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将二代”李继和:勋业不如父兄,性格即命运?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6-25 09:02:39

远观近鉴宋朝人•94•“将二代”李继和:勋业不如父兄,性格即命运?

宋朝武将世家

李继和(963-1008),字周叔,李处耘次子,李继隆之弟。《宋史·李处耘传》后有附传。

附传记,继和少年时因父亲的“恩荫”,做了皇帝的侍卫“供奉官”,经三次升迁,任品级为“同六品”的“洛苑使”。

自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4),继和的哥哥李继隆常在边疆任职,继和跟随哥哥征战,两兄弟极其友爱,继隆每每让继和到朝廷、面见皇帝汇报作战事宜。

宋真宗咸平元年(998),继隆被解除西北边疆军事统帅的职务,亲手抄录了唐代名将、评书《隋唐演义》中“军师”徐茂公的原型李勣给后人的“遗戒”,交给继和,嘱咐继和:“维护家门不败,就指望你了!”

继隆在西北与西夏作战时,曾请求修建“镇戎军”军城(今宁夏固原),朝廷犹豫不决。继和奉哥哥之命回京,当面向宋太宗奏报:“平凉旧地(今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交汇几何中心“金三角”,横跨陇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山川阻险,能向四旁伸出,控扼少数族部落,是中华‘襟带’,还是建城为便。”终于说动宋太宗,获准建城。

后来镇戎军被西夏夺去。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继和再次建言,重新修筑镇戎军军城,朝廷同意了继和的意见,并任命继和为镇戎军知军,兼原(治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渭(治今甘肃平凉)、仪(治今甘肃华亭)等三州管理治安的“都巡检使”。新的镇戎军城建成后,朝廷加升继和的官职为遥领平州(治今河北卢龙)刺史。

继和又建议,招募贫民及弓箭手,垦田积粮,又屡次请求增加兵力,朝议未予批准。但宋真宗说:“如果有了战事,当地军事统帅不向镇戎军增兵,则镇戎军就会不得救援,遭受失败。”因此,任命继和兼任泾(治今甘肃泾川)、原、仪、渭等四州驻军统帅,以统一指挥四州驻军和镇戎军兵力。

当时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还没有平定,朝廷派张齐贤、梁颢经略西北,向继和咨询边疆之事。继和条分缕析,全面深入地分析了当地的地理、民情、军事要地、交通路线、粮草积储、对党项、吐蕃、回鹘等少数族的打击招纳策略等情况,尤其指出镇戎军作为控扼四方的要地,必须坚守;对于守卫边疆的将士,要给予优厚待遇,作战有功更要重赏;不能卖盐给西夏,从经济上控制、消耗其实力。

咸平五年(1002),继和领兵在天麻川(在今陕西靖边)剿灭党项族卫埋部落,从此陇山以外各少数族部落都很害怕遭到宋军的剿杀,主动投附宋朝,请求在要害之处建立聚落、军寨,为宋朝守卫边地。继和趁势请求将泾原路(治泾州)驻军司令部迁驻到镇戎军,以壮军势;开辟道路,连通环州(治今甘肃环县)、延州(治今陕西延安),互为应援。

宋真宗见继和用心于战事,很是欣赏。

宋真宗赵恒

后党项族趁宋军警备松弛,一夜之间填平宋军开挖的长壕,越过古长城,直抵镇戎军城下。继和与监军“都监”史重贵出兵迎战,西夏军占据险要之地,一边突击攻城,一边列阵接战,战斗中史重贵受重伤,但宋军最终击败党项军,党项军败退,宋军缴获大量盔甲、战马。

战后,宋真宗下诏嘉奖,赐予继和、史重贵等良药、可做货币使用的绢帛和牛羊、酒。

六年,继和出任并(治今山西太原)、代(治今山西代县)二州驻军统帅,在向宋真宗辞行时,继和提出领兵去巡查边防线上的驻军营寨。宋真宗说:“河东地区是边疆险要之地,驻军很多,如果敌人入侵,只要截断敌人的退路就可取胜,不必率领部队大张旗鼓地巡视。”

景德初年(1004),辽国入侵宋朝,继和改到北平砦(治今河北顺平)任职。

宋真宗亲征迎敌,进驻澶渊(今河南濮阳),继和按宋真宗的指示,与魏能、张凝领兵到赵州(治今河北赵县),在敌后跟踪辽军。

辽国提出议和,辽宋签订“澶渊之盟”,战事平定,继和回任并、代二州。当时朝廷每每下发诏书,约束边疆驻军不能生事,有的诏书中甚至有对生事的人“给予最严重处罚”的话,当地官吏不能理解朝廷的深意,对生事的人往往处以死刑。继和向朝廷反映,朝廷下诏:“从此以后,有重断、极断、处斩、决配之类的处罚,一律需经请示朝廷,得到批准才能实施。”

附传记,继和精通武艺、作战,好谈谋略,也颇有文化,做事干练,办事能力很强,但性情刚愎残忍,管理部下少有恩惠,所部士兵每天顶盔掼甲,就像有敌人来袭,随时都要投入战斗;在检阅部队时更突破规定数额,多打不能令他满意的士兵军棍,士兵很怨恨他。

而宋真宗很袒护他的这位舅舅,多次表彰继和,以提高他在军中的威信。

继和曾建言:“禁军保捷军新到驻地,出现很多逃兵,请朝廷一方面给予优厚军饷,稳定军心,一方面如再有逃兵,严格按军法处治。”按旧有的制度,凡是朝廷给予军中将士赏赐,即使是因为统军将领的请求,也要以皇帝下达特别诏书的形式发给。但宋真宗因为继和治军严厉苛刻,想让将士们感激继和为他们求得恩惠,特意指示起草诏书之人,将继和为将士求赏的话写进诏书,并增加了赏赐钱物的数额,但也指出,“根据所犯情节轻重定罪处罚,军规有明确条款”,驳回了继和从重处罚逃兵的请求。

后来终因边防之地,需凝聚人心,担心将士们不能拥戴继和,为他所用,将继和调回朝中。继和上路后,军中将士还在害怕他再回来任职。

而继和对官职的升迁,倒并不太在意,他的哥哥李继隆去世的时候,就以因哥哥在“遗奏”替他请求而得官为耻,推辞了朝廷的“恩赏”。很久以后,他的官职才升为“西上閤门使”,不久升任禁军殿前司职掌军法的副长官“都虞候”、遥领端州(治今广东肇庆市端州区)防御使。

大中祥符元年(1008),继和去世,享年四十六岁。宋真宗下诏,赠予他镇国军(治华州,今陕西华县)节度使荣誉职衔,派各位亲王率领宗室亲属,穿着白衣到继和家中吊祭。继和的两个儿子早逝,宋真宗又因为他家族大,侄子们都年幼,指示从自己的近侍中选派人员操持他的家事。

相对于父亲和哥哥,继和的功业不是太大,声名亦不显赫,《宋史》传后之“论”对他未置一词,其他的史料也未见对他的评价。

我觉得,继和的功业不足,与他性格残忍严苛或有关系。沙场征战,喋血冒死,上下同心,生死相依,是取胜的重要基础,一个与部下离心离德的将领,上级怎么能放心让他去领兵打仗、打大仗硬仗,又怎么能建立大的功业?

扩展开来想,不仅是打仗,做其他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如此?

奠定西夏基础的党项族首领——李继迁

0 阅读:3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