成运营广州智行比亚迪等项目,积极塑造集制造、展销、体验于一体的黄埔汽车文化品牌。

开展新一轮重点项目征拆“百日攻坚”行动,加快33个省重点项目、141个市重点项目建设,谋划启动一批拟纳入“十五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

争取全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40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全年实现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投试产,完成工业投资超600亿元。

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集群,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40家、单项冠军5家、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培育一批50亿级、100亿级创新企业后备军。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广石化技改升级,推动美妆产业高端化发展,开展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行动,力争落地技术改造项目200个。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重点围绕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细胞与基因、量子科技等新赛道,大力引育终端整机、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等企业项目,滚动发布创新产品目录、应用场景清单和典型案例,打造国家未来产业先导区。

统筹打造规模超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矩阵,创新发展投资顾问、科创金融等特色金融服务。

面向优质企业建立“用地直通车”制度,建成特色产业载体150万平方米,推出一批工业“保障房”、科创“0租”园区,创建一批营商环境示范园区,让企业便利拿地、无忧用房、安心发展。

03|城中村改造

组建广州开发区城市发展集团,在更好服务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加快国企由“城投”向“产投+实业”转型,落实国企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完善市场化租金定价机制、招商运营机制,推行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激发国资国企发展活力。

通过“一村一策”“一项目一策”推进新旧模式转换衔接,力争22个新模式项目上半年完成报批,年底前实现小项目100%动工、大项目70%动工。

用好用足专项借款等政策性资金,力争全年安置房动工建设500万平方米、交付120万平方米,实现安置房在建和建成总量达到应建总量的70%以上。

推广房票安置、弃产转保障房等改革措施,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力争商品房销售面积不低于100万平方米。

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00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000套。

04|城市交通建设

争取新白广城际、穗莞深城际琶洲支线开通运营,推进地铁8号线东延段、地铁12号线建设,推动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佛穗莞城际(28号线)动工,加快广珠澳高铁前期工作。

拓展跨区域交通,推动广惠高速改扩建等项目动工,加快东江通道、沙鱼洲、西区-化龙等过江通道立项步伐。

PS:三条过江隧道说了好几年,目前竟还处于立项状态,距离真正动工还早得很。

畅顺区内交通,加快三大“交通主动脉”(科知通道+开放大道+临江大道东延线)等道路工程建设,建成道路项目28个,打通断头路3条。

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汽车、船舶、航空器,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利用,探索地下空间精准导航,力争纳入省级低空经济试验区。

05|教育医疗服务

推进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中小学科学教育试验区,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新增高中学位700个,建成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1所。

实施“卓越校长培养工程”“名校长培养计划”,深化黄埔教师书院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实施“埔聚名中医”工程,探索建立生物诊疗临床研究及转化院企联盟。

加快中山一院东院区改造、广医五院扩建,推进广州高博研究型医院、科学城质子治疗中心、开发区医院永和院区(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质医疗服务供给。

PS:广东省人民医院黄埔院区未列入区政府工作报告,说明今年内动工比较渺茫。

06|文旅消费融合

高标准打造迳下“零碳乡村”、“大麦”典型示范双村、莲塘精品示范村,加快建设华峰禅旅文化片区。

打造“水西-永顺大道-广汕路”、“金坑河-油麻山-大坦-麦村”两条美丽乡村走廊,建设全市“百千万工程”样板片区。

开展天鹿南路沿线环境整治工程,完成17个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大沙街古树公园、白兰花森林公园建设,新增森林步道、绿道、碧道42公里,打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现代城市风貌。

建成运营许钦松美术馆、黄田大宋城,推动茶文化博物馆创建3A景区,将花厅坊古村落打造成为科学城文化新地标。

花厅坊古村落商业面积约4万方。

推进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改造提升,实施深井传统村落保护活化利用,加快江心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建设长洲创新活力岛。

谋划建设鱼珠疍家文化街区,加快推进全盛新天地、超级邻里中心等优质商业载体建设,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整体提质升级,拓展高品质消费体验新空间。

鱼珠疍家文化街区效果图

位于萝岗站旁的全盛新天地商业体效果图。

1 阅读: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